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手术做全身麻醉,躺在手术台上,上一秒还是清醒的,下一秒就在病房里被医生唤醒了。”这是许多人对全身麻醉的第一印象。
麻醉的神奇效果让手术变得无痛,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风险。
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张小姐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妇科手术,本应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的手术,却因麻醉师的失误和设备故障,让她在手术过程中意外醒来,亲历了刀刃割肉的剧痛。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麻醉管理中的漏洞,也引发了对全身麻醉安全性的广泛关注。术中知晓虽然罕见,但其对患者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
惊魂未定的手术四月的上海天气逐渐变暖,阳光透过医院的玻璃窗洒在大厅里。张小姐坐在妇科手术室的等候区,四周是来来往往的医生和护士。
她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手术成功的期待,又夹杂着对麻醉的恐惧。
手术室内,麻醉医生准备好了各类器械,手术医生和护士也在一旁忙碌地做着术前准备。
麻醉医生走到她身边,微笑着说:“张小姐,我们现在开始麻醉,请放松。”
随着麻醉药缓缓注入她的血管,张小姐感到一阵昏沉,眼皮越来越重,终于在几秒钟后进入了麻醉状态。
手术开始了,医生们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手术进行到一半时,麻醉师突然离开了手术室。没人注意到,输送麻醉药的输液管不知何时堵塞了。
张小姐逐渐从麻醉中苏醒,眼皮微微颤动,她开始有了些许意识。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从她的腹部传来,她的身体条件反射般地抽搐了一下,但由于全身麻醉的作用,她的四肢仍然无力。
她眼睛慢慢睁开,映入眼帘的是手术灯刺眼的光芒和医生们专注的面孔。她试图动弹,却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动弹,喉咙里插着气管导管,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医生们继续手术,每一刀下去,疼痛都清晰无比。
张小姐努力想要引起医生们的注意,但她的手臂如同灌了铅般沉重。
医生们依旧专注于手术,没有人发现她已经醒来,甚至也没有人注意到她的泪水和微微颤动的睫毛。
手术台上的时间仿佛被无限延长,每一秒钟对张小姐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最终,手术在医生们的忙碌中完成了。麻醉医生回到了手术室,看到张小姐的状态,意识到发生了严重的错误。
他迅速检查了输液管,发现了堵塞的问题,并立即处理。然而,此时的张小姐已经饱受折磨,手术结束后,张小姐被转移到恢复室,麻醉药效逐渐消退,她的意识也逐渐清醒。
她不仅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疼痛,心理上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医生们对她的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确定她没有生命危险,但她的精神状态却令人担忧。
最终,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场手术的经历成为了她生活中无法磨灭的阴影。
全身麻醉的过程如今的手术技术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跟全身麻醉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简单来说,全麻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体内,使患者暂时进入无意识状态,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感受到疼痛。
通常来说,接受全身麻醉的病人会经历以下三种不同的阶段
1、诱导阶段:
在手术前,患者会被带入手术室。麻醉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确保一切正常。然后,护士会在患者的手臂或脚上打留置针,以便后续麻醉药物的注入。
此时,手术医生和护士们则继续准备手术的各项步骤,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2、维持阶段:
进入麻醉状态后,手术正式开始。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的进展情况和患者的生命体征,适时追加麻醉药物,以维持她在无意识状态下的稳定。
在此过程中,张小姐的呼吸由麻醉机辅助进行,确保她在手术中保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麻醉医生则时刻关注监控设备,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确保她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每隔一段时间,麻醉医生会追加麻醉药物,以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苏醒。
3、苏醒阶段: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停止给患者体内继续注射麻醉药物,此时患者的身体开始逐渐恢复知觉,生命体征也逐渐回到麻醉前的正常状态。
在这个阶段,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人状况,决定在什么阶段拔掉气管导管。通常来说,当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呼吸且会有咳嗽现象后,麻醉医生会选择拔除导管,以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
术中知晓的原因尽管全身麻醉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偶尔会出现患者在手术中意外苏醒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其带来的心理创伤却是不可忽视的。根据统计,我国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仅有0.06%~0.41%,但术中苏醒患者中有70%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术中知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患者自身原因:
