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猕猴桃出现“供大于求”?专家分析:归根结底是黑了良心

三农种植者啊 2024-08-04 02:09:58

猕猴桃原产我国,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目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猕猴桃生产大国,果园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产区跨越南北、优良品种推陈出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流通体系逐步健全,贸易活跃。

近十几年来,我国猕猴桃规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对猕猴桃市场培育努力不足,提高猕猴桃品质是当务之急。

猕猴桃是第三代新兴水果,与其他水果也有竞争消费者的问题。但由于猕猴桃的特点,人们对于猕猴桃的认识不足,加上种植者不注重果品品质,影响了猕猴桃销售市场的培育。猕猴桃果实与其他水果不同,外表不好看,如果不好吃,就根本失去了竞争力。

猕猴桃果品在总果品消费中占比仅为0.2%。消费提升的空间仍很大。和苹果相比,国内猕猴桃的面积微不足道。因此,猕猴桃不是真正的“供大于求”,而实质是市场培育不足。

猕猴桃成熟果实必须经过明显后熟过程,软了以后才能吃。这就存在一个“品质暗箱”:刚采回来果实是硬的,不能吃。因而一般消费者不能立刻判别其品质优劣。这就给早采、青果上市留下空间,为劣质果品上市流行埋下伏笔。

大量早采劣质猕猴桃果实上市,严重影响猕猴桃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因此,生产者、经营者的自律,在猕猴桃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经营者根本没有自律,部分果农只看眼前利益,随波逐流,致使青果(成熟度差)上市普遍,流通猕猴桃品质低下,黑了良心。这就从根本(品质)上抑制了猕猴桃消费。近年愈演愈烈的早采果实反而价高情况,更是严重扭曲了猕猴桃生产的规律。

另外,软到什么程度才好吃,“即买即吃”猕猴桃在消费市场普及不足消费者未能在最佳时间食用,也是我国猕猴桃产业的一个短板,也抑制了对猕猴桃的消费。

总之,追究深层原因,都归结到了果实品质问题。而这正是国内猕猴桃产业特别是果农最不看重的环节,也是猕猴桃先进国家猕猴桃产业从上到下最重视的方面。

因此,不深刻反思,静不下心,拿不出“工匠精神”(果品行业应该是“厨师”精神),产业无法可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预见,猕猴桃产业将进入几年的“洗牌”时期

1、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猕猴桃的认识,加大力度培育猕猴桃市场。

2、树立质量观念,防止早采,创建品牌。

一是适时采收,不早采。翠香、红阳猕猴桃成熟期一般9月上旬,徐香、华优猕猴桃10月上旬,哑特、秦美猕猴桃10月中旬,海沃德、金福品种10月下旬。适时采收,既可拉开销售季节,又可以使消费者在不同时间都吃到合适的优质果品。

二是优质适产。维持合理产量:中华猕猴桃2500~3500斤/亩,美味猕猴桃4000~5000斤/亩。贯彻“多留枝叶狠疏蕾”技术思路。科学授粉:中华猕猴桃授粉掌握在开花后第3、5天授粉即可;美味猕猴桃授粉掌握在开花后第3、5、6天3天授粉即可。

3、提高品质,是当务之急

随之国内猕猴桃面积不断扩大,竞争日益加剧,“萝卜快了不洗泥”时代已经结束。精心管理,狠抓品质,讲技术,讲科学,要为技术买单。好桃卖个好价钱,已经不再是口号。同时,强化猕猴桃储藏技术,拉长猕猴桃货架期。

消费者只为高品质买单,没有那么好“糊弄”。新西兰猕猴桃按个卖,售价是国产猕猴桃十几倍,但是在国内市场份额逐年攀升,为什么?说明国内市场并不疲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挑”,越来越注重品质。

那么,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这是一大课题,留给我们专家、学者、果农共同探讨。

0 阅读:27

三农种植者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