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二十年前看《大唐双龙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邪王石之轩=裴矩是个什么梗。
今天?还是不知道。
那么就来知道一下,裴矩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吧。
裴矩,河东闻喜人。
自西晋开国九公的裴秀以来,河东裴家就是不坠的大族。在北魏分裂之后,裴矩的家族归于北齐。但他很小就成了孤儿。
叔父裴让跟他说,要立志做大官,才能做大事。
原本就好学机智的裴矩,才开始留心政局世务。
虽然力争上游,但北齐很快就亡国了。
所幸,一开始负责管理新取得的北齐领土者,是杨坚。
裴矩被杨坚征召,在北方风雨飘摇之际,搭上了进入隋朝的头班车。他不是高官,但是很重要的官员。
一直以来,裴矩都凭着自己的文学功底,在记室工作。
记室大约就是文书数据库,由东汉光武帝时开始设置,诸幕府与县级以上单位都有。
档往来,记事,都是记室官的负责范围。
东汉是一个在大破之后建立的王朝,很多规矩条例,都只能凭着前朝士人的记忆来恢复。
争议性就很多啦,有这个会比较方便。
裴矩官不高,但知道的很多。
隋朝一开始,他就负责人事资料的整理。
一直到开皇八年,杨坚命杨广与二相为元帅时,裴矩就担任了杨广的记室随军。
破陈后,裴矩开始负责收集整理陈朝的书籍。
开皇十年,杨坚给裴矩一个新任务,是要去巡抚广东一带。但还没出发,吴地的叛乱就炸锅了,南京要从福建南下的道路,不通了。
杨坚才打算撤销命令,裴矩就自己上书说,应该要趁现在贼军立足未稳,赶快让我前往。
想想也有道理,杨坚就还是颁给裴矩符节出发了。
谁也没料到,裴矩从水路先往武汉,转赣江南下后,开始征召兵力。
手握三千民兵的裴矩,翻山越岭前往广州,成功救援被围困的政府军。随之进击追打叛军,并且立起隋朝大旗,周遭均来归附。
这时岭南的隋朝大部队,都还在南海被包围呢。
一个文书官这么厉害?
其实,裴矩在这里借用了「俚人圣母」的力量。
俚人的女性地位满高,过去东汉初年,征氏姊妹就是当时知名的俚人领袖。
这时候的圣母叫做「冼夫人」(通沈)。
冼夫人擅长行军打仗,统治南越十余万户山洞……这应该是祝融夫人的原型了。
为了和平,冼夫人也与南梁派驻的地方官员结婚。后来南梁将亡,她更支援陈霸先北上。不然陈霸先哪来的五十万石粮食。
杨广灭陈后,请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冼夫人才决定跟隋朝合作。
这时候年纪也满大了啦。
那紧接而来的叛乱,冼夫人就派兵去协助隋朝。
可手下觉得,应该要支持叛军抵抗隋朝,就故意不前进。导致上面说的大部队被困。
冼夫人得知后大怒,派人把领军的手下抓起来,另外派人接管部队。同时自己往广州方向前进,与裴矩等军势会合。
当时的将军名叫鹿愿,裴矩只是个副将。
既然冼夫人都到了,叛军也打垮了,裴矩的宣抚任务也变得轻松。夫人一声令下,上千洞主莫有不从可不是吗?
