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即位,改国号为「新」。新立之初所下的诏书说:「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汉书・王莽传上》)
这段文字先叙述他的家世系谱,强调两大重点,一是远溯至黄帝和舜,二是源自王太皇太后。然后特别提到皇天上帝透过符契图文、金匮策书所赐予的诏命,将天下百姓交给他,他是直接受命而登上「真天子位」的。
这「真天子」三字有双重意义,从现实上看,他本来是「摄皇帝」,等于是代理皇帝,现在真除了;更重要的,「真天子」指的是他由上天明确选择受命,不是从血统上继承皇帝大位。
诏书上继续说:「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旛皆纯黄,其署曰『新使王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建立新的朝代,当然要「异服改制」,有意思的是怎么个改法。朝代代表性颜色的选择,是依照「五德终始说」所主张的五行相生相克道理来的。原本秦建立时,选择的是黑色,属于「水德」。
刘邦建国后,为了显示不承认秦的合法性地位,强调自己传承周代,所以也选了黑色。但武帝时有不同的想法,改而强调汉朝成功地推翻秦朝,秦是水,土克水,所以汉朝应属「土德」,颜色是黄色。
这意味着王莽没有选择新的颜色。理由是他不是克制了汉朝才成立新朝的,新朝是由汉朝主动禅让而来的,不适用相克的五行道理。
但如果是这样,新朝和汉朝不就分不出来了吗?王莽的做法是在后来动手脚,从王朝记录上有系统地将汉朝改为「火德」,火生土,因而理所当然从汉朝顺利地延续产生了「土德」的新朝。
虽然说「定有天下之号曰『新』」,不过这个新朝最根本的意识形态和指导原则其实是「古」,以古为新。王莽的崛起靠的是经学,是经学中主张的孔子权威,所以他的政权就积极地革除「与古不符者」,掀起了全面的复古运动。
以政治论政治,王莽新朝最严重的错误,非但不是王莽「伪诈」,恰恰相反,而是王莽太过于相信、执着自己宣称的「复古」原则了。他真正相信藉由全面复古,建立经书上所描述的古代制度,就能够解决汉朝遗留下的社会问题。
复古的第一项措施是土地改革,将土地全部改为国有,称之为「王田」,就是落实经书中所形容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再将王田分配给人民,「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
(《汉书・王莽传中》)也就是恢复「三代」所行的井田制度,每家都有一小块土地,每八家组成一个单位,用最彻底、最激烈的方式废除土地兼并的现状。
然后他又将奴婢改为「私属」,可以拥有但不准买卖。另外,他进行了大幅且持续的货币改革。首先废除原本通用的五铢钱,然后代之以非常复杂的「五物二十八品」,也就是有钱、银、龟、贝、布五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货币,共有二十八个不同品项。「钱」指的是铜,「银」呢?
实际上包含金和银两种。「龟」、「贝」、「布」这些都是书上记载过去曾经用来当作货币的材料,在复古精神下重新拿了出来。
货币有六种材质,分成五个系统,加起来共有二十八项。原本的「钱」只分「大钱」、「小钱」,一枚大钱值五十枚小钱。改革之后,「钱」分六种,「小钱」值一铢、「么钱」三铢、「幼钱」五铢、「中钱」七铢、「壮钱」九铢、「大钱」十二铢。
「布」呢?包括「小布」值十五铢、「么布」十六铢、「幼布」十七铢、「序布」十八铢、「差布」十九铢、「中布」二十铢、「壮布」二十一铢、「第布」二十二铢、「次布」二十三铢、「大布」二十四铢。一共分成更繁复的九种。
「钱」的价值排列是「一、三、五、七、九、十二」,「布」是「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看起来象是有一定的次序,但这样的安排在货币应用上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其价值之间都不是倍数关系。没有倍数关系,要如何换算?
谁算得出来一枚「中钱」等于几枚「么钱」或几枚「幼钱」呢?还是一个「差布」等于几个「小布」或几个「幼布」?
这还不是最复杂的。另外有「贝」,自成一个系统,不用铢为单位来计算其价值。有「大贝」,等于两百一十六「朋」,还有「壮贝」五十朋、「么贝」三十朋、「小贝」十朋、「贝」两朋。「龟」可以和「贝」互通,「元龟」等于大贝加十朋,「公龟」等于十个壮贝,「侯龟」等于十个么贝,「子龟」等于十个小贝。这是龟。
「银」还没有加进来。光是上面这四种货币,你会使用了吗?你是不是流了一身冷汗,发现自己算术程度不够好,已经迷失在这套货币制度里?还是你怀疑当时的人算术能力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设计出这种应该知道是行不通的货币呢?
