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隋朝如何从一统天下,快速走向灭亡的时候,最简单的检讨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杨坚的继承者选择失当。
秦始皇也失当,刘备也失当,司马炎也失当。你有没有听过「当当当当当当当」?
一般家族,大家庭可以建立嫡长子制,那是你家的故事你家关起门来自己生死斗,不写个家传谁会知道。
比方曹仁就没有继承家业,交给了弟弟曹纯。
诸葛瑾也没有继承家业,直接给你离家出走下江南。
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来不会知道。
可皇帝立太子,那是国之大事,是卿大夫世族贵族统统要来干涉的事情。到底立谁废谁,因何废立,总是要被记录的。
即使那很可能是明显的谎言。
隋文帝的原太子杨勇,到底是不是一个比隋炀帝杨广更好的选择呢?
作为长子,杨勇很早就受到父亲杨坚的重点培养。因为没当上皇帝,墓志又遗失,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杨勇生于何时。
但老实说,杨坚对他的重视,有鬼。
「周世,以太祖军功,封博平侯。」
「及高祖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
「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
「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
有什么鬼呢?
一开始,杨勇是外封侯,这表示原本他就不是杨家隋公的继承人。但接下来,杨坚有篡朝之意后,就把这个儿子提高到次于自己的军政大位。
这个则是北魏常用,始于曹操与子丕的做法。那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把矛头指向杨勇的母亲是谁。
独孤伽罗。
这是独孤信的女儿。
杨坚的父亲杨忠,早年长期以来,基本可说是独孤信的副将。
两家关系自然很好?也不尽然。至少,独孤信卷入北周建国反乱时,杨忠可是个不沾锅。
然而也就在独孤家这么五穷六绝的时候,伽罗嫁给了杨坚。
「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
杨坚发誓绝对没有偷生子,十四岁的独孤伽罗才愿意嫁给他。
家道中落,还这么敢要求?
其实后来有不少史料都指出,杨坚真的很爱独孤伽罗。但那不表示杨忠就欣赏这个儿媳妇。特别后来独孤伽罗的姊姊被追封皇后,杨忠只怕更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防备。
物理上来说,杨忠出身北魏边镇武川,人高马大十分剽悍。但北周的大臣都说,他儿子杨坚长得不像鲜卑人。
是这样的,一开始宇文泰身边大多是边镇人士。后来宇文泰下令,让大将们进驻各地,改姓接收。
意思是,杨忠本来应该不姓杨,可能是封洛州刺史的时候,才去「合并」到弘农杨氏。他们的祖谱是杨坚吹的,凡开国皇帝相关的祖系,那是都仅供参考而已。
杨勇的相貌没有被记录,但我们都看到,杨忠的军功让他被外封侯,那我想杨勇长得应该也不剽悍。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杨忠不是单一家族,是武川杨忠跟弘农杨氏的混合体。
如果武川系比较不喜欢「长相不鲜卑」的杨坚,那弘农杨氏的立场,八成就可以反过来了。
这是第一段,杨勇「周世,以太祖军功,封博平侯」的解读。
那干嘛把独孤伽罗扯进来?
就是第二段「及高祖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
即所谓的曹操做法。
基本上同时间,年幼的杨广也封雁门郡公。就是说,即使偏家支持杨坚,也不表示他们同样会支持独孤伽罗的儿子。
独孤家又不是汉人世族,伽罗的姐姐也早就死了,尊贵有余,权势不足。二哥独孤善虽然也因而被复起为武将,比起杨坚那连根毛都算不上。
但这个时间点上,就足了。
独孤信的长子,独孤罗之前都在北齐。杨坚趁着灭齐镇守河北时,把他找了回来。独孤罗回家是很不受其他兄弟待见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妹妹跟妹夫。
刚好……刚好?
独孤善死了,杨坚马上力挺独孤罗接掌独孤家爵主。光这样其他兄弟只会更来找独孤罗麻烦,杨坚更进一步,直接让独孤罗成为北周一柱。
独孤家的地位起来了,独孤伽罗跟她的儿子,自然也不能怠慢。
所以你说,杨坚能在混乱的局势中,篡周称帝,凭借的岂止是好运而已?
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世族以家族的力量控制政治,已经不是新闻。
但杨坚却突然来这一招以政治控制家族,让家族成为自己的政治筹码,这是三百年来许多短命开国君主所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绝非空前,至少司马昭就做过了。
好啦,让我们回到杨勇的第三句:「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意思就是杨勇出镇洛阳,管理山东河北。
后面杨坚称帝,杨勇也封太子,不过也是多待了一下才回长安。
当时山东有很多百姓都脱离户口,杨坚就想要派人去查,黑户一律送去北边对抗突厥。一举两得有没有?
