壹
人啊,有时候真的信命!
汉惠帝时期,在河北清河郡观津县有一个叫作窦广国的少年,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更可怜的是,在四五岁的时候,他还被人贩子给拐走了···
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窦广国并没有被“采生折割(被人贩子弄残,乞讨度日)”,而是被倒卖了十多次之后,最终流落到宜阳的一座“黑矿”上,给人上山伐木、烧木炭。
有一次,这群可怜的伐木工将休息之地选在了一座山崖之下——他们本想着可以借助悬崖的山势遮风挡雨——没想到,到了晚上却发生了滑坡事件,最终,100多名伐木工,只有窦广国一人幸免于难。
此事发生之际,窦广国已经十多岁了,有了一定主见的他,在逃出生天之后,并没有机械地再次回到黑矿主的魔爪,而是选择逃跑、回到了真正的“人世间”。
在这些年间,不仅窦广国的日子过得黯淡无光;整个西汉帝国的命运也是过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先是少年天子汉惠帝英年早逝,其母吕后临朝称制;然后又是吕后驾崩,开国功臣集团与吕氏家族火拼;最终,经过了残酷的权力斗争之后,大汉帝国业终于重回正轨,进入了汉文帝纪元。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就在无家可归的窦广国在为生计发愁之际,他却在大街上听到了新任大汉皇后窦氏广布告示,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的消息。
祖籍、年龄、经历都对上了的窦广国上书“认亲”,并说出了只有他和姐姐窦漪房两人知道的早年事迹,最终苦尽甘来,成为皇亲国戚。
窦广国,字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传十馀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馀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他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於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於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於长安。
贰
不论是大难不死,还是苦尽甘来,窦广国的人生逆袭主要靠的是“命”——人家命里有这样的富贵。
而同样的起点,他的姐姐窦漪房能够从一个农家丫头,最终成为大汉国母,靠得就是“运(气)”与“(智)慧”。
在弟弟走失不久之后,窦漪房就因为长相出众、品行端庄而被选定为吕后的宫女。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所谓,一入侯门深似海——当时的汉廷是女主吕后临朝,汉天子(汉少帝)也不过是几岁大的娃娃——按此等情景来推断:窦漪房一辈子基本上也就是个宫女了,她是不可能有被君主“一见钟情”,从而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遇的。
然而,命运女神却一次又一次地眷顾了窦漪房。
在汉惠帝过世之后,虽然,吕后开始对有的刘姓诸王露出了獠牙,但是,整体的大政方针还是拉拢为主、打压为辅——在这一段时间内,吕后先后多次将吕氏女子与自己身边的宫女赐给刘姓诸王,以作拉拢之用。
长相出众又天资聪颖的窦漪房毫无悬念地被吕后选中,成为了一枚安插在刘氏诸王身旁的“政治棋子”。
根据史书记载,对于命运的安排,当时窦漪房是非常不满的——她本想通过打点,去离自己家乡比较近的赵国,结果,负责分配名单的宦官却收钱不办事,误将窦漪房录在了派往代国的名单里。
为此,窦漪房还抗争过;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去了代国,成为了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侍妾。
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
叁
我们不难想象:被连哄带骗送上马车的窦漪房,在当时肯定是满心失望与愤懑的,她肯定感叹过天意弄人。
然而,窦漪房很快就会意识到到:属于她的命运齿轮,在此刻已然开始转动。
对于窦漪房这些宫女到底是不是吕太后安插到各位诸侯王身边的奸细,史书上没有明说,我们也不好妄下断言。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窦漪房绝对是一位善于察言观色,并且“深得君心”的好手。
在窦漪房到达代国之前,代王刘恒已有一名正妻(不久之后逝世),并且育有四名子嗣;其他姬妾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想来也是有的。然而,在窦漪房到达代国之后,她就成为了代王刘恒的“心尖尖”。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
所谓,管中窥豹——从一个“身份可疑”的奸细,到深得文帝刘恒宠幸的嫔妃,窦漪房的权谋手腕,可见一斑。
公元前180年,“诸吕之乱”发生,一向低调的代王刘恒被功勋集团选中,成为了新一代的大汉天子。独受文帝宠爱、并且诞下多名子嗣的窦漪房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大汉国母。
窦漪房之所以能在后宫迅速站稳脚跟,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那就是尽心侍奉丈夫汉文帝,只要有了文帝的宠爱,窦漪房就可以解决掉后宫中一半以上的麻烦;
第二点则是孝顺婆婆,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这很重要。两汉时期,太后对于朝堂的一向之大,可谓空前绝后。
毫无疑问: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对于儿媳妇窦氏是非常满意的。在他们一家正式入住长安之后,薄太后就亲自下旨,追封窦漪房的父母为侯为爵。
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
有丈夫的宠爱,有婆婆的肯定,又为汉家江山诞下了子嗣的窦漪房的位置,自然是稳定异常。
从公元前180年被立为大汉国母,到公元前135年驾崩,窦漪房先后经历了惠帝、文帝、景帝、以及武帝四朝君主,最终,太皇太后窦氏成为了汉帝国毫无疑问的“定海神针”。
《史记》中,关于窦太后对于汉帝国的影响是这么描述的: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在尽心辅佐丈夫汉文帝的那些年,窦太后开始接触并信奉“黄老道家”之术,以致于她的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都不得不认真研读道家治国理论、并用于实践(文景之治)。
据此,我们可以说:辅佐了文帝、孕育了景帝,并且鞭策了武帝的窦太后,对于汉家天下的走向影响深远无比。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汉书》
相关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