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毛主席的女战友曾志,虽已80多岁,但气质不减当年。

栀子沧桑史 2024-11-06 01:05:22

曾志出生在 1911 年的湖南宜章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虽出身富贵,却并未被封建礼教束缚。她自幼聪慧,个性强、脾气倔,在家人的支持下接受教育。1924 年,13 岁的曾志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这里成为她接触进步思想的摇篮。学校是反帝反封建、培养新女性的地方,新思想、新文化激励着众多学生,曾志也深受影响。她热爱体育,成为学校的运动健将。1926 年,随着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衡阳创办全国第二个农民运动讲习所,曾志果断报名参考。讲习所收录学员 112 人,其中只有 10 名女生,曾志最小,刚满 15 岁。她脱下学生装,换上革命军服,英姿飒爽。面对农讲所决定将全体女学员转到政治讲习所的安排,曾志据理力争,最终成为农讲所 100 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兵。半年后,曾志以总分第 8 名的成绩毕业,并于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了她充满曲折与传奇的革命生涯。

二、三段婚姻与革命征程

(一)夏明震:革命先驱的爱情与牺牲

曾志与夏明震的婚姻并非出于爱情的自然发展,而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促成的。1927 年,曾志刚从讲习所毕业,年仅 16 岁,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婚姻毫无准备。然而,一次偶然事件让她与夏明震走到了一起。当时,曾志住在衡阳农协妇女部办公的房子,这里也是湘南特委的秘密聚会地点。一天晚上,夏明震因住地远且外面戒严,在曾志的房间和衣而睡。此事被人误解,引发了诸多议论。为了平息舆论,在夏明震的真诚追求下,曾志答应了他的求婚。他们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仪式和酒宴,只是请了几位熟悉的同志聚了聚。

夏明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湘南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8 年,大革命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转入低潮,国民党煽动土豪劣绅和愚昧农民暴乱,发动了 “白带子反水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夏明震被暴乱分子捅了几十刀,暴尸于河滩,年仅 21 岁。曾志亲眼目睹了新婚丈夫的惨状,受到极大刺激,但她强忍悲痛,继续投身革命。

(二)蔡协民:携手革命与再次分别

1928 年,曾志调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任秘书,蔡协民调到郴州任第七师党代表。两人在工作中朝夕相处,逐渐产生感情。蔡协民对曾志一见钟情,而曾志也敬佩蔡协民的理论和文化。在井冈山脚下的酃县县城,他们在没有仪式、没有喜宴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曾志与蔡协民共生三个男孩,由于革命形势的艰难,他们的孩子或因戎马倥偬、居无定所、组织经费困难等原因,有的送人抚养,有的不幸夭折。

1934 年,蔡协民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在革命的征程中,曾志与蔡协民携手前行,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最终还是因为残酷的斗争而再次分别。

(三)陶铸:革命伴侣的携手前行

曾志与蔡协民分手后,来到了福州,任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在这里,她与市委书记陶铸相识。陶铸是传奇故事 “厦门劫狱” 的策划指挥者,他的勇敢和智慧给曾志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曾志与陶铸假扮夫妻,在共同生活中,两人感情日渐深厚。特别是当曾志怀上蔡协民的第三个孩子时,陶铸没有嫌弃,而是在她生孩子时悉心照顾,让曾志感动不已。后来,他们自然结合,成为了真正的革命伴侣。然而,他们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陶铸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坚贞不屈,被判无期,押往南京服刑。但他们始终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携手前行。

三、与毛主席的革命情谊(一)初次相识与井冈山岁月

1928 年 4 月,曾志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部队前往井冈山到酃县住下时,曾志正倚在丈夫蔡协民身边休息,只听得门外一个宏亮的声音传来,随后毛泽东走了进来。曾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只见他中分式的黑色长发,清癯的面颊,智慧的双眸,举止潇洒自信,表情亲切而深沉。他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从此,曾志对毛泽东没有了拘束的感觉。在井冈山的日子里,曾志积极投身革命工作,与众多革命志士一起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二)误会与理解:照顾贺子珍

1929 年 11 月在蛟洋时,毛泽东要回部队,贺子珍因怀孕不便随军,便找到曾志交待说让她负责照顾贺子珍。曾志误以为是要她离开工作专门照顾贺子珍,不由得火了,与毛泽东发生了激烈争吵。后来毛泽东解释只是让她关心些贺子珍,曾志这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很难为情地表示自己跟子珍是好朋友,本来就会关心照顾她。这次误会也让曾志更加理解了毛泽东的良苦用心。