杨勇就上了一书,很婉转的请爸爸「麻烦不要」。他说,山东百姓是因为北齐太烂了,所以才脱户甚至叛乱。现在局势正在慢慢稳定下来,再过几年大家感受到你的圣明,肯定是没问题的。
隋文帝杨坚龙心大悦,更和大臣说:「以前的皇帝就是太多姬妾,产生皇室之争。我只有一个皇后,『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
大家都那么熟了,我先说。
我没有任何证据,但从「誓无异生之子」到「可谓真兄弟」,怎么看都觉得,杨勇跟杨广应该不是「同父同母」。
虽然我找了一套:杨忠不喜欢杨坚杨勇的设定,但老实说,目前到这里我会觉得……杨勇不是杨坚亲生的。
而且杨忠知道。
杨勇个性宽厚仁和,虽然读了很多书,很会写词赋,但关于「礼」的方面他是一窍不通。下次看到这种描述,直接代换成「我儿子很乖都是别人带坏他的」就可以了。
杨勇怎么坏掉呢?杨坚是这么说的。
我儿子有一次在帮蜀铠作华丽的装饰,我觉得不太对啊,这会不会让他以后就变得奢侈呢?
杨坚想想,送了自己过去朴素的衣物跟刀子给儿子,希望他能明白父亲的用心。(参考我的衣服,用刀子把那些多余的东西拆掉吧)
后来,冬至的时候,朝廷百官去面见太子杨勇。杨勇准备了乐队跟排场迎接大家,宾主尽欢。
老爸杨坚又不欢了。
杨坚问官员:「百官拜东宫,这是个什么礼?」
太常少卿说:「大家是去给太子道贺的,算不上拜。」
跟我玩文字游戏?
杨坚又道:「过节道贺而已,有几十个人去,道贺完就可以走了吧?今天这个根本就是征召所有人,太子还准备了礼乐,你跟我辩?」
于是下诏,冬至去给太子道贺,只是过去的陋习,不合礼法,以后一律禁止。
当时,杨坚正在挑选侍卫官。
第一轮挑好,宰相高熲却上书说,强者都被你挑走了,只怕东宫的防卫薄弱。
杨坚又怒了。
他认为高熲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所以对杨勇特别好。
据说此后,杨坚就对杨勇不太喜欢了。
没看懂的我说一下,杨坚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官员现在当我塑胶,觉得我儿子才是皇帝是吧?
那所谓的旧习,其实就是北魏不入律法,纯粹潜规则的「太子担任首席执政官」。即皇帝的宰相是太子。
在这套潜规则底下,政务交接会比较顺畅,皇帝选定了继承人也更能千秋万世。甚至当兵权有问题时,北朝皇帝还会先退位为太上皇去控制军队。
杨坚不喜欢这条旧例也就算了,到底为什么怀疑自己的太子想要篡位呢?你不想让他当皇帝,一开始就不要奉为太子啊。
一样很薄弱,但我同样把他列在「杨勇非杨坚亲生」的第三条。
在这样的推论下,我们又再次看向了杨勇的母亲,独孤伽罗。只要独孤伽罗恩宠不衰,又支持杨勇,那这个太子就不会被换掉。
不过,即使我前面只写了那么一点点的独孤伽罗,敏锐的朋友应该已经感受到了。
独孤伽罗是一个很讲究「专情」的女人。不知道跟她是否有发生「小过错」有没有关系就是。
杨坚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当上了皇帝,正常也是要御幸后宫的。
不立嫔妃是另一回事。
有一次杨坚就宠幸了后宫女子,结果独孤皇后马上赶来,趁杨坚上朝时把这个女孩儿抓去杀掉了。
杨坚气得离家出走,杨素跟高熲赶快追进山里。
高熲说:「不过就是一个女人,陛下当以天下为重啊。」
后来杨素告诉独孤皇后这件事,独孤伽罗就留上心了。
当时,杨勇就大开后宫,特别宠爱一个云氏,把自己的正妻元妃(真的姓元)都冷落了。
结果元氏突然暴毙。
独孤伽罗本来就很讨厌杨勇这个行为,就跟杨坚说,杨勇跟高熲走得太近。刚好,高熲之前丧妻,杨坚跟独孤皇后要他再娶,他都说算啦,我老了要去修佛。
结果不久,高熲的小妾生了个儿子。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又一次犯到独孤伽罗的禁忌了。她就跟杨坚说,你看高熲说得一嘴清心寡欲还不是唬烂你,你觉得这种人可以信赖吗?
他跟杨勇这么要好,你觉得可以吗?
