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恢复中立关系,但又不想认错,立陶宛议员:不能跪着给中国道歉

袁周院长 2024-09-30 14:16:32

据俄罗斯通讯社报道,立陶宛反对派“为立陶宛”联盟主席、立陶宛国会议员斯克韦尔内利斯公开表示,立陶宛必须要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他强调立陶宛未来的新任政府必须要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中立关系不能像现在这样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他同时也强调称,要恢复中立外交关系的前提,必须是防止以羞辱立陶宛的方式进行。

斯克韦尔内利斯还进一步解释说,所有的仪式都需要在“文明国家”的框架内进行,因为立陶宛不可能跪在中国面前向中国道歉,同时立陶宛也不能“羞辱”台湾,只能是寻找到一种较为缓和的方式来重新恢复中立外交关系。

这番论调,本质上是“既要又要”的一种。简单点理解就是,立陶宛想恢复中立两国关系,但立陶宛可以低一下头,但不会认错,更不能“受辱”。

立陶宛国会议员斯克韦尔内利斯

众所周知,在2021年8月,立陶宛不顾中方多次反对和劝阻,执意同意台湾在纽尔维斯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立陶宛的操作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动摇了中立建交的政治基石。

所以,我国当即作出反击,将中立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距离断交只差最后一步,这也是中国对立陶宛最后的警告。

然而急于向美国纳投名状的立陶宛,并没有悔改的意思,反而不断派出议员代表团窜台,不断加强与台湾之间的“半官方”往来,试图以此给中国上眼药。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方对立陶宛的反制措施逐渐升级,立陶宛对华出口的清关速度降低,立陶宛对华出口大跌等等。但立陶宛态度依旧强硬,积极配合美国对华战略,高喊所谓的中国对立陶宛进行“经济胁迫”。

在今年9月,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访问澳大利亚,就拿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说事,称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对基于“规则”的国际新秩序发起攻击。而他在动身访问澳大利亚之前,兰茨贝尔吉斯就表示,他此行的目的将会和澳大利亚就“中国经济胁迫”问题进行沟通和讨论,因为这是两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由此可见,目前立陶宛政府在对华态度上依旧没有发生改变,而立陶宛议员表示想要改善对华关系,只能说明立陶宛内部存在两种对立的声音,或者说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有一种“纠结心态”,本质上则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立关系

立陶宛作为苏联曾经的加盟国,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立陶宛一直想要抱美国和欧盟的大腿,因此不断在涉华涉俄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积极与美欧靠拢,以寻求北约更大力度的安全保护。

但问题在于,两国经贸交流离不开政治基础。尽管立陶宛的体量小,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以及庞大制造业体系,都对立陶宛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立陶宛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立陶宛的产品也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以中欧班列为例,立陶宛靠着中欧班列和立陶宛的港口,就能成为亚欧之间的节点国家,甚至可以说是“东欧的新加坡”。但随着中立关系的恶化,立陶宛已逐渐被排除在中欧班列的节点国家之外,其对外运输业目前受损严重,货物发送量降幅已超过28%。

立陶宛的地理位置

而经济上的影响,则可能是立陶宛想着改变现状的关键原因。根据俄罗斯媒体在9月的报道,由于中立关系的持续恶化,立陶宛在与中国建立贸易合作方面的努力付诸东流,尽管立陶宛政府不断安抚立陶宛的企业家,称中立关系恶化对立陶宛经济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很显然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如果事实真的如此,为何立陶宛每隔一段时间就放出想与中国缓和关系,恢复外交的声音呢?

一言以蔽之,政治当不了饭吃,美国虽然很希望看到一个小国在中国核心问题上上窜下跳,来给中国添堵,但这种上窜下跳对立陶宛来说换不来实际利益,相反经济上反而会受损。

立陶宛外长和美国务卿布林肯

至于和立陶宛打得火热的民进党当局,虽然承诺会帮助立陶宛发展半导体产业,作为经济受损的弥补,但到现在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就是给了1000万欧元的好处费,但1000万欧元想要发展半导体产业,等于是石头扔大江里响都听不到。

目前,立陶宛在涉华问题上的做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边际效益递减周期,中立关系恶化已经不能继续为立陶宛带来一些新的好处,反而成了一个政治和经济包袱,这可能也是立陶宛想要改善与华关系的核心原因。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 2024-09-30 16:55

    一个地级市人口都不到国家,不是值得浪费如此多的人力、精力、财力去应付,直接拉黑,作死直接奉陪到底。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