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一封情报,一个误会,却最终成就了一项世界纪录,造就了中国军工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就是我国的89式重机枪,该枪全重26.5公斤,是当时世界上最轻的12.7毫米口径重机枪!重量甚至不到美俄同类武器的一半!
不过,我国军工之所以能造出这个“世界最轻”的重机枪,却是因为一份“错误”的情报,也可以说是我们不小心犯的一个“低级错误”,这才阴差阳错之下造就了这项世界之最!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重机枪:战场上的"死亡收割机"要理解89式重机枪的重要性,我们得先聊聊重机枪这个"大杀器"。
自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重机枪就成了战场上的主宰,它持续不断的火力能轻松压制大片区域,堪称"死亡收割机"。
即便到了现代战争,重机枪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但重机枪也有个致命的软肋 - 太重了。
美国的M2重机枪重达58公斤,苏联的NSV也有41公斤重,这么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挪动一下都费劲,更别提在复杂地形中来去自如了。
对中国军队而言,轻量化重机枪的需求尤为迫切。
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的M2HB重机枪
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中,火力不足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中国军队多次在重机枪火力面前吃了大亏。
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成为中国军队进攻的拦路虎,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重机枪更是让志愿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这些血的教训,让中国军队对提升火力有了强烈的渴望。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的重机枪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山地、丘陵、森林等地形占据了国土面积的70%以上,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作战,要求武器装备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
特别是在山地作战中,士兵需要携带武器快速穿越复杂地形,但传统的重机枪动辄五六十公斤,在山地丛林中难以快速机动。
因此,研制一款既保留重机枪强大火力,又便于携带的轻型重机枪,成为摆在中国军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实在当时,我国的12.7毫米重机枪在减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仿制苏联DShK的54式(全重88千克),到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77式(全重56千克),再到85式(全重41.5千克),但这样的重量仍难以满足山地作战的需求。
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国际军事界还盛行了一种“中口径通用机枪消亡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大口径重机枪能够在减重上取得重大突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连、排属的通用机枪。
这更加剧了中国军工部门对12.7毫米重机枪减重研究的热情。
一个意外的错误带来的惊人成果就在中国军工人员绞尽脑汁,试图研制出一款适合中国国情的轻型重机枪时,一个意外的"惊喜"出现了。
NSV重机枪
1980年代初,我国通过某种渠道获得了关于苏联新型NSV重机枪的资料,这份资料中提到,NSV重机枪的全重只有25公斤。
NSV重机枪
这个数字让中国的军工人员大为震惊,要知道,当时美国的M2重机枪重达58公斤,即使是中国最新研制的85式重机枪也有41.5公斤重。
如果苏联真的能将重机枪的重量减轻到25公斤,那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在85式的基础上再减去近40%的重量,这似乎已经触及了物理极限。
所以在当时,这份情报像一记重锤,敲醒了中国军工人员的雄心壮志。
他们暗自告诉自己:既然苏联能做到,我们凭什么做不到?
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设计目标被制定出来:研制一款不超过30公斤的12.7毫米重机枪,力求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轻装上阵"。
殊不知,这份情报其实是个乌龙,25公斤只是NSV的枪身重量,而非全重。
但这个错误却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激发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无限创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把一个动辄四五十公斤的庞然大物减到25公斤左右,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重机枪的重量与其火力、精度和可靠性密切相关,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减轻重量,成为摆在中国军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国的科研人员可谓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们首先从结构上动刀,能省则省,能简则简,一切不必要的部件统统砍掉。
然后是材料革命,他们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如航空铝合金、钛合金等,每一个零件都经过精心计算和优化,力求做到"轻至不能再轻"。
在结构设计上,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短枪管后坐加导气式混合自动方式,有效减轻了枪身的后坐冲击力,又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射击精度;为了提高供弹可靠性,他们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环形杠杆传动机构。
就这样,经过四年的艰苦攻关,1989年,这款代号为"89式"的12.7毫米重机枪终于研制出来了。
它的全重仅26.5公斤,枪身更是轻至17.5公斤,虽然没有完全达到25公斤的目标,但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个成果让研发团队欣喜若狂,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追平甚至超越了苏联的技术水平。
然而,就在89式重机枪即将定型之际,那个“情报”的真相却浮出了水面。
原来,此前获得的情报中所谓的25公斤重量,仅仅指的是NSV重机枪的枪身重量,而非全重。
如果算上三脚架等配件,NSV重机枪的实际全重为41公斤,甚至比中国原有的85式重机枪还要重一些。
这个发现让研发团队先是愕然,继而哭笑不得,他们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低级的错误 - 将别人的部分重量误认为是全重。
但很快,他们又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个错误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89式重机枪的枪身重量仅为17.5公斤,全重26.5公斤,竟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轻的12.7毫米口径重机枪!重量甚至不到美俄同类武器的一半!
