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大帝: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财典评历史 2023-01-14 10:10:03

谈到俄国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这个人的名字必定会被提及。

她是极少数得到「大帝」这等尊贵称号的君王,也是俄罗斯帝国屈指可数的女沙皇。她的统治时期是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巨大的军事成就或是国内的教育革新,都足以让她在俄国名留青史。

她,正是赫赫有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或称凯萨琳大帝)。

1783 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已成为俄罗斯帝国最高统治者二十多年之久

然而,在耀眼的光环之下,很少人知道的是,这位女皇却并非完美之人,围绕着她的丑闻始终不断。放荡、阴谋、被掩盖的无数真相,为这位女皇的统治留下了斑斑污点⋯⋯。

从贫困的小公主一步步爬上帝国权倾一时的女皇之位,叶卡捷琳娜大帝,究竟是个怎样的传奇女子?

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从此翻转她的命运

1729 年这年,欧洲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对于神圣罗马帝国一个小小德意志亲王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来说,这年却还真有件喜事──他们有个小公主诞生了。

这位小公主,名叫苏菲。可惜的是,虽然贵为公主,但她出生的亲王国实在太贫穷了,在帝国里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苏菲的出身背景,原本注定不会让她能有什么作为。

可命运就是如此喜爱捉弄人,正当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王室一家早已认命过着平凡生活时,有一天,苏菲的母亲却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她拿起信件一看,顿时吓呆了:这封信竟是从遥远的国度寄来,而且寄信人还是俄国的伊丽莎白女皇。

信上面写道,伊丽莎白女皇希望苏菲能下嫁给她的外甥霍尔斯坦大公彼得。彼得是俄罗斯帝国的帝位继承人,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名贫困的德意志小公主苏菲,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后!

年轻时代的苏菲公主,还不知自己将改变半个欧洲的命运。

这简直就跟中了彩票没两样,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王室终于也有吐气扬眉的一天,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她立即安排苏菲起程前往俄国──而这一出走,也永远改变了这位德意志小公主的命运。

约莫 15 岁的苏菲就这样远赴异乡,浑然不知前方将遇到何等滔天巨浪。

来到俄国后,苏菲积极学习俄语,这让伊丽莎白女皇十分惊喜。这个女孩虽是来自不起眼的德意志贵族家庭,但却知书识礼、又十分敏锐,伊丽莎白女皇自己身为女性,心里的天秤不知不觉倾向苏菲,认为聪颖的她很适合继承俄罗斯帝位。

相较之下,储君彼得反而显得完全不适合。他同样是在德意志地区出生和长大,14 岁时被选为俄国皇储,但他却极度讨厌这个国度,还拒绝改信俄罗斯的东正教。相反地,苏菲很快便改信东正教,甚至取了个充满俄国风格的名字:叶卡捷琳娜。

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她身为彼得大帝的亲女儿,不仅深受俄罗斯朝臣爱戴,在外交场上也战果颇丰。

尽管两人的个性天差地别,1744 年,这对年轻男女仍不负众望地在圣彼得堡举行大婚。根据叶卡捷琳娜回忆录的记载,她后来说过:

「我早已料到这场婚事不会为我带来半点喜悦,只是心里的雄心壮志支撑着我。」

彼得是个没有野心的人,终日酗酒,还像个小孩子般沉迷在自己的士兵玩具中。这对夫妇互相讨厌对方,婚后数年间都没有行房过。虽然对自己的废柴丈夫百般厌恶,开局不顺,但叶卡捷琳娜认为光明的末来依然在等待着她──她下定决心不能再这样浪费青春,一个惊人的新想法悄悄萌芽:

俄罗斯帝位的宝座,就由我自己坐上去!

