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有拖延症,也许会跟意志力不足存在关系

虫虫情情 2024-06-05 02:40:41

拖延症的问题不是懒,他们的核心是在“回避”,也就是意志力薄弱的典型表现。

心理学上专门有针对“意志”进行过分析。所谓意志它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不是先天就有,它需要后天努力,克服习惯性、无意识的动作去做到。

打个比方,你眼睛看东西太久了,觉得眼皮很酸,会眨眨眼,像这种行为就不是意志行动。这种是属于生理性的下意识反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成。

每个人都会眨眼,不需要主动练习就能学会。

而像吃饭、上厕所等事情,都不属于“意志行动”,他们顶多算是日常行为,每个人每天都会去做的事。

什么情况下才能叫“意志行动”呢?

你很想考试考100分,但是考试难度很大,需要花1-2个月的时间复习。为了考试能考出好成绩,你每天列计划、定目标,硬是克服懒惰不想读书的念头,坐在书桌旁看书四五个小时,天天坚持。

两个月后,你考试拿到了100分,达到了想要的结果。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意志行动,符合心理学上的客观规律。

换句话说,你要想获得“意志行动”这项能力,就得克服“内心你觉得不情愿的事”,枯燥、难过、无趣,这些感受都要面对并且打败它,你才能有这样的心理品质。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意志行动”是需要训练的,觉得做事情都很简单,就像吃饭、眨眼、睡觉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写一篇文章,我看别人几分钟就能学会;做一份蛋糕,看个视频20分钟以后自己做就能完成。部分人把“知行合一”看得太简单了,别人能做的,我看了就能做。

越是这么想,人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挫败感”。

把问题想得太简单,没有意志行动,做事情失败的概率比较大,而且会不止一次。生活可不像游戏,失败了可以让你重来,生活中失败了,那就是“板上钉钉”,你得主动承担失败的结果。

就像高考你不努力,以为随意看书就能过,等到高考来临去考试,你就会名落孙山,现实是不会同情一个不努力的人的。

遭遇失败,人就会感到无助、痛苦和无奈,心理素质脆弱的人,此时就会有自卑、自责的心理,会开始痛恨自己、埋怨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能,再也无法做成任何事。

认知消极,继而就带来了“行动力的缺失”,从而引发拖延现象。

缺乏意志行动——做事情失败——痛苦——不想做了——躺平,这是拖延症的症结,也是很多人始终无法脱离的困境。

除非你能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开始耐得住性子去克服困难,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否则大概率就会拖延或者失败。

所以从这点来讲,要想克服拖延症,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突破舒适圈”,做你不愿意面对或者感觉困难的事,一定得去面对,逃避、回避都无法解决问题。

就像一个人害怕演讲,一上台演讲就会失败;那么他想成功,就必须自己去上台演讲,去克服这方面的困难。拖延不去做,回避困难,一辈子也不可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0 阅读:0

虫虫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