意外成果:世界最轻重机枪的诞生89式重机枪的问世,不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还在多项性能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重量上看,89式的26.5千克全重(枪身17千克,枪架9.5千克)远低于同期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
美国的M2HB重机枪全重58千克,俄罗斯(苏联)的NSV重机枪全重41千克(包括三脚架),即便是被认为穿甲能力强的比利时FN BRG-15也有60千克(不包括三脚架)。
而89式几乎将重机枪的重量减轻了一半,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26.5公斤的全重意味着它可以被单兵携带和操作,这在12.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中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轻便性极大地提高了重机枪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地形和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
在火力方面,89式重机枪丝毫不逊色于其他重机枪,它的理论射速可达450-600发/分钟,有效射程达1500米,初速825米/秒,这些参数与其他国家的重机枪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重量大幅减轻,89式重机枪在精度上仍然表现不俗。
在100米距离上,其100发弹群散布半径不超过25厘米,这对于一款轻型重机枪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89式还具备多功能性。它不仅可以执行地面目标的火力压制任务,还能在必要时充当高射机枪,对付低空目标如武装直升机等,这种灵活性使得89式能够适应多种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
在弹药方面,89式配备了威力强大的特种弹药,其中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集穿甲、爆炸、燃烧多种功能于一体,在800米距离上可穿透10毫米/30°钢板。
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则融合了穿甲、燃烧和曳光功能,在有效射程内能穿透15毫米/45°钢板,这些弹药大大增强了89式对轻型装甲目标的杀.伤能力。
尤其是89式配备的穿甲燃烧曳光弹,可以有效摧毁2000米内的轻型装甲目标,这进一步扩大了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
这意味着在同等兵力下,装备89式的部队可以部署更多的重火力点,或者在相同火力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机动性。
轻型重机枪对战术的影响89式重机枪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武器装备的升级,更是对作战理念的一次革新。
它的轻便性使得重机枪可以下放到更低的战术单元,在山地和丛林作战中,一个8人的机枪班可以携带两挺89式重机枪、备用枪管和400发弹药,大大增强了小规模作战单位的火力投送能力。
对敌方而言,89式的存在无疑增加了防御难度。
传统上,重机枪阵地往往是固定的,易于识别和攻击,而89式的高机动性使得火力点可以频繁变换位置,给敌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精益求精:从89式到QJZ-171尽管89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过分追求轻量化,它在精度和耐久性上有所牺牲。
首先,枪身紧固时会发生瞄准线偏移,这是由于枪架的球形铰链结构在紧固时会导致机匣轻微倾斜,造成准星偏移。
其次,受弹器盖松动过大,长期使用后,受弹器盖与座之间会产生间隙,导致表尺(照门)位置发生微小变化,影响瞄准精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枪管在机匣上出现非弹性的径向松动,这主要是由于枪管连接座导棱与机匣连接体导槽长期磨损造成的,这种松动不仅改变了瞄准线,还增大了射弹散布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轻量化设计的必然结果,为了减轻重量,许多部件都被精简到了极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工程师们并未就此止步,他们继续对89式进行改进和优化。
经过多年努力,一款新型重机枪QJZ-171应运而生。
QJZ-171堪称89式的完美升级版,它的重量进一步降低到惊人的18公斤,比89式还轻了将近10公斤。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性能。
新型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的应用是QJZ-171减重的关键,同时,它采用了浮动式设计,大大减少了后坐力,提高了射击精度,高性能钢材的使用则使枪管寿命翻了一番。
QJZ-171的出现,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它不仅是目前全球最轻的12.7毫米重机枪,而且在性能上已经不输于甚至超越了许多老牌强国的同类产品。
文章信源:
《军武零距离》 20200502 揭秘国产重机枪--CCTV-7国防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