无比沮丧的宫中生活

──说是这么说,但要坐上俄罗斯帝国的宝座,岂是件容易的事?叶卡捷琳娜眼前还有重重难关等着她呢。

被丈夫冷落、缺乏爱情也就罢了,但结婚多年却没能诞下任何儿女,这可就麻烦了,也让伊丽莎白女皇愈来愈不耐烦,这可是关乎帝国未来的大事!叶卡捷琳娜开始被日夜监视,人们想知道她究竟有什么「问题」。

缺爱又活在巨大压力下的她,唯一的一丝慰藉就是谢尔盖.萨尔蒂科夫伯爵──这位萨尔蒂科夫年轻英俊,懂得许多甜言蜜语,两人很快便坠入了爱河(不过他只是个炮灰)。

彼得三世与叶卡捷琳娜夫妇的画像,两人早已貌合神离,连牵起双手都十分勉强。

1754 年,事情总算迎来转机──结婚十年后,叶卡捷琳娜终于诞下了一名男婴,取名保罗!呃,当然,保罗究竟是彼得的还是萨尔蒂科夫的,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没有定论。至于叶卡捷琳娜自己则宣称保罗其实是萨尔蒂科夫的儿子,尽管这番话很可能只是为了羞辱她的丈夫彼得。

不管如何,作为帝国未来继承人母亲的叶卡捷琳娜,在宫廷中的地位总算稳固起来了。可这却不代表她从此能够放松下来,心情也没有因此而变好。因为保罗出生后,伊丽莎白女皇立刻便带走了他,交由自己负责养育;身为母亲的叶卡捷琳娜,居然根本没有机会见儿子一面。

儿子被带走、情夫萨尔蒂科夫后来也被送走了,丈夫行为又愈来愈愚昧,叶卡捷琳娜简直快要崩溃了。但就在情绪几近崩坍时,她得到了答案──为了儿子保罗,她绝不能让这个愚昧无知的丈夫就这样断送俄罗斯帝国的未来!既然彼得肩负不了统治责任,那就干脆由自己取代他吧!

政变发动前夕

叶卡捷琳娜的机会,来得比她想象中更快。

1761 年,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彼得继位,成为彼得三世。孰料彼得成为皇帝后,非但没有变得成熟一点,作风还更加惹人讨厌──例如他在伊丽莎白女皇的丧礼上竟然还有心情玩耍,又缺席自己的登基大典,更经常鄙视俄国教会(到底有多不想当沙皇?)。

这些都还算小事,但彼得居然下令让俄国退出处于优势中、与普鲁士对战的七年战争,交还所有俄军占领的土地。而他这么做根本不是为了和平,因为他一转头又主张派兵入侵俄罗斯长期以来的盟友丹麦,这轻浮的决定让人觉得他丝毫不尊重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

不只如此,为了羞辱自己的皇后,彼得甚至公开夸耀和情妇伊莉莎维塔.沃朗佐娃的感情,放话说要与叶卡捷琳娜离婚,并废黜儿子保罗的帝位继承资格。

七年战争堪称一场小型的世界大战,战火遍及欧、亚、美洲等地,却以始料未及的方式结束

出席伊丽莎白女皇葬礼的叶卡捷琳娜,此时的她是否已动了篡位自保的念头呢?

多亏了彼得这些倒行逆施的举措,让俄罗斯大众渐渐站到叶卡捷琳娜那边。不过,随着两人本来就所剩无几的感情日渐恶化,她的处境确实是愈来愈危险了。

1762 年 4 月,彼得三世在一次宫廷晚宴中公开羞辱叶卡捷琳娜,让皇后当众哭了出来(虽然她可能纯粹是为得到更多支持而演戏);而另一次,彼得三世更动了杀机,要把叶卡捷琳娜逮捕处死,幸好最后被大臣阻止而没有成事。

幼稚无度的彼得三世,其把国事当儿戏的态度,引起国内许多人不满。

一直处于被动也不是办法,叶卡捷琳娜终于决定密谋发动政变。只不过,该怎么做呢?