杨坚收到报告,当然是龙心大悦,给裴矩加官晋爵。
但说到底,这时杨坚是在收拢兵权的,杨素回朝尚且要卸下军职,裴矩自然也不例外。
裴矩跟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大人物不同,即使立下战功,他仍然是担任副职:尚书省各部侍郎。
各部的主管名称仍是「尚书」,次一级是尚书丞,再下去才是侍郎。
这不太正常,通常这种情况不是皇帝有给他额外任务,就是他自己有额外的志业。
而从《隋书》,我们也看不太出来,杨坚要他干什么。
这个男人,要说他有另一个身分,似乎也是合理的。
不过,仅仅是知晓皇宫国政,又有出人意表的打仗本领,那恐怕还不够黄易为裴矩串上「邪王」这个身分。
事实上,裴矩的人生,就是「天子之剑」。
先定岭南,再破漠北,又经营西域。
却说平陈之后,杨坚把陈后主的一些珍奇事物,送给了突厥的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不是突厥人,本是北周宇文氏的公主。
那杨坚篡周,这个宇文公主当然很不爽,就跟她老公沙钵略可汗说,我们应该打隋朝。
虽然有看《天子传奇》就知道,突厥有很多可汗同时并立,跟过去匈奴冒顿单于的大帝国威风差很多,还是要不厌其烦的提醒一下。
开皇三年的时候,高熲就因而率兵迎战沙钵略。
沙钵略虽然是个勇士,但不是笨蛋。他并不是真心想要侵隋,事实上,他是邀请了另外两名可汗,并且趁机夺取他们的势力。
本来是个妙计,没想到沙钵略的叔叔突然横插一手,救援了两名可汗,与沙钵略对抗。
同时,东方的契丹人业已崛起,让沙钵略很是慌乱。
两突厥可汗立刻选择跟隋朝罢战,并且要求杨坚支援自己。
杨坚一概不理。
当时杨广镇守北边疆,要求趁机攻打突厥,同样遭到否决。
开皇五年,宇文公主亲自上书,要求杨坚网开一面,双方才缔结了盟约。条件是宇文公主不能再作乱,更赐杨姓,改封大义公主。
两年后,沙钵略过世,但继承权上出了问题,反让大义公主的「母权」更涨。
开皇十三年,大义公主再次借口扰边,而沙钵略的嫡子都蓝为了讨好隋朝,争取统治权,就把怂恿大义公主出兵的人抓起来送给隋朝。
杨坚实在对这个大义公主很头痛,但也不能发巡弋飞弹打她啊。
既然注意到都蓝意不安稳,那就是个突破口了。
裴矩,当时一个内史侍郎,送送政务文书偶尔参与议论的角色,居然跟杨坚主动提出,要出使突厥,说服都蓝杀掉大义公主。
这边塞外记录混乱,不同人的传记,对这些事有不同因果的记录,当故事看吧。
一如往常,裴矩没有担任主官,而是陪同长年出使突厥,为突厥诸可汗认可的勇士:长孙晟一起。
裴矩宣读圣旨,表示大隋愿与都蓝合盟,但大义公主必须死。都蓝也是觉得很赌烂啊,但怎么办才好呢?
长孙晟就跟都蓝可汗说,听说大义公主偷汉子,我们已经掌握了证据。随后把人犯交给都蓝可汗发落。
事已至此,都蓝只好杀个干净,然后跟长孙晟说:「你们要求的事情我已经办到,希望大隋能再嫁一个公主给我,永结同好。」
前面说了,沙钵略死后的继承权是有问题的。都蓝跟大义公主,并没有完全吃下沙钵略的势力。
沙钵略还有一个勇武过人的儿子在更北边。
老沙当年就是凭着战斗能力成为可汗的唷。
这个勇士是突利可汗,就是在《大唐双龙传》中戏分很吃重的突利可汗……的阿公。
他同时也向隋朝请求缔结婚姻之盟。
长孙晟给杨坚的建议,就是同时向双方许婚,让他们互相制衡。符合隋朝的利益,但恐怕就不符合魔门的期望了(误)。
开皇十七年,都蓝可汗才发现,隋朝居然两面讨好,打算作收渔翁之利。
都蓝停止了进贡,开始跟突利轮番侵扰隋朝边疆。
开皇二十年,当初跟沙钵略做对的西突厥可汗:达头,也加入了战局。
杨坚下令,命杨广与杨素从灵武道出兵,汉王杨谅跟史万岁出马邑,走定襄道迎击。
后面那组人都不认识也没关系,重点是,裴矩就是史万岁的军师。
史万岁过去曾在敦煌扬威,是李广那个级别的英雄。
