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此一战号称老蒋手下王牌中的王牌74师和师长张灵甫一道被埋葬在了这片战场上。
世人皆知孟良崮一战是大将粟裕和张灵甫的“宿命对决”,但谁也不能忽视开国上将许世友在此战中立下的巨大战功,少了他,张灵甫和74师灭不了。
而提起许世友上将,除了彪炳一生的辉煌战绩外,其实他的身后事也具有一些传奇性,原因无他,只因他的葬礼是土葬,且先后经过毛主席和邓公两位伟人的允准。
那么,开国元勋中大多都是按照惯例进行火葬,为何许世友却能得到特殊待遇、破例土葬呢?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将军隐秘呢?
想要揭开这背后的秘密,我们还需要去从许世友上将的成长史中去寻找答案。
许世友:上将“猛张飞”许世友将军190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许家洼,家庭贫苦,8岁便随拳师入嵩山少林寺,习武8年后从少林寺学成归来的许世友也有了一个佛家法号“德成”,没几年又参加了黄麻起义,但连累了家中的老母被敌人的“清乡团”搜捕。
所幸许世友很快打探到了母亲的消息,并借助小道途径写信威胁“清乡团”的小队长,最终伤痕累累的母亲才被偷偷释放。
这一次见面,母亲很清楚许世友已经不再是家中当年的小娃娃了,他如今干得是解救穷苦百姓的大好事,短暂的见面后,她毅然决然让许世友火速离家,切勿惦念家中情况。
1932年,距离许世友离家已经4年有余,转战鄂豫皖苏区的他得到上级允准回家探亲,这次和老母的见面,他只是安静地陪了老母一夜。
第二天大早许世友便要归队,临行和老母惜别,几番推辞下,他收下了母亲给他煮好的鸡蛋,转身上马,一路泪眼涟涟,直到走他都没敢告诉母亲一个消息,他的二哥不久前遇害了。
许世友深知母亲很难承受得住这样沉重的打击,他选择了把秘密埋藏心底,同时把母亲临别前的教诲永记心间,“不要为我一个人尽孝,要为全天下的穷苦百姓尽忠”!
自此,许世友先是跟着红四军主力转战川陕边,后又踏上长征之路,并在陕北进入抗大“深造”,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129师386旅的副旅长,和旅长陈赓搭班子。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担任华野9纵司令,在孟良崮战役中,负责把74师堵在坦埠、缠在坦埠,就这短短的几天让我军迅速对敌74师完成包围,合力之下吃掉了老蒋的王牌部队。
直到全国解放,挂念母亲的许世友想回家,却苦于没有机会,只能让儿子许光把母亲接到了当地照顾,17年后的母子相见,在场之人无不闻之落泪。
1965年,负责视察海防的许世友接到家中急电——“母亲病重”,虽思母之心甚重,但国家大事在前,他相信就算赶回去,母亲也会大骂他“不懂事理”。
可当他完成视察海防的任务后,家中却传来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他很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儿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但也不后悔,因为他知道母亲会很欣慰他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而耽误家国大事。
考虑到生前未能尽孝,许世友便想死后葬在母亲旁边、以尽孝道,为此他一直拒绝签署高级干部“火葬”的同意书。
后来,许世友专门找到毛主席,道明来意后,主席也很肯定他的做法,允许他死后葬在许母墓旁。
秘密土葬:怪事连连1985年10月底,在军中素有“猛张飞”之称的上将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秘密举行,吊唁者基本上都是内部人员,整个流程也相当紧凑。
在参加葬礼的吊唁者众来看,许世友将军的遗孀田普同志在葬礼流程上的急促表现比较怪异,甚至这边儿仪式还未开始,那边儿就已经做好了遗体转移的后续工作准备。
无论是从葬礼的规格,还是未曾广而告之的葬礼消息来看,这很显然并不符合许世友这样一位与国有功的开国上将该有的后事规格。
不过,作为许将军的遗孀,田普同志其实也有难言之隐,最主要的缘由还是出在许将军自己身上。
前面已经提过许世友为了死后陪伴在母亲墓前“尽孝”,曾一再拒绝在高级领导“火葬倡议书”上签字,甚至为此专门向毛主席申请死后土葬,最终得到允准。
可许世友将军去世是在1985年,虽然当年有毛主席的允准,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家政策也在一步步调整,当时的大环境下,许世友上将一旦再行“土葬”,很有可能引发不良舆论。
在田普看来,一旦不能完成丈夫“土葬”到母亲墓旁的心愿,这将是最大的遗憾,她也会后悔余生!
