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11):陇西李氏

财典评历史 2023-01-14 10:10:03

《隋书》之前的史书,其人物传排序基本上有一个共通点:时间。比如李广会在卫青之前。

但这只是呈现结果。

实际上,史书作者心里有一个自己的顺位,依此调整内文的开始时间点,来改变顺序。

比方诸葛亮从他的祖先诸葛丰写起,他就可以排在关羽的前面了。

通常来说,对当代国家越有贡献者,会越靠前。

乱臣贼子,则往往会压在最后。

这些都是潜规则。

而《隋书》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对隋朝大有贡献,呼风唤雨者……其实他们的排名都很靠后。

不要说隋初四贵,只能排在列传第五第六。就连篡改诏书,让杨坚得以执政,进而称帝的刘昉郑译,都只能排在列传第三。

喔,列传第一是后妃传。

谁才是隋朝第一重臣的代表?

就是陇西李氏。

李穆。

究竟是隋朝政治的力量?还是唐朝政治的力量?我敢保证看完李穆还是不会知道的。但凡事总要有个开始。

李穆并不是一个「正统」陇西李氏族人。

事实上,经过五胡乱华,北魏齐周的洗礼,北方人的出身祖籍血统,早就糊成一锅粥了。

李穆自报的家门,是他们家族为西汉悲剧将军,李陵的后代。后来拓跋鲜卑南下,家族才在陇西定居。

以上,唐人表示仅供参考。

根据北朝的记录,李穆的阿公,名叫李斌,是北魏派驻陇西边镇「高平」的一名都督,自此才开始在当地定居发展。

这边并没有卷入北魏的六镇之乱。

李穆这个人帅气又机智,在北魏末年成为宇文泰的近侍。后来宇文泰奉命征讨陇西时,李穆更先行一步,联络仍在陇西的兄长李贤李远,诈降擒住宇文泰要讨伐的叛军之首。

注意了,李穆的地位不高,当时宇文泰部队中本有「真陇西李氏贵族」李虎在。

宇文泰在西魏稳固战争中,一度被东军大败。当时李虎等陇西贵族,决定先行撤退,甚至打算拥立新皇帝。

没想到宇文泰大难不死,带回皇帝。

宇文泰没有秋后算帐,但他死后,姪儿宇文护拥立其子篡魏建周,就整肃了当年跟李虎一伙的诸大臣大将。

包括独孤信。

附带一提,李虎的逝世时间有多个版本,但都是比宇文泰还早死的。

相反的,李穆在宇文泰大败时,紧紧跟在他身边。不但救出了堕马的宇文泰,更突破重围。

李穆还让宇文泰脱去华丽的铠甲,大声责打,让敌军以为这一撮只是小兵,也没特别用力阻挡。

可想而知,此后李穆在西魏,那就是一等一的功臣了。

宇文泰更赐给李穆十张「免死铁券」,这可比刘邦口说无凭的白马之盟更实在。

但李穆虽然拚命,他的哥哥李远就是跟着李虎撤退的那一票。宇文护的大整肃,也诛杀了李远父子,并且牵连到李穆身上。

那最后判刑的时候,李穆自然是得免一死,但废为庶人,基本上也没比独孤信一家好到哪里去,是吗?

当然不是啦,实际上,宇文护很快就恢复了李穆的爵礼。

这是发生在宇文护第一次废帝之后的事,相隔大约一年左右。

等到宇文护还政周武帝,李穆家族的禁锢令(不准当官)就全面废除,各归其位。

李穆本身的威能这么持久不衰吗?

其实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隋书》第一传了。

简单说,杨坚的父亲杨忠出头保李穆回归。

李穆在《周书》《隋书》都有传,但就是有那么点小小的区别。回头看才知道,李穆曾经跟杨忠一起去攻打江陵,也就是西魏把西梁收为己有的一战。

时为大司空的杨忠,在朝廷上一力主张与突厥合作伐齐,但大多数人都反对。所以杨忠才把老战友拉回来,好好的打这一仗。

李穆不负所托,非但在战场上有杰出表现,也得到了北周六柱之一的地位。

说到这里就想起来了,在杨坚故事里提过的,后来北齐灭亡,一开始是杨坚负责镇守,后来被调走时,李穆就接替上去擦屁股了。

原则上,李穆就是杨家在北周朝堂上最坚实的伙伴。

问题是,杨坚既得众望,亦犯众怒。不投票表决,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支持过不过半。北周大将,镇守河北的尉迟迥叛乱,誓要推翻杨坚,就顺便问了下隔壁并州总管李穆要不要参一脚。

