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生日的那一天,我们带着儿子一起去参加生日聚会。当时我们没有给儿子买玩具,儿子看到侄子的新玩具后,脸上露出了些许不开心的神情。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个玩具,眼神中充满了渴望,趁我们稍不注意,他就跃跃欲试地想去拆开那个玩具。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玩不到自己想玩的东西,又有哪个小朋友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呢?
于是,我们想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儿子信服,让他明白不能随意拆别人的玩具。然而,当孩子处于有情绪的状态时,我们给他讲道理,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他情绪背后所隐藏的失望和委屈。因为一讲道理,孩子就会感觉自己被暗示是错误的,需要改变,需要听从我们的。而且有时候,不停地讲道理会剥夺孩子自己冷静处理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我们讲了一大通,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对于他来说,没有从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相比之下,与其急切地想要去改变孩子,不停地给他灌输道理,不如首先去接纳孩子的这种情绪,积极地回应他内心的需求。当我们能够及时地与孩子产生共情,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看到了,被接纳了,那么他恢复平静就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他的同理心,让他能够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尊重。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爱,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