杨坚这时又一付,杨勇还好吧,没什么大过错啊的样子。
奇怪吗?其实杨坚当然知道皇后脾性,这种不过是借题发挥。他自己有政治上的疑虑,那完全是可以切开的。
独孤伽罗看老公不从,也是生气,就开始派人去监督各个儿子,看有没有什么不好的行为。
杨广意外得知此事,就特意在妈妈面前装模作样,让自己的评价噌噌噌的往上提。
不过我们看杨勇就好,不然写到天荒地老。
总之,杨广就结合了杨素、宇文述等人,开始规划夺嫡。
杨勇得到了消息,也是很怕,但杨素已经跟弟弟同谋,他跟高熲又是瓜田李下。有最大影响力的妈妈,更不站在他这边。杨勇就决定去问算命仙。先生教他要打造一些辟邪吉祥物,然后在东宫弄个简陋的房间来祈福。
耶?这就如了老爸杨坚的意嘛,杨勇觉得很不错,照办。
杨坚得知之后,只觉得杨勇怪怪的,怎么转性了?想派人去查问,嗯,高熲不行,一伙的。
派杨素。
杨素刻意激怒了杨勇,回来禀报。但杨坚还是觉得怪,按兵不动。杨素就通知了独孤伽罗,换独孤皇后去塞弄。
皇后这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直接从杨勇收集金属兵器开始告,杨坚就动摇了。
杨坚下令,东宫的侍卫换人。跟皇宫之间也不能再通行无阻。
杨广也来落井下石,找人收买了哥哥的亲信,整理罪状上报。
这样讲起来杨勇好像很惨?
其实就是选择性摘录,实际上开皇整整二十年,杨坚都没有对太子有什么动作。
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
阴历九月,杨坚不知道从哪里回到京城皇宫,问大家说:「我回来了大家应该要开心啊?怎么都这么愁苦?」
杨坚外出,太子留守,他本是想试探看看会不会有人说,是因为太子。结果吏部尚书出来说,是我们做得不够好。
杨坚觉得答案不如预期,见笑转生气直接抓东宫官员来问罪,顺便让杨素公布东宫罪状。
然后杨勇就被废了嘛谁不知道。
重点是,当时以杨素为首,千夫所指,只有一个人反对废嫡。
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杨素这个时候的地位,已经直逼赵高。
废杨勇不只是废太子,这套路我们从汉朝就已经看熟了,跟直攻隋唐不可相提并论。除了反对废嫡的元旻,当时被牵连的还有六个皇宫东宫官员,以及其他……
车骑将军阎毗、东郡公崔君绰、游骑尉沈福宝、瀛州民章仇太翼、副将作大匠高龙义、通直散骑侍郎、判司农少卿事元衡。
呃,为什么中间有个老百姓「瀛州民」?
这位章仇先生,是风角大师,我懒得解释了就当妖术师看吧。
事实上,杨素也是风角师……
所有我们知道,杨勇的恶评,恶习,都是大家提出来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态度不佳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落落长的杨勇传,其实你看不出来他做错了什么。
杨坚尚且不断表示,自己没那么想换掉杨勇。甚至在杨坚死前,也有本要召回杨勇的传言。
但杨勇的母亲却非要弄死他不可。
我就问,隋初第一太子杨勇,到底是谁的儿子?
不是的,这种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聊。事实上,那位东部公崔君绰,还算得上是独孤皇后的舅舅呢。
其实批评隋文帝选继承人不当,那是《隋书》就开始了。而且这算是「总结」,整个你看看有没有道理。
第一,「素无术学,不能尽下」。
回看杨坚一生,对不起他还真的没有拜过老师钻研过学问。御下之术根本零分?呃,看他遭遇的大乱,跟臣子在那边斗掉他四个儿子,好像是真的。
第二,「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
嗯,杨坚是那种我很节俭,你们也要跟我一样很节俭的人,而且越老越番颠。这部分大概就是杨勇会是比杨广更适合的部分。
不过老实说,胡亥也是我想爽我想让大家跟我一起爽的好孩子唷。
第三,「雅好符瑞,暗于大道」。
反正都不读书了,打个迷信你也认了吧,杨坚晚年还满迷佛道的。但这边我觉得突显一件事,就是唐朝把学术跟宗教切割。
南北朝是不分的,佛道「教」都一样是学术思想的一门。
第四,「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
老实说我看不懂喔,半猜。
前四个字是盖城,但什么城?后面比较好翻是「权利等同京室,跟皇帝的制度一样,让人无所适从」。
那么,大概就是指「第二京」的意思。
我知道周宣帝本来要盖洛阳宫,但是死后就停作了,接着杨坚在长安迎诸军,后起大兴城。
理论上一直到隋炀帝才又起洛阳,杨坚到底盖了什么城?不会说长城啊。
唯一想得到的是大利城,为了给东突厥建立势力盖的城吧,之后再研究细节。
那这四句讲的应该是两件事,基本上盖大利城应该算好的。但派了第五子杨谅在那边有独立国的军政权,才是后半的意思。
以至于杨广一即位,杨谅就演一个扶苏不服输,边塞大军反你了。
这整件事应该才是隋书要批评的。
后面也不用第五啦,其实就在说什么听信女人奸臣的言论,弄到父不父子不子,子孙打成一团,亡国活该。
所以真正的问题,其实仍然是--
杨素到底掌控隋朝到什么程度?
这个总是被一笔带过,隋文帝圣明,太子杨勇无能,隋炀帝有才但穷兵黩武的朝代。
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世族。
杨坚的弘农杨氏。
不是杨素的弘农杨氏。
----------------------
关于杨坚为何撤换太子,除了政治的因素,未来还会再从家庭跟神祕学的角度有更多解释。基本上整个隋朝史,就是被这件事牵动着,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