李穆的儿子认为,应该要跟尉迟迥一起匡扶周室。但李穆却表示,杨坚有资格成为下一任天子。不但抓了尉迟迥的使者,更送上天子服饰给杨坚,表述心意。进而出击,协同杨坚的河北平叛军一起打败了尉迟迥。

李穆还记得,虽然他忠于宇文泰,但没有支持宇文家称帝,是什么下场。

这次,李穆压对了。

当他「入京面圣」时,隋文帝杨坚也拿出了最高礼仪来相待。

并州当时是周齐精兵之所在,李穆的支持,对杨坚来说非常珍贵。李穆全家大小,都得到了三公级礼遇。

「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

当杨坚上朝议事,手持象笏拜见的高级官员,有一百多个都是李穆的家人。但其实早在宇文泰赐他免死铁券时,他就很害怕功高震主之事。

如今,他再次向杨坚申请退休。

杨坚表示,不如李公就「在家上班」?有大事我会派使者来询问您的意见。

王朝初建百废待举,更需元老坐镇啊。

那时候,北周最后一个有实权的周宣帝,本来已经宣布要迁都洛阳。虽然大家接受了杨坚的改朝换代,但仍是希望杨坚不要废止迁都命令。

林北已经在洛阳投资了店面房地产,你不迁都老子都血本无归了。

杨坚很难啊。

他完全知道,一旦去了洛阳,那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误),将只能受到世族的压迫,做一个傀儡皇帝。

可这时就连四贵之一的苏威也在推动迁都,没办法,杨坚只好求助李穆。

李穆活了七十岁,改朝换代也是略懂,世族政治也是略懂,就上了一表。

「洛阳,是曹魏跟西晋的首都,你看他们一个三分天下,一个南北大崩盘,这会是一个好的首都吗?反观长安,先有大汉天威,西魏跟北周更是拨乱反正,这才是长居久安之地。」

如果就这两句干话,那也不用提了。

李穆的杀招在后面,他当然知道大家要新都来发大财。

「不过现在的长安城,从汉代至今残破不堪,不足以宣扬我大隋的新精神……我觉得,就盖个新的吧。」

杨坚大喜,连忙批示:「李太师是万民之众望所归,他都这么说了,我们就这么办吧。」

大兴城建造计划,就这么启动了。

你去查隋建大兴城原因,应该是不会看到这个故事。

从战国时代我们就常说一件事:一个政策,一场战争的原因,不会只有一个。

在许许多多不同的动机下,历史巨轮才开始转动。

超过七十岁的李穆,有着足以推动天下的能量。而他决定效忠杨坚。

开皇六年,七十七岁的李穆过世。但他所代表的陇西李氏能量,可没有就此完结。

李穆的长子比他还早过世,毕竟他活得有点久啦。

开皇八年,杨坚就决定让李穆的嫡孙李筠袭爵。

李穆共有十个儿子,除了两个早死的,各个官拜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各地刺史总管。更有两个当到了国公的勛爵。

而第十子李浑,听说特别有名。

隋朝初建,李浑就机缘巧合的当上了杨广的亲信,进而跟着杨广杨素南征北讨,立下大功。

李浑权势虽大,但以爵等来说,除非改朝换代,是再也没可能登上父亲「柱国公」的最高等级。

于是,他就找姪儿暗杀了李筠,并且举报叔父李瞿昙跟李筠过去有摩擦,一定是叔父杀的。

苏威看李家不爽很久了,赶快跳出来跟杨坚说,这一家骨肉相残,应该绝封。

嘿,李浑的大舅子,可是宇文述呢。

靠着宇文述跟杨素的关系鍊,刚当上太子的杨广也出来帮忙说话,最终决定由李浑继承李家申国公。

李浑富贵了发达了,就没把宇文述放在眼里。两人仇隙日深,但分别为隋炀帝杨广左右,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在杨广远征高丽时,遇上了一个方士说,有预言显示「李氏将为天子」,最好把姓李的都杀一杀。

中国自古预言这么多,就你说得最准。

宇文述那一个双眼放光啊,立刻去跟杨广说,李浑位高权重,手握禁兵,经常跟子姪李敏彻夜谈论国家大事……

一定不会是李浑想当天子,请皇上不要杀李浑。

宇文述教你官场告状的秘方:反着告。

杨广听完觉得,嗯,那他们都聊些什么呢?