叶卡捷琳娜的选择,是与近卫军团「伊兹麦洛夫斯基卫队」的中尉格里戈里.奥尔洛夫私通,用美色让这位军官死心塌地效忠于她。只能说,经历了多年深宫历练而生存到今天的叶卡捷琳娜,对宫廷政治早已了如指掌,所选择的情夫亦必须有利用价值。

格里戈里的弟弟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同样支持叶卡捷琳娜,这对兄弟倒也绝非只被美貌蛊惑的愚蠢之人,彼得是个怎么样的君王人人都看在眼里,而他们明白一旦成功拥立叶卡捷琳娜为帝,未来的政治前途可是无可限量的。

除了奥尔洛夫兄弟外,叶卡捷琳娜的支持者还有沃朗佐娃(也就是彼得情妇)的妹妹达什科娃公主和尼基塔.帕宁。帕宁的角色十分重要,他是伊丽莎白女皇托孤照顾保罗的顾命大臣,有了他的支持,叶卡捷琳娜取代彼得三世便名正言顺了。

看来万事俱备了,叶卡捷琳娜只需等待一个时机──她不用等太久,很快,最亲爱的丈夫彼得就亲手送上机会。

此时,对妻子的密谋一无所知的彼得仍热衷于他那入侵丹麦的把戏。他前往位于芬兰湾)沿岸的奥拉宁鲍姆宫准备指挥战事,叶卡捷琳娜也有随行,不过却没有留在奥拉宁鲍姆宫,而是留在附近的蒙普拉斯尔宫殿,其支持者则在圣彼得堡准备一切。

彼得三世打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任何皇后企图发动政变的流言,这个经常被他公开羞辱却不敢反抗的女子能有什么作为?谁知道同年 6 月 27 日,一名企图谋反者却被他发现而遭逮捕。叶卡捷琳娜害怕计划提前曝露,翌日只好穿上平民装束,匿藏在一辆驶往圣彼得堡的马车上逃回首都。

回到圣彼得堡后,她第一时间前往近卫军团所在地,并开启一连串行动。

有了近卫军团的护送,叶卡捷琳娜顺利来到冬宫,被拥立为帝国的新统治者,同时宣布废黜彼得三世。由于俄国之前已经有位名叫叶卡捷琳娜的女皇,当这个来自德意志的小公主顺利坐上帝国最高位时,历史上称之为叶卡捷琳娜二世.

政变当天,叶卡捷琳娜在冬宫阳台上被拥立为帝。

远在奥拉宁鲍姆宫的彼得三世惊闻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匆忙赶往蒙普拉斯尔宫殿里,却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被废黜的他发现大势已去,向叶卡捷琳娜二世哀求,希望允许他跟情妇一同离开俄国,回到他的出生地霍尔斯坦公国隐居。但先前受了许多苦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没有因此心软,她下令逮捕自己丈夫,迫他签下退位诏书。一星期后,彼得被毒杀,各种迹象表示凶手很有可能就是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不过叶卡捷琳娜二世却对外宣布他死于痔绞痛。

1762 年 9 月,一位本来出身寒微的贫穷小公主苏菲,现在却成为了权倾朝野的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新女皇的加冕仪式,经过多年的忍耐,她终于得以问鼎大位。

虚伪的「开明」,实际的改革

当上女皇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缔造了后人常说的俄罗斯帝国盛世──然而,她统治的俄罗斯实际情况如何,恐怕远非后世课本里提到的那么单纯。

在讲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前,让我们先回头谈谈彼得三世。为何这个人一生会如此荒诞呢?跟叶卡捷琳娜的出身不同,他来自霍尔斯坦家族,一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比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家族显赫得多的贵族。

彼得的血统非常尊贵,足以让他拥有继承瑞典和俄罗斯王位的资格,其家族在丹麦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他最后却成为了当时被视为落后国家的俄罗斯帝国皇储,他十分讨厌这个地方,认为配不起他那尊贵血统。因此,当他成为皇帝后,所作所为都是想利用俄国资源去巩固自身家族地位,而俄国究竟发展成怎样,他是完完全全不关心。

叶卡捷琳娜可就不一样了,登基之后,她决心要改革这个国家。在她还是个小女孩时,早已从西方学习了不少启蒙思想,希望藉此让俄国更现代化。她与不少著名哲学思想家如伏尔泰和狄德罗频繁交流,他们都是当时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当时的俄罗斯行政制度既混乱又恶劣,经济衰退,国家置身其他强权的阴霾之下。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俄国必须大幅改革。

伏尔泰与叶卡捷琳娜两人从未见面,彼此却是亲密的笔友。

为此,女皇引入全新的教育制度、建设新城市、发展俄罗斯文化,以及研究废除一直牵制俄国进步的农奴制。她参考各种西方哲学家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构思,花了两年时间亲自完成《大指令》,在 1767 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立法议会。立法议会由五百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组成,目标是以「启蒙主义」为本革新俄罗斯,让俄罗斯走向富强。

