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明隆武帝很喜欢给功臣改名字,例如,他赐李过名“赤心”,赐高一功名“必正”,当然,最有名的是赐郑森名“成功”。
2、上面这次并不是郑成功第一次改名,他最早的名字叫“福松”,即郑福松。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田川松起的,郑即为其父姓,松即为其母名,父母之间加个福字,寓意此子乃有福之人。
在南京求学时,他的老师认为这个名字太过俗气,就将福松改为森,取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
他老师的名字叫钱谦益。
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但是她与中国渊源颇深,田川氏的继父也是一名华侨。
4、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与大明忠烈洪承畴是老乡,同为福建泉州府南安人,这种关系让郑芝龙后来轻信了洪督师的允诺。
5、清军攻打郑成功老家南安时,郑芝龙已经投降清朝,可是清军仍然强行攻取。郑成功之母田川氏闻清军入城,剖腹殉国。
郑母之死,让郑成功与清廷彻底决裂,不久之后其在厦门外海誓师抗清。
6、郑成功后来能够纵横东南,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爹留给他的底子好。郑芝龙数次在东南沿海大败荷兰及其他海盗的联军,控制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凡是经过此海域的商船,包括荷兰商船,一概要花钱买郑芝龙的令旗,不然百分百被抢。民间称其为“闽海王”,招安后崇祯誉其为八闽长城。
7、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郑芝龙就在台湾有大片庄园,并从福建招抚饥民数万人去种地。庄民还经常跟荷兰殖民者冲突,打了一仗,荷兰人败,上门赔礼、赔钱、道歉。
8、不管是郑成功还是后来的清朝,都没有实际控制台湾全岛,郑成功占据的地盘仅限于原荷兰殖民者的地盘,在今天的台南附近,约为全岛面积的1/5。
各方势力图
9、郑芝龙和吴襄经历很像,都是身居高位被敌方作为人质要挟其子,两个儿子都没管爹的死活,告诉对面有本事你就把我爹杀了,然后对面都真杀了。
10、在料罗湾海战中,郑芝龙击毁荷兰数艘三桅帆船,即后来的风帆战列舰前身。船上的舰用滑膛炮后来被打捞上来,送给徐光启、孙元化研究,认为其性能十分了得,决定仿制。但是由于明朝工匠的工艺问题,仿制出来的大炮总是炸膛,无奈之下,明朝以涨租金为要挟,要求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帮忙代工。生产出来的大炮就被称之为“红夷大炮”。
11、崇祯三年,清军入关,包围北京,爆发己巳之变。葡萄牙人代工的红夷大炮运到涿州,发现清军散骑,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一个罢官在家的前明朝大臣自发募捐,组织乡勇、家丁组成护炮卫队,他亲自督军,成功将大炮运到了北京。
这个大臣叫冯铨,阉党,《三朝要典》的作者,被当年明月老师怒斥为阉党、汉奸、逃兵的综合体。
12、不算南明的大学士,冯铨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明清两朝都正式入阁为相的人。
13、冯铨中进士的时候不到18周岁,这在明朝的最年轻进士榜上可以排进前三。
14、清军入关后,冯铨被多尔衮召见的时间是在顺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顺治元年五月初三,多尔衮下令:
“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而之后的五月二十四日,也就是政策施行后的第二十天,多尔衮又谕兵部:
“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也就是说,冯铨这个倒霉蛋儿,正好在剃发区间之内投降,所以,他剃发了。
而后来投降的明朝官员并不需要剃发,然后剃发的明朝官员和没剃发的明朝官员就有了很大的矛盾,这就是清朝初期南北党争的源头,一直持续到了康熙年间。
15、多尔衮在入关后的一年内,并没有推行强制剃发。而让他推行剃发的直接原因,是孔子后代孔闻謤的上疏,即:
“贵国既得中华,当用中华冠服”。
也就是要求满人蓄发、易服。
16、多尔衮全面推行剃发后,顺治二年十月三十日,孔闻謤上疏多尔衮:
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在这份奏疏中,孔闻謤援引金、辽、元时的例证,即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均未要求孔家剃发。表示我们剃发是尽忠,但却不能同时尽孝。要求多尔衮允许孔家蓄发。
现在很多人以此奏章为例证,证明孔闻謤是好样的,是反抗清朝民族压迫的大英雄云云。
我却不这么看。
其一,孔闻謤在在上这封奏疏的时候,剃发令已经推行了四个月,他本人都已经剃发了,怎么现在才想起来上疏呢?
其二,他的这份上疏并不是要求多尔衮停止推行全民剃发易服,而只是要求给孔家特权,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换句话说,你多尔衮在其他地方爱怎么剃就怎么剃,我不管,只要我们家别剃就行。
其三,孔闻謤的这份奏疏,多次强调孔家的“归顺之诚”,表明自己是效忠大清的。
17、吴三桂有个太监义父,叫高起潜,是的,就是坑死卢象升的那个。
18、吴三桂他爹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是祖承训的儿子,祖承训是李成梁的家丁,辽东祖氏是关外相当庞大的一股势力。
所以,在李成梁、李如松死后,李家的地盘、军队大部分都被祖、吴两家继承,他们是关外最大的地主。
所以,袁崇焕去辽东视察的时候发现祖大寿仍然在坚守,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觉悟,只是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他自己的地。
19、我之所以骂洪承畴,并不是因为洪承畴在松锦大战后投降,而是因为他后来安抚江南时,重用了两个王八蛋,即李成栋和金声桓,史书上凡是有这二人军队出现的地方,必然伴随着“焚”、“屠”、“劫掠妇女”的字样。
此外,据我不完全统计,洪承畴亲手杀了七个朱姓藩王。
20、历史上确实有建宁公主这个人,她也确实嫁给了吴应熊,只不过她不是顺治的女儿,而是皇太极的女儿。
21、根据乾隆十八年统计,八旗宗室庄田合计占地共一万三千三百余顷。
作为对比:明宪宗赐其弟德王寿张(山东阳谷)地达四千余顷;明孝宗赐周王南睢州地,达五千余顷,又先后赐给徽、兴(嘉靖他爹)、岐、衡四王田至七千余顷;明神宗万历赐其子福王朱常洵田二万顷、盐引万计,国库为之一空。
换句话说,清军入关后清朝宗室所圈土地面积的总和,不及万历赐给福王一个人的。
22、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父亲,即是福王朱常洵,朱常洵他妈,就是郑贵妃。
先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