宇文述说我也不知道,不如皇上派人去查吧。我手下裴仁基很不错的,可以信任。

知道戏怎么演了吧?裴仁基一去查当然是来个人赃俱获,要造反当天子的就是李浑。

杨广立刻派给宇文述千人禁卫,前去捉拿李浑一家,发给御史大夫裴蕴审问。

但问不出个南北来啊,可杨广不信,仁基都找到证据了,一定是李浑抵赖。

于是,宇文述接手此案。

宇文述就把李敏的妻子叫出来,欸,这也是宇文家的女儿。先威胁利诱了一番,宇文夫人就表示,一切听从长辈吩咐。

「妳就说,李浑跟李敏说过,按预言你可能会是下一个天子。现在的皇上穷兵黩武,百姓困扰不堪,正是天要亡隋。下次再征高丽,我俩必为大将,到时将我们家族子弟散下去带兵,且待时机成熟,一举攻打御营,必能成功。」

于是李浑李敏宗族三十二人遭诛,其余一律流放到岭南之地。

这边的趣味点是,这计划根本就是宇文述自己的……

为什么没实现?因为这是第三次征高丽之后的事,没有下一次了。

最后这个李敏,他的阿公是李穆的大哥李贤,同时也是隋朝陇西高平李氏的另外一个柱国公。

李贤的墓志,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出土,上面的家族祖源记录,也与李穆传的说法相符。

他们的经营方式,是李贤坐镇陇西,李穆入朝。那也就像你一猜就到的,李贤在入周之前就过世了,不然宇文护哪敢找李家的碴。

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不知道为什么李穆家族值得一书呢?

《隋书》是这么写的:「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

而北宋作的《新唐书》则写:「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同乡?为什么同一个地方可以出两个李氏大族?

早一点的《旧唐书》倒是这么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

狄道跟成纪这两个地方,按古制的说法有「千里之遥」。

哪边更可靠?

有诸多考证可查,我这边就提两个切入。

第一,李渊的阿公李虎,在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大野渊到隋朝才跟普六茹坚一样改汉姓。

第二,一直以来在谈论的,宇文护清算当年背弃宇文泰的高官。

简单说吧,李渊的父亲,应该也有被列入清算名单中,只是唐代一概遮掉,直接记他当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这应该是周武帝夺权之后平反的事情。

564年9月:「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

571年8月:「以大将军唐国公李昞……等并为柱国」。

宇文护572年被诛。

当时虚岁七岁的李渊,袭爵唐国公,表示他爸死了。而他的伯伯都记载早死,叔叔都是隋朝官……

好,首先是李渊,大野渊家应该是有受到宇文护迫害的。

再者,李贤李穆没有赐姓记录。

什么意思呢?西魏赐姓是要你去「管理当地部族」,所以把你们编为一家人。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说,李虎(李渊阿公)是「狄道李氏」出身,去「成纪」收编大野部族。

而李斌(李穆阿公)则是「成纪李氏」出身,在「高平」成为李氏大族。

李贤传确实有写,成纪所在的原州,当时有都督「大野树儿」。

但这不合道理。

注意了,李穆亲信有战功,背后大哥李贤更是陇西一霸。

宇文泰可是以「诸侯会遇礼」跟李贤相见,表示他承认李贤的地位跟他相等。

但李贤李穆没有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反而是背后没靠山的李虎当上了八柱国?

大家都这么熟了,应该猜到我要扯什么了。

我在怀疑的是,李虎其实跟李贤李穆一样,都是成纪李氏的同一家族。

对西魏来说,李贤是无冕王,李虎是重臣,李穆则是亲信。这铁三角构筑了陇西李氏的地位。

再加上与独孤信的友好关系。

在某个时间段以前,这四个人几乎代表了宇文泰一半以上的实力。

李虎改成大野虎,刘信改成独孤信,或许都是宇文泰在分化陇西势力的手法。

而宇文护可能只是在算旧帐,也可能是更进一步在跟陇西李氏角力。事后他自任雍州牧,也能让我们看出一些端倪来。

而神奇的重点就是:或许是李世民不愿意承认,与李贤李穆的亲友关系。

虽然有这念头,但想不通。

唐朝并非禅(篡)让(立),跟前朝重臣有亲戚关系又怎么了?

记仇吗?

宇文护清算陇西李氏时,李穆确实有护着一个姪儿。但记三代也太过了。

也许,李世民要回避的,就只是「特别知名」的李浑。

一个为了「柱国公」之位,骨肉相残的男人。

一个因着「李氏当为天子」而死的代罪羔羊。

0 阅读:10

财典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