这样看来,叶卡捷琳娜二世可算是一位开明君主吧?如果你有此想法,那便太天真了。

表面上立法议会在推广启蒙思想,但实际上却没有达成这个目的,反而让叶卡捷琳娜二世更相信专制主义。1768 年,成立不到两年的立法议会便遭解散,存在期间没有发挥任何立法功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立法议会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只是为了把叶卡捷琳娜二世向世人包装成一位开明君主。那些与启蒙思想家的交流、撰写《大指令》等行为,纯粹只为建立一种虚伪表面的开明景象,她骨子里从来没有想过放权──而这也不难理解,重温她登基前的心路历程,她又怎会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权力呢?

所谓研究废除农奴制也是相似的事。叶卡捷琳娜二世初期可能真的有想过废除阻碍国家进步的农奴制,但她不久后便发现农奴制与帝国是命运相连的。农奴是俄罗斯贵族拥有的资产,一旦废除,整个国家极有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她的权力和地位也会无可避免地遭到动摇。

可是,她又很想保留「改革者」的美名,于是她所做的事都只是旁敲侧击,例如她只鼓励贵族自愿性放弃拥有农奴,和稍稍改善农奴权利。直至她逝世的那一刻,农奴制根本没有任何切实改变。

当然,虽然听起来很像一场谎言,但叶卡捷琳娜对俄罗斯也并非完全没有贡献,尤其在教育和知识传播方面。她引入西方教育制度,在帝国各地兴建了不少图书馆、学校和研究所,统一所有学校课程,让非农奴出生的孩童接受免费教育,及资助俄国学者出国进修。

她也鼓励俄罗斯女性接受教育,在 1764 年成立斯莫尔尼学院,一所专门给贵族女性就读的学校。而在推广艺术方面,女皇喜爱收藏艺术品,历年收藏品成千上万,并在圣彼得堡成立艾米塔吉博物馆存放这些艺术杰作──这所博物馆在 1852 年起向公众开放,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及文物博物馆。为了提升艺术文化水平,她还经常邀请外国艺术家和建筑师访问俄国。在女皇悉心建设下,圣彼得堡一跃成为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顶级城市。

图为艾米塔吉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三百万件文物。在十月革命后,冬宫也被纳入博物馆建筑主体中,故又称冬宫博物馆。

三分波兰,建立「新俄罗斯」

除了内政外,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外方面同样取得巨大成就。

1763 年,波兰王位空缺,她以军事威胁当时衰弱的波兰接受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继承波兰王位。这位波尼亚托夫斯基是谁?他本来在俄国先后担任波兰代表和英国大使,后来成了当时还是皇后的叶卡捷琳娜的情人。

七年战争时,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国家为敌对阵营,两人最后结束了情人关系。不过,叶卡捷琳娜二世比较重情,她成为女皇后不忘那些昔日情人,往往都会封给他们尊贵头衔和官职,而这个波尼亚托夫斯基更得到女皇的支持,被推上波兰王位!

当然,女皇这么做不单纯只是因为重情,她一直是个深谋远虑的人。扶植旧情人登上波兰王位,可以把波兰变成俄罗斯的附庸国。只可惜波尼亚托夫斯基成为波兰国王后,想有一番作为,试图让波兰摆脱俄国的控制。1768 年,波兰国内爆发暴动,抗议俄国在波兰内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而女皇趁此机会派兵进入波兰,假意帮助波兰解决动乱,实际上却藉此牢牢控制了波兰。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举动触动了普鲁士、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神经,这些国家相继与俄国展开战争,却又败于女皇的军队下。此消彼长,势力平衡的天秤渐渐倒向俄国,最后是 1770 年爆发的一场鼠疫,迫使女皇不得不休战。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同意瓜分波兰。1795 年,波兰经过三次瓜分后从此消失在地图上,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退位,余生在俄国依靠女皇的养老金度日。

至于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俄国节节胜利,从土耳其人手上取得大片土地,而其中一项最大的军事成就,便是从鄂图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女皇在克里米亚及黑海北岸地区成立新行省「新俄罗斯」,可说是今天乌克兰的前身。新俄罗斯的确十分「新」,因为战争早已使这片土地残破不堪,女皇后来在这里建设了不少新城市,并迁入大量俄罗斯人口。

尾声:女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男宠

文治武功,叶卡捷琳娜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从低微出身一步步爬到帝国掌权者的高位,这么一位名留青史的俄罗斯女皇,此生是如何画下句点的呢?