裴矩就派人去跟达头可汗宣扬史万岁威名,并且趁着达头决定避战撤退时予以追击。
然而,晚一步才赶到的杨素,决定回报杨坚:突厥并无敌意,反是史万岁轻启战端。
于是史万岁也没有功劳了,裴矩也没有功劳了。
其实杨坚不是那么好骗,就是一个打蛇随棍上。
当时杨坚要废太子杨勇,并且清查杨勇的党羽--史万岁就在黑名单上。
反观裴矩此战虽不录功,但仍出使抚慰突利可汗。
仁寿二年,裴矩回返京师,又调任尚书左丞。
裴矩不拉帮结伙,也没有像叔父当年说的立志当大官。他似乎象是不满意官位提高,很快趁着该年独孤皇后过世,请调到大学士牛弘底下,一同制定皇后的祭祀礼仪。
之后牛弘转吏部尚书,裴矩也跟着去当吏部侍郎,甚是称职。
前面提过的隋朝大官:高熲,杨素,牛弘,宇文述。他们人生重要的轨迹,你都看得见裴矩的影子,但因而高升的永远不是裴矩。
甚而且之,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隋朝大事,无不围绕杨广夺嫡展开。但裴矩也没有去亲近杨广。
可裴矩的实力,不只杨坚,杨广也十分清楚的感觉。
仁寿四年,隋文杨坚过世,杨广即位。怎么死的来日再说。
杨广上任后,命杨素与建大兴城的宇文恺,再营东都洛阳,同时打通洛阳以下的运河,势要一路从长安走水路直达江都。
裴矩又跟着去了,他不负责建筑,负责的是建置官署。
费时九个月完工。
杨广究竟在想着什么?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他要花很多很多的钱。
其实,先前杨坚任内的大工程,就没有少过。新的长安大兴城,北方离宫仁寿宫,各地大小型粮仓不计其数。
平陈所打造的船舰,军费,长安通往洛阳的运河……
「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踰经费,京司帑屋旣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杨坚的经济政策,一改魏晋南北朝三百年的对外贸易模式,回到以中央集权互通有无的方法来封闭国内平衡。
也就是中国的古圣贤之道……其实还满社会主义倾向。
他个人禁奢华的性格,在这里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上行下效,不效杀头。
君不见官高如宇文述,什么华服听戏看歌舞都没有,只能跟其他官员赌钱取乐。
开皇的富庶,可以说很大部分来自于「有钱没地方花」。
照道理来说,杨广要同样做工程,打仗,国家也负担得起啊。
同样上行下效的问题。
杨广喜欢奢华。
当了二十几年穷酸皇子好愉快的吗?
其实我们稍为想一下,杨广本在北方苦寒之地跟着老爸缩衣节食好多年,开皇九年平陈之后,陈朝透过海上贸易带来的各种珍宝,那还不叫杨广大开眼界吗?
为什么一上位就要让船运可以连通长安跟南京?
上面说了,杨坚在平陈之前就开通北方运河,让北朝境内物资可以快速流通。
杨广只是照办煮碗,务求更快速的获得所想所望。而且他就像嬴胡亥,是那种世间的美好就应该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人。
我们都知道杨广造了龙舟楼船下江南,他不是自己爽的那种人耶。
龙舟是他搭的,五品官以上每个人都配一艘楼船,九品到五品之间,也有黄篾舫。所有的服装,美食,一口气要求提上来。
这个时候,封闭式的经济环境,就开始供不应求了。
杨广的眼光,看向了张掖。
隋朝封闭国境,只保留了西凉的交易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汉武帝当年设的河西四郡。
裴矩知道,杨广要的不只是交易。
二十四年中央集权下来,不要说杨广,杨坚死前都开始以真天子自居了。
杨广更期待的,是把西域诸国纳入版图,不用花钱就能互通有无,岂不美哉?