部分患者由于术前过度紧张,导致精神高度集中,此时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增高。
除此之外,以往就医过程中有过麻醉经历的患者,也可能对麻醉药物产生耐受性。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常规剂量的麻醉药物不足以维持全麻状态,增加术中知晓的风险。
2、麻醉师误判:
麻醉师在麻醉药物的使用上出现误判,也是导致术中知晓的重要原因。
例如,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其对血管的扩张作用远大于其他吸入麻醉药物,因此使用不当可能增加术中知晓的发生概率。
3、麻醉疏漏:
麻醉过程中的疏漏也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中途苏醒。
例如,麻醉设备故障、麻醉药物输液管堵塞、麻醉师不专业的操作等,都会影响麻醉效果。
在上述案例当中,麻醉师离开手术室导致麻醉药输液管堵塞,就是一个典型的麻醉疏漏导致术中知晓的例子。
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尽管全身麻醉中存在术中知晓的风险,但现代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临床上使用的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术后能够迅速排出体外,对大脑没有长期影响。
同时,麻醉师的专业水平和手术室的先进设备也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提高麻醉师的专业水平,加强麻醉过程的监控,避免麻醉疏漏,都是确保全身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
全身麻醉的原理全身麻醉(全麻)是通过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暂时丧失意识和痛觉,从而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到疼痛。全麻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吸入麻醉:
患者通过吸入气态麻醉药物(如异氟醚、七氟醚等)进入麻醉状态。这种方法起效快,适用于各类手术。
2、 静脉注射:
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常用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等。这种方法易于控制剂量,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麻醉深度的手术。
3.、肌肉注射和直肠灌入:
较少使用,多用于特殊情况下或特定患者的麻醉。
全麻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维持和苏醒。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术中知晓的成因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已经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过程中意外苏醒,并恢复自身一部分感知能力,能够记得手术中的部分过程且能够收到手术过程中的痛苦。
虽然术中知晓现象比较罕见,但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是非常深远的。
全身麻醉的常见误解关于全身麻醉,许多人存在一些误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疑问及其解答:
1. 麻醉后会变傻变笨吗?
不会。现代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迅速,不会对大脑造成长期影响。手术后的短暂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是正常的恢复过程,并不会长期影响智力。
2. 麻醉药物有长期副作用吗?
极少。现代麻醉药物设计上非常安全,绝大多数患者在麻醉药物排出体外后,不会有任何长期副作用。
3. 一拍就晕的麻药存在吗?
不存在。网络传言的一拍就晕的麻醉药物并不真实。吸入麻醉药物需要高浓度且大量吸入才能达到麻醉效果,且需要在封闭环境中使用,不适用于快速实施麻醉。
总之,全身麻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然而,术中知晓虽然罕见,但其对患者的影响却不可忽视。
通过精确的麻醉管理、专业的麻醉团队以及先进的设备维护,可以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我们应当正视全身麻醉的作用,合理利用其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医疗服务。
结语全身麻醉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为现代手术提供了无痛保障。
然而,张小姐在手术中意外苏醒的案例提醒我们,尽管全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需警惕术中知晓等潜在风险。
麻醉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个性化的麻醉方案设计,到麻醉师的专业操作,再到设备的维护和监控,都需要严格把关。
现代麻醉药物和技术的进步使得麻醉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持续的医学研究和专业培训,才能进一步降低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对全身麻醉的详细探讨,能够增强公众对麻醉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并推动医疗界在麻醉安全方面的不断进步。
正视麻醉的风险和挑战,规范麻醉操作,才能真正实现手术的无痛和安全,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安心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局麻与全麻有啥区别》.甘肃科技报;2024-06-21;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中国医刊;2024-06-01;
《全身麻醉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右江医学;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