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隐身和极速”作为突防手段的反舰导弹,哪种突防能力更强一些

敲开智慧之门 2024-06-19 15:16:11

时间拨回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军的超军旗战斗机挂载着法制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海军的一艘名为谢菲尔德号的驱逐舰。

这是反舰导弹第一次的实战,用“一战成名”来形容飞鱼反舰导弹在合适不过。

当然了,在飞鱼型反舰导弹闻名于世界之时,反舰的巨大作用也令世界上许多国家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新时期海战对抗军舰的有利武器。

对于反舰导弹而言,最为重要的不是射程、也不是威力、而是突防能力。

只有可以突破敌方舰艇层层的防空系统,才有可能将舰艇击沉。

因此而言,如今的反舰导弹都在致力于提高突防能力。

可以说,为了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世界各国可谓是竭尽全力。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反舰导弹的突防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流派。

第一:是以中俄为两国为主,以“极速”作为反舰导弹的突防手段。

代表型号有俄罗斯研发的“最大速度为10马赫得的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速度为3.5马赫的P-700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2.5马赫的P-8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2.5马赫的P-500玄武岩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3马赫的俱乐部亚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3马赫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

东方大国研发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0马赫的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4马赫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3马赫的鹰击-18亚超音速反舰导弹”。

第二:是以美欧为主,押宝“隐身”,将隐身性能作为反舰导弹的突防方式。

代表型号有美国研发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0.1平方米~0.01平方米之间的LRASM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挪威研发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在0.1平方米~0.01平方米的NSM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

单就技术难度而言,无疑是以“速度”作为突防武艺的研发难度更高。

因为这类型反舰导弹的研发难点就在于“极速”,如何让反舰导弹的速度达到数倍音速、甚至十多倍音速,这才是重点。

那就需要研发新型的发动机,如今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采用的是主要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难度比较小,有点技术实力的国家都具备研发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力。

但是超燃冲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难度就比较大,如今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国的技术比较领先。

最先迈入实用化程度的就是俄罗斯,毕竟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服役了,这也就证明了俄罗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已经达到可用的程度。

只不过,俄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稳定的工作时间并未给出明确的参数。然而在1991年时,已逝的超级大国就进行过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测试,实现了5.75马赫的飞行速度。

而东方大国研发出来了两款超燃冲压发动机,一款是使飞行器的速度达到6马赫,且持续飞行了400秒;另一款是使得飞行器速度达到6马赫,稳定运行时间达到600秒。

毕竟超燃冲压发动机最为重要的就是“稳定运行的时间”,根据最新的报道来看,还是我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稳定工作的时间最长。

只不过,并没有投入到现役的巡航导弹中去,应该是感觉性能还不够强吧。

至于隐身反舰导弹,根本就没有难度,像挪威就可以研发出来那难度会高到哪去呢?

至于哪种突防效果更好,自然是“极速”,毕竟古人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先来说,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的不靠谱之处。

要知道隐身反舰导弹就是依靠“隐身”来突防的,只要揭开它的隐身外衣,那其突防能力自然就不攻自破。

受制于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载雷达对掠海飞行目标的作用距离最远也不过50千米。

本来舰载雷达对掠海飞行目标的作用距离就比较近,倘若该目标再具备隐身能力,那舰载雷达发现它的距离又被大幅度的压缩。

所以说,当舰载雷达锁定隐身反舰导弹时,它距离舰艇最多也就只有20千米。

毕竟舰载低空补盲雷达的天线阵面都不大,且雷达发射功率也不大,因此作用距离很有限。

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就导致舰载雷达很难在远距离上发现以及锁定隐身反舰导弹。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办法!

如今,随着氮化镓T/R组件的量产,用其制造而来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具备较高的发射功率,超过100瓦也很正常。

一旦雷达的发射功率增大之后,其作用距离就相应的得到增加,在探测隐身目标时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舰艇上又不仅仅只有雷达,也有红外探测器,隐身反舰导弹也只是针对雷达而言,根本无法实现红外隐身。

在舰艇所安装的红外探测器面前依旧无所遁形。

另外,如今的舰艇都安装了近防速射炮和近程防空导弹,尤其是近防速射炮,在拦截亚音速低机动反舰导弹时的效果非常好。

此外,近程防空导弹往往采用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系统,且最低射高可以降至3米,机动性也很强,在拦截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的效果也极为不错。

总体而言,以现有的技术还是可以做到轻易拦截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

但是,若要拦截超音速或者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般而言,拦截弹的速度最少也要等于目标弹的1.5倍的速度才容易进行拦截。

因为现有的防空导弹拦截模式基本上都是打提前量。就是当雷达探测到目标之后,转入稳定的跟踪,将目标的各种参数输送给计算机,从而预测出目标的飞行轨迹。

随后再计算出防空导弹何时发射,让其飞到目标的轨迹上,然后完成碰撞实现拦截。

如果说,一击不中,当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跟不上目标弹时,那自然就无法进行第二次跟踪拦截。

所以说,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还是要高于目标弹时才更容易实现拦截。

而如今,舰载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最大也就只有6马赫,还有甚至在3.5马赫左右徘徊。

而如今反舰导弹的最大速度已经向着6马赫、10马赫的方向而来,远远超过了舰载防空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

另外,反舰导弹也是可以进行机动的,尤其是进入了攻击末端,并以此来躲避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

由此可见,在这种状态下,舰载防空导弹就无法做到有效拦截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这也是以“速度”作为突防手段反舰导弹的优势所在。(图源网络,侵删)

0 阅读:71

敲开智慧之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