(三)两次检查与深厚信任

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们吃着红米饭和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饿肚子。有的战士怀疑毛泽东吃的和大家不一样,会有肉吃。曾志听后将信将疑,先后两次在吃饭的时候突然闯进毛泽东的家,掀开他家的锅盖看。结果两次看到的都和战士们吃的一样,她这才相信毛泽东真的没有搞特殊,始终和红军战士们同甘共苦。不仅如此,曾志看到毛泽东对穿的也不讲究。曾志在 1929 年为毛泽东买过一双黑线袜子,到了 1932 年 4 月,她在福建漳州见到毛泽东,他脚上穿的还是那双黑线袜子,已经变得又薄又稀了。通过这两次检查,曾志对毛泽东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

(四)长征争执与 “女皇” 之称

1934 年 10 月,中央决定让红军进行战略性转移,长征开始。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建议女同志尽量留下来,曾志一听就发火了,直接站起来顶撞毛主席,言辞犀利地争论了起来。毛主席被她气得无奈,说道:“曾志,你是女皇?难道就你一个人关心女同志吗?此去长征,路上凶险万分,你以为让女同志们跟着去,真的是对她们好?” 最后,中央还是决定让女同志跟着一同转移、进行长征。而正是从此次开始,敢于当面顶撞毛主席的曾志就有了一个 “女皇” 的称号,而且还是毛主席亲封的。

四、女中豪杰的风范

(一)敢为人先的性格

曾志的性格果敢直率,敢为人先。在井冈山时期,她对战士们关于毛泽东是否搞特殊化的传言将信将疑,为了探寻真相,她竟两次在吃饭的时候突然闯进毛泽东的家,掀开锅盖查看。这种大胆的举动在当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充分展现了她对公平公正的执着追求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她不仅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勇敢,在面对毛主席的安排时,也毫不畏惧地当面顶撞。当毛主席让她照顾怀孕的贺子珍时,她误以为要离开工作专门照顾,立即火冒三丈,与毛主席激烈争吵。她的这种敢说敢做的性格,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展现出她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原则的坚守。

(二)身居高位的坚守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身居高位,担任中组部副部长,丈夫陶铸更是官至正国级。然而,她始终保持着两袖清风的作风,绝不徇私情。她的儿子石来发在井冈山务农一生。1952 年,母子重逢,此时的曾志完全有能力为儿子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她没有这么做。她以毛主席的儿子去朝鲜打仗为例,教导儿子要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当孙子石金龙希望转为非农业户口时,也被她果断拒绝。她指着桌上的剩饭剩菜告诉孙子,这些都是农民种的,不应嫌弃农民身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廉洁奉公和坚守原则,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为革命的无私奉献

曾志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无私奉献。在革命战争年代,她忍痛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送人。长子石来发生下仅 26 天就被托付给井冈山的农民,次子和小儿子也在出生不久后送人抚养。她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此外,她还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奔走。在她去世后,留下遗嘱将自己的 6 万积蓄全部捐出,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 “希望工程”。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和人民,她舍弃了个人的利益和家庭的幸福,真正展现了一位女中豪杰的伟大风范。

五、岁月沉淀的气质(一)优雅从容的晚年

在岁月的长河中,曾志步入了晚年。那时的她,头发雪白如银,两鬓斑白却丝毫掩盖不住她眼神中的犀利光芒。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诉说着她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她的精神矍铄,行动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优雅。即使年逾八旬,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她穿着朴素,不追求奢华的服饰,简单的衣着更凸显出她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她每天都会阅读书籍、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生活。与家人相处时,她总是和蔼可亲,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她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意义。她时常回忆起过去的革命岁月,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她会给晚辈们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让后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坚定的信仰与深情

曾志对毛主席始终怀着深深的敬重之情。在她的晚年岁月里,毛主席的形象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她对革命信仰的坚定从未动摇,这份信仰如同她生命中的灯塔,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她时常念叨毛主席的晚年孤独,深知毛主席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她感慨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为自己能与毛主席共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感到自豪。她对毛主席的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伟大的领袖,更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曾志深知,正是有了毛主席的领导,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胜利,人民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始终坚守着对革命的信仰,将这份信仰传递给后人,激励着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她对毛主席的深情,也成为她晚年生活中的一抹温暖的色彩,永远铭刻在她的心中。

1 阅读:73

栀子沧桑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