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神庙壁画中的二郎影子
那么,既然在明应王的家族中、兄弟中、当地风俗中,存在着诸多二郎神要素的乱入、融合、交错的情形,乃至明应王明明是霍山山神长子,在民间也被讹传为了二郎神,那么,在明应王主殿壁画中,有没有二郎神要素的扰动呢?最直接显性的一点,就是在两幅显示明应王尊像的画面中,西壁中央是祈雨图,东壁上是龙王降雨图,二者的画面布局基本一致。但是其中一幅明应王,翘起了著名的二郎腿。当然,翘二郎腿的未必一定就是二郎神,但是一个威严俨然、万众敬仰的水神,为什么不正襟危坐,更加道貌岸然去呈现庄重感呢?这固然未必能影响主尊为明应王的基本状态,但是也可以引起民间的其他传闻。《祈雨图》中翘着二郎腿的明应王
《龙王行雨图》中不翘二郎腿的明应王其实,这两个明应王非常可能未必是同一个角色,因为大家仔细看,两人虽然打扮面容上非常相似,但是艺术家在塑造两个人物艺术图像的时候,埋伏了区别的要素,比如胡子,上图《祈雨图》中主尊的胡子是向上翘的,类似突厥的胡子,也就是唐太宗的可以挂弓的有塞外风的那种胡子,至少也是向外赳赳地呈八字撇的,而下图《龙王行雨图》中的主尊,胡子则是软软地向下垂的。艺术家假设要想表示两个主尊为同一人,那么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将两人的相貌呈现出完全一致,生怕别人误会为两人才是,哪里能像现在这样,故意去制造长相上的重要区别,除了胡子上的区别,还有面色的区别,图一中的主尊,两颊深红,而图二中的主尊,脸容整体黝黑,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由此,其实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图二,也就是《龙王行雨图》中的正襟危坐的主尊,是不是可能是明应王的老爸,远古的苍帝次子霍山山神呢?假设这样的假设有合理的成分,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在表现图二主尊的时候,不仅让他面容更加黝黑,而且胡子也无力地下垂,坐相也更加保守,就是因为他可能是更为尊严、年龄更加大的老爸神灵,而艺术家在表现图一主尊的时候,不仅让他两颊生火,威风凛凛,而且胡子上翘,显得年富力强,充满彪悍精壮勇武生气,同时,翘着二郎腿,也是年轻任性不拘泥不保守的表达。因为他是年轻的世子神灵明应王。在古代壁画中,供祀时,将主尊与更尊贵的上尊同处同一空间中的例子也有,比如同是山西的明代稷益庙中壁画,主供的神灵就是后稷,壁画中也到处都是其诞生以及生平事迹的描绘,但是在主供壁画上,却是呈现的三圣同受供奉的结构,而且居中主尊为大禹,左右才是后稷,伯益。见下图所示:也就是说,就算这庙是稷庙,以供奉后稷为主,而且在三圣图上,手执朝芴的人间官员代表也在向次座上的后稷,而不是主尊大禹行礼(见下图),但是,相较后稷更为尊贵的大禹,就是安稳地与后稷同处一个画面之中。可见,至少当时,至少该地区有这样的习惯,就算主供的是某神,但是假设该神的关系之中,具有更尊贵的神灵,比如父神,帝神,也可以邀请进入画面,共享祭祀供奉。
假设这样的推测具备一定的道理,我们似乎也可以去猜测,为什么水神庙既被称为大郎庙,又被民间称为二郎庙,因为大郎说的是明应王,他是霍山山神长子,而二郎说的是霍山山神本尊,因为他是苍帝的次子。另外,在水神庙壁画上出现的那个深红衣的捶丸贵人,到底是谁呢?从深红衣服、贵人品格、主尊地位以及面庞抹红、嘴上胡须的特点,与祈雨图、降雨图中端坐的明应王,也是非常类似。无非是端坐的时候威严,而游戏的时候放松。在整个壁画体系中,双颊带红,是某种主尊的特权,双颊带红的主尊,既有祈雨图中的红衣主尊,也有降雨图中的红衣主尊,也有捶丸图中的红衣主尊,还有兴唐寺“中的红衣主尊,由于这些主尊年貌未必完全一致,所以也可能是在暗示这些主尊之间的同样尊贵与某种血缘关系,比如捶丸图中的红衣人,比较年轻,会不会是明应王世子呢?值得思考。那么,是否就有了第三种可能,那就是黝黑的胡子下垂的是霍山山神爷爷,面庞红黑精气逼人、胡子外翘、翘二郎腿的是霍山山神长子明应王爸爸,而红衣富贵,捶丸游戏,面庞红润,略带胡頾的。则是年轻的明应王世子,由此,则三代山神齐聚一堂矣。此一猜测,供大家一笑。
有关于洪洞县水神庙壁画的历史文化图象探索,我们下回继续。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