于是,田普同志为此专门写了报告,其中将“土葬”的前因后果写明,这份报告最终也七转八折递到了邓公那里。
后者考虑到推行遗体火葬虽是国情大势,但有毛主席的意愿和许世友的一生战功,他最终批复: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有了邓公再下定论,田普同志终于放下心来,但仍然记得邓公的指示,即许世友将军的葬礼尽量在内部举行,一切流程尽量保密,一为全将军遗愿,二为消减“土葬”舆论。
所以,许世友将军的葬礼并未对外界公开宣布消息,参与人员也大多都是亲戚和南京军区所属,就连将军生前的好友聂凤智都未能赶上葬礼。
除了关于葬礼流程紧促这一怪事外,参与吊唁的众人也对另一件事相当关注,那时一把作为陪葬品的手枪,至于谁把手枪放到将军身旁,无疑是田普同志。
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许世友将军“尚武”的象征意义,生前枪不离身,死后人枪合葬,这是一个革命军人铁血生涯的真实写照。
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把勃朗宁手枪对许世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上一任主人是国民党军74师师长张灵甫,是孟良崮一战许世友的战利品。
可以想象,田普同志当时把它放进去的,也是相信有这把手枪的陪伴,不仅是和他相伴多年的“亲密战友”,也希望它能和许将军继续“并肩作战”。
此外,许世友的遗孀在仪式上还曾做出一件出人意料的举动,遗体本来庄严肃穆,但她仍旧走上前去,似乎想要做些什么。
只有离得近的人才能看清她的举动,只见对方看着阖上双眼的许世友、眼中满是不舍,随后她又轻轻伸出手,将亡夫头上的军帽摆正端详。
可能别人不晓得,丈夫许世友其实对自己的军人身份十分骄傲,他始终认为能够成为军人、穿上军装都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光辉荣耀,为此他希望死后能身穿军装被埋葬。
此外,告别仪式上还出现了一个吓坏众人的“意外事故”,差点儿导致葬礼暂停。
众所周知,新中国一众开国领导之中,毛主席当年也是签署过“火葬倡议书”的,但最终考虑到主席的伟大贡献,至今遗体仍然保留在纪念馆中,以供后世瞻仰。
而在后来,针对中央领导的遗体处理其实也是有相关政策的,像许世友将军这种“秘密土葬”的情况,势必需要对遗体的保存、防腐、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时在葬礼仪式上,将军的遗体摆在正堂,以供前来吊唁者瞻仰和悼念,毕竟这一面就是最后一面了。
而就在吊唁流程中,一旁的卫士突然发现似乎将军遗体有意外情况出现,好像有一滴水珠顺着遗体的脸颊往下流。
卫士立即向队长报告,随后仔细对遗体进行了全方面检查,最后判断是暴露的高温、防腐剂和空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水滴”凝结。
随后,他们向后事工作组和田普同志上报了这一消息,并向来往吊唁者做了解释,才算作罢。
倘若真是遗体保存出了大问题,那可真就是影响葬礼仪式继续举办的大事故了!
11月9号,许世友的遗体秘密抵达了他的老家——河南新县许家洼村,在他老母亲的墓旁有一座新修的坟茔。
自此后世再有人去瞻仰、吊唁许世友将军的坟茔,都能看到他其实一直在默默守护着自己的母亲,就像年幼时母亲守护整个许家一样,身姿庄严!
至于遗孀田普同志,一生克勤克俭的她也在即将到达生命尽头之时,主动向组织请示,希望自己能够死后和亡夫许世友葬在一起,夫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