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分分明是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为什么曹操要对他下杀手?

安布出游 2021-09-22 17:59:57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难分难解之际,袁绍阵营的许攸投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从而打破了微妙的平衡格局,为曹操获得战机,为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许攸立下殊功后不久就被曹操寻了一个借口给杀了,世人为此叹息不已,到底是曹操太过于腹黑,还是许攸本人自寻死路呢?

其实许攸被杀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并非曹操肆意乱杀无辜。

那么曹操到底为何要杀许攸呢?我想许攸贪而不治的性格是导致他被杀的根本原因,其中曲折让我们一起共勉。

许攸并没有传记,他的相关事迹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被记得比较清楚,包括《三国志》荀彧传对于许攸的性格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描述。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

这话是发生在荀彧探讨袁绍麾下武将和谋臣的时候进行的阐述,虽说有贬低对方,安抚曹操的意图,但是纵观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大体上八九不离十。

当然,不管是什么人,总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只是看人的缺点和优点各占比多少,或者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方式到底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而已。

荀彧在谈及许攸的时候,就谈到他的致命缺点就是“贪而不治”。那么何为贪而不治呢?一句话解释就是贪得无厌,不知道节制。

在这里的“贪”有两个意义上的表现:一个就是权力地位,另外一个就是财物。如果只是对财物的索取,以曹操的性格,大抵可以容忍,但是如果是对于权力地位毫无节制的索取即使是历史上明君也难以忍受,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该给你的东西,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但是你不能够主动索取,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许攸恰恰在这三个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

首先,为了个人私利而意图颠覆天下。

根据《三国志》魏武帝传记载: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早年的时候,许攸就干了一件非常狂妄的事情,那就是与他人合谋打算废掉当时的皇帝,进而立合肥王为皇帝。

许攸还打算拉曹操入伙,结果被曹操言辞拒绝。这次合谋的事情当然以失败告终,可是这事却充分的表现了许攸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天下安定的野心。

这事的幕后主使人到底只是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还是另有其人,比如袁绍?已经难以考证。当时天下虽然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混乱,但是皇权总体比较稳定。如果贸然出现废帝的事情,必然导致有野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董卓之乱正是如此,这才导致东汉天下出现四分五裂的情景。许攸为了谋取个人私利,阴谋废帝的狂热行为,体现了他个人私利之上的本性。

其次,为了一己之私背叛故主。

官渡之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战争胜负的天平正处于非常微妙的阶段,只要一根稻草,就可以决定天平的倒向。

恰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黑天鹅事件,这事发生在袁绍阵营。留守邺城的许攸家人犯法,而驻守邺城的审配毫不留情的将他们逮捕入狱。这事传到许攸的耳朵里,作为主事的袁绍却没有做出过多的干预,反而任由审配来处置,这让许攸非常恼怒。

一气之下的许攸放弃袁绍投向曹操,并且为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为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攸和曹操以及袁绍的关系都很好,都是从少年开始交往。当年许攸干谋反时候也曾拉拢过曹操,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也没有跑去告发,可见许攸非常信任曹操,而曹操也是非常讲义气,没有做卖友求荣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铁。

袁绍出关东的时候,许攸鞍前马后的跟随,为其出谋划策,为夺取冀州,击败公孙瓒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总体来说许攸还是非常看好袁绍,并且主动投靠袁绍而不是曹操,从而形成了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许攸家人犯法,从理论上有该治的道理,可是许攸因为这一己之私,不顾大义而发生背叛,进而将袁绍出卖给曹操,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那就显得其人品太过于卑劣。

在这里,许攸的“贪”已经超越了对财物的贪婪,转而向地位权力的跨越。家人犯法应当以法治人,可是许攸却受不了这种制衡,其原因就是希望从袁绍这里获得高于法的地位和权力,当这一要求被否决之后,转而恼羞成怒,选择了背叛袁绍。

这就是许攸背叛袁绍的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恃功被杀。

公元204年,也即是官渡之战四年后,曹操终于攻破袁氏集团的老巢邺城,继而占据了整个冀州,为统一北方进入了快车道。

可是许攸却一步一步的把自己弄入了死胡同,最后搞死了自己,这和两件事密不可分:

第一件事,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

作为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许攸自持颇有功劳,仗着从小和曹操交好,在许多场合不给曹操留下颜面。比如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叫曹操的小名“阿瞒”。

屡次当众说道:“阿瞒,如果没有我,你可是得不到冀州的呀。”在众人面前,曹操拉不下脸面来,对着这个昔日的好友,现在谋士许攸只能笑着说道:“你说的太对了,要是没有你,我确实得不到冀州。”

第二件事,旁若无人的邀功。

在攻破邺城之后,许攸有一次过邺城东门,看着敞开的大门,想起了昔日协助袁绍的往事,同时也记忆起协助曹操夺取邺城的事情来,感慨的对旁边的人说道:“这家人要是没有我协助,他们无论如何是没有办法进入此门。”

跟随在周围的人附和许攸的言论,这些人有许攸的心腹,也有忠于曹操的人士。那些忠于曹操的人士将许攸的言论告诉了曹操,曹操勃然大怒,终于痛下杀手,将许攸杀掉了。

许攸立下如此殊功,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从而迸发出诸多的牢骚,而这些牢骚在不同的场合中毫无顾忌的提出来。

比如在有曹操的宴会场合中,也有曹操不在场的聚会中。许攸常常提起,并且以平视的口吻和语气叙述曹操和他的往事,更是多次提及在官渡之战中立下的功劳来提醒曹操,他的地位和权力不应只是如此。毕竟在许攸看来,曹操当年这整个小弟,有今日的荣光,和他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而曹操给予的地位和权力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曹操终于被许攸给激怒了,不顾诛杀功臣的骂名将他砍杀。

由此可见,许攸“贪而不治”的性格才是导致他被杀的根本原因。

对于财物无节制的索取,让正走入正规的国家政权处于无法安定的局面;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贪婪,让曹操倍感被轻视的危机。

许攸作为当时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有他狂傲的资本,可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机,他的性格引发的行为却让他万劫不复。

0 阅读:3

安布出游

简介:最精彩的资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