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作为我国重要的落叶藤本植物,虽然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它对里地条件以及生态气候环境仍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水分作为立地条件和生态气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葡萄园的水分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甚至大幅度减产。
比如葡萄花期遇雨影响授粉受精,导致大小粒现象出现;葡萄着色期水分管理不到位,果实着色以及品质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炭疽病、白腐病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将根据葡萄物候期需水情况,详细介绍生产上如何做好葡萄水分平衡的措施,以此促进果农稳产丰收。
一、葡萄几个关键性灌水时期
1、萌芽期:在葡萄出土至萌发抽枝前浇灌。春季干旱少雨的地区,还要灌一次透水,以满足葡萄萌芽抽枝的需要。
2、花前花后期:在花前和花后间隔10天左右各灌一次透水。花前结合施催花肥进行,肥料溶于水中,可很快被根部吸收,对促进花序、子房、花粉的迅速生长,提高授粉效果和坐果率有明显作用。
3、浆果期:当浆果生长到黄豆粒大小时,新梢也生长旺盛,这时气温不断升高,叶片水分蒸发量越来越大,急需养分和水分。因此,在6月下旬要结合施催果肥灌催果水。这个阶段雨水少时,应每隔7-8天灌一次水,以满足新梢和浆果生长的需要。
4、浆果膨大期:在果穗成熟前的浆果期,结合施肥灌一次浆果熟前水,这样可补充葡萄生长后期的水分不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果穗成熟。
5、采后期:果实采收后至防寒前要灌2-3次水,以提高土壤墒情,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滋润枝蔓,防止抽干。在干旱地区,越冬封冻水浇后一定要晾2-3天,待表面土壤干后再埋土防寒,以防土壤湿度过大,造成芽眼腐烂。
二、葡萄园灌水的方法
1、地面沟灌畦灌:这是各地葡萄园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灌溉方式,灌溉水通过设置在田间的渠道系统进入葡萄园,在葡萄园中顺栽植沟行向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投资少,灌溉也比较方便,并能与施肥相结合,但缺点是需水量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
2、葡萄园漫灌:即对全园进行大水漫灌,这是一种主要用于盐碱地葡萄园为减少耕层土壤中盐分时进行的一种特殊灌溉方法。
3、喷灌:在葡萄园中专门设置固定或可移动的喷灌机械,灌溉水在人工加压的情况下,通过管道和喷头形成人工降雨的方式给葡萄植株供给水分,喷灌可节约用水30%左右,同时根外追肥可结合喷灌一并进行,在夏季高温时,喷灌还可降低葡萄园内的气温。
最近几年,在喷灌的基础上形成的微喷灌溉在北方一些葡萄园中也有应用。但喷灌时水分挥发较多,而且易使葡萄园小气候湿度过大,因此从节水和降低葡萄园空气湿气角度考虑,大多数葡萄园多采用滴灌。
4、滴灌:在葡萄园架面上或地表面设置滴灌管道,在每株根系上方设置滴头,通过滴水方式慢慢渗入土壤之中,滴灌减少水分了径流损失,节约用水50%以上,并可与施肥相结合,同时可与计算机相配合进行自动调控、按植株生长结果需要合理供水。
一些地区将地面复膜与滴灌相结合,实行膜下滴灌,节约用水更为显著。从综合效益分析,滴灌可能将成为今后葡萄园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
三、葡萄水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水分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葡萄产区,尤其是老产区,果农管理相对落后,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露地栽培的葡萄很容易发生病害,这无形增加了用药次数,从而降低了葡萄食用安全性,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消费者对此类水果的恐慌现象,得不偿失。
2. 果园排水不到位
地下水位较高的产区,一般都采用高垄栽培的模式,但也有部分果农对此认识不够,在起垄不够高的情况下,没有做好果园的排水系统,当葡萄进入着色期、成熟期的时候,遇到降雨天气,果实的着色就会受到影响,不光如此,果实后期还会出现大量裂果现象。
3. 水分管理没有结合葡萄物候特性
葡萄在整个生育的各个时期需水量是不同,其中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需水量比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灌水量;开花坐果期、果实着色期、成熟期对水分需求较少,需要适当控制水分灌溉,到了生长后期更应该避免大水灌溉的现象出现。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果农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根据当时的降雨情况来平衡植株水分的供应,防止灌水过量引起落果和病虫害大量发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