裴矩又一次主动请命,前往张掖管理交易区。凡是商胡来做生意,裴矩一定叫来问话,慢慢把大家的国家,地理,特产种种讯息套出来,整理成册,绘制图解。
是为《西域图记》。
简称攻略本。
裴矩还很亲切的附上了导读:先破吐谷浑。
杨广再不犹豫,提拔裴矩成为自己的黄门侍郎,经营西域。
裴矩凭着纵横之术,说服了二十七国前来朝贡。杨广更亲自巡视西域,受到热烈欢迎。
换作是你,还会怀疑裴矩的军略吗?
大业五年,隋军大举入侵吐谷浑。
征服。
这一年,是隋朝真正的顶峰。
西方人再次带来了金银财宝,奇技异艺,在东都洛阳举行了一整个月的庆典,与隋人同乐。
但对于裴矩来说,不过是四夷经营的一个里程碑罢了。
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再次西巡,但突厥可汗处罗却借故不来迎接。
裴矩说:「处罗自恃强大,臣以为,可以扶助其下酋长射匮,分裂突厥的力量。」
杨广依计行事,许婚射匮,命其袭击处罗可汗。
处罗猝不及防,被打得东躲西藏。射匮找不到他,可裴矩找得到。整个西域,都是裴矩的眼线。
裴矩趁此时又前往说服处罗,入长安向杨广表示臣服,解除了突厥之患。
西域既平,杨广接着巡视塞北,前来迎接的突利可汗,却报告高丽遣使与突厥联盟,图谋不轨。
还有什么好想的?杨广自然就是与裴矩商议征高丽之策。
三征高丽,裴矩至少参加了两次,更以黄门侍郎身分兼领兵部事。
从裴矩传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隋炀帝的统治崩坏,三征高丽只是比较具代表性的战争。
事实上,应该说是「征服四夷」这件事,就耗尽了隋朝的国力。
聪明如你一定想到了,就是汉武帝在干的事情。差别在于汉武帝收敛了战争,而三征高丽把隋朝完全掏空。
在裴矩经营西北的时候,隋朝国内叛乱就开始爆发了。
高丽打两次,杨素的儿子也叛变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去看《隋书》,很容易就可以注意到,把隋朝弄倒的始作俑者,就是裴矩。
就是邪王石之轩。
要加码说明的是,裴矩所有出发点都是好的,是符合汉儒对真天子要求的。而随着政治败坏,裴矩更是不收贿赂,也一贯的独来独往。
意思是,当儒者对裴矩做出评价时,那是一等一的良臣。
良臣可以灭国,道心可以种魔。
黄易把隋朝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透过武林宗师来表现,展开了《大唐双龙传》的局势。
裴矩总是在边疆与杨广的身边来回移动,这在先秦两汉的时代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真正的原因,并非他是绝等武功高手啦,而是交通能力的大幅提高。
杨广临终之前,裴矩仍在为他出计平定江都之乱。
细节就留待演义篇再来看,我们这边简单说一件事就好。
裴矩所出之策,在于优待江都兵士。最后宇文化及造反,叛军都知道,裴公是为他们着想的大好人。非但没有人伤害裴矩,宇文化及更拜其为高官。
这就是邪王本色的最终诠释了。
表面上出良策,实际上是为了明哲保身。
楚汉相争的陈平跟张良都做得到。
但即使他们挑动天下乱,终为求一个乱世的完结。
可裴矩,却是把一个和平治世,打得四分五裂。
《隋书》没有记载他的结局,事实上,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对裴矩礼敬有加。
他不是政治要角,却是天下要人。
裴矩一生究竟是功?是过?
是善?是恶?
或许,「邪」就是裴矩最佳的写照。
那是不属于握有话语权正义的,另一种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