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女皇一生中最重要的男宠,──格里戈里.波坦金。

波坦金比叶卡捷琳娜二世年轻十岁,在政变当晚相互认识。论功行赏时,波坦金被委任为「寝室绅士」,这是一个照顾君主起居饮食的职位,这职位让他们彼此有更多见面机会,两人渐生情愫。一次,波坦金因为眼睛严重受创而离开宫廷,女皇为此寝食难安,18 个月后便召波坦金回来宫廷。

1768 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波坦金热切期望能上前线作战,女皇本来大力反对,但最终还是心软并让他前往。在他离开宫廷期间,女皇朝思夜盼,只好找来一个年轻男宠让自己分心。殊不知打胜仗回来后的波坦金看到女皇宠幸另一位男子而表露了失望之情,女皇惊慌得立即把这位年轻男宠送出宫廷,重新投入与波坦金之间的爱情。可见波坦金的地位非同凡响,他不只是女皇的宠臣,在俄土战争立功更使他成了公认的战争英雄。

格里戈里.波坦金既是女皇的情人,也是她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无可否认,波坦金很有才能,除了是女皇爱侣外,还是她的得力助手和谋略家,是女皇唯一一个愿意与之分享权力的人。比如新俄罗斯成立后,她将这块土地交给波坦金全权治理并全不干涉,证明波坦金绝对是个出色的政治家。

关于波坦金在新俄罗斯的统治,相传有个典故名叫《波坦金村》:波坦金为了讨好女皇,在女皇来访时途经的第聂伯河附近建立一个假村落。他命令随从假扮村民,在女皇面前展现灿烂笑容,安排牛群不断在女皇视线下奔走。女皇沿途看见牛群活力奔跑,感觉这里生气勃勃。只是,女皇并不知道每天沿途看到的都是同一群牛,她和随行官员被欺骗并蒙在鼓里。《波坦金村》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真实历史上是否曾经发生过值得商榷──然而,这样一个典故,确实也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虚伪繁荣十分相合。

女皇与波坦金经常有书信来往,从他们的书信内容中,甚至可以推断他们曾秘密地结了婚。可惜的是,虽然他们的感情是如此深厚,最终却没能一起走到最后;他们可能因性格相似而互相吸引,但却也因此而出现裂痕。他们同样满腔热情,却也同样猜忌对方。1775 年起,女皇身边陆续有新男宠出现,两人间的爱慕之情已逐渐逝去,只余公事上的交流。

直到 1791 年 10 月,波坦金在前往与土耳其人的谈判途中病逝。女皇接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差点就昏了过去──多年来,波坦金无论在心灵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她最重要的支柱,如今波坦金离开了,代表她从此要自己一人扛上重担。

在最后的五年人生里,她把波坦金的影子投射在新男宠,一位年轻军官普拉顿.祖博夫身上。她把当初交托给波坦金的重任全委派给祖博夫,可祖博夫却没有波坦金的才能。女皇竟答应祖博夫让他弟弟统率与波斯间的战争,而非任用一直以来稳健的老将领,这使宫廷上下对女皇的精神状态十分担忧;他们发现,此时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再不是三十年前那个果断敏锐的女强人了。

幸运地,祖博夫弟弟在对波斯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不致引发严重后果。然而,女皇却没能亲眼看到他的凯旋。1796 年 11 月,女皇中风倒地后失去知觉,从此再没能醒过来。这位统治俄罗斯帝国长达 34 年的女皇,享寿 67 岁。

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位传奇女皇的一生,或许可以用她曾说过的这一句话来总结:

我为你鼓起勇气;一个勇敢的灵魂甚至可以弥补任何灾难。

0 阅读:150

财典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