等到王莽下一波再做的改革,你就知道算术程度再好,都不可能有办法使用这套货币。「小钱」和「大钱」被废除了,新发行「货布」和「货泉」。「货泉」价值是五铢,「货布」价值二十五铢。那一个「货布」可以兑换几个「货泉」?五个吗?错了,规定上一个「货布」等于二十五个「货泉」!
太荒唐了!这样谁会愿意用二十五个「货泉」去换只值五个「货泉」的「货布」?到头来,根本不会有人愿意用、也不敢用「货布」和「货泉」了,不是吗?
活在原理的幻想中而不顾现实做法或许这才是重点吧?王莽的货币改革到底要干嘛?和限田、限奴婢一样,他的改革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来的。会有土地兼并,会有愈拉愈大的贫富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发达的货币经济。
武帝朝强力推动的五铢钱,形成统一而有效的货币工具,让大家都能运用这简单而有保障的货币进行交易,几十年间商业贸易大幅成长,万物可易。于是连土地也变成买卖对象,而且财富可以用钱计算、用钱储存起来,有钱和没钱的差距就表现得愈来愈明显了。
王莽真正的目的,是取消货币,回归「三代」的纯朴状态。他采取的方式,是「遵古」,人为地将时间推回货币混乱的时代,让本来方便好用的货币变得复杂难用。再更进一步,用荒唐的定价法让大家感觉货币不可靠,因而减少、甚至彻底放弃货币的使用。
后世指责王莽的货币政策带来大乱,往往弄错重点了。并不是他本来想让货币变好,却因为无能而搞砸了。他的本意本心上就是要让货币变得不好用,在这点上他其实成功地达成了目的。他的错在于不了解货币在经济与民生上的关键作用,看不到人们已经离不开货币,取消货币会带来痛苦大灾难的现实。
王莽在经济上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设「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这六个当时最热闹、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城市设立「五均官」。
「五均」的「均」用大白话说就是规定物价、管控物价。所以「五均」和货币改革是彼此联系的,都是为了破坏商业、阻缓交易而存在的。
「五均官」负责设定城市里的公定价,市价低于公定价,官方就收购,市价高于公定价,官方就卖出。表面上看,其运作机制和桑弘羊设置的「均输」类似,然而其背后的价值精神却截然不同。
桑弘羊主持的做法,是朝廷介入做买卖,藉由朝廷的权力以及庞大的资源,「与民争利」,可以比所有的人都更方便做生意,从中得到比一般生意更优厚的利益,以此充实国库。
王莽念兹在兹的,却是以朝廷的力量确保商人无利可图,将物价牢牢管控,要做到任何东西买进和卖出等价,于是没有人能从交易中获利,从而逐渐就没有人要做生意了。
王莽反对土地兼并,反对大量买奴蓄奴,反对商业贸易,他主张「复古反本」,就是「重农轻商」。他自己是外戚豪族出身,却提出这样违背自身阶级利益的主张,人民因此信任他、热情支持他。而他认真地推出各种政策,都朝向实现这激烈的理想与改变。
但问题来了,王莽太相信改革梦想,也太相信皇帝的权力,以为下几道命令就可以一夕之间让天下改头换面。他严重缺乏现实感,活在原理原则的幻想中,不顾现实的做法,使得整个国家瘫痪了。
有可能皇帝一声令下,地主就乖乖地将手上的土地都奉给国家当「王田」吗?地主不会以他们的资源和力量对抗朝廷吗?货币混乱、「五均」介入,使得商业贸易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到的不会只是从中得到利润的商人,而是使得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变得不方便。短短几年内,社会骚动,对于王莽的「复古改革」,人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原有的政治秩序也连带瓦解了。
儒道治国的尝试遭到可耻的失败,汉宣帝对此是有很清醒认识的,所谓汉家治国向以王霸之道杂之,单以儒道,祸国之源。
不要天天讲故事,讲故事是没用事的,小编思想不要停留在N年前,请大家不要花时间去看着这些无用的故事[点赞]
结果整个东汉就以火德自居,到诸葛亮骂死王司徒的时候还说“今幸天意不绝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