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行业的从业者并不多,但社会上流传着无数关于财富与神秘的传说。似乎玉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本身的质地与色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与这个行业的利润,尤其是籽料原石的买卖是否真的如同传说中的那般暴利,看来从业者的大叔要来聊一聊。
和玉大叔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也听说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当时挺兴奋,似乎暗示着和田玉行业的丰厚利润,简直是恨自己入行晚,没跟着吃上肉。
后来发现什么籽料换汽车,囤了一袋子边角料结果最后价值一套房的故事,虽然当事人不同,但每一个“故事会”、“意林”一样的故事,都似乎在诉说着和田玉的神奇与价值。然而自己真正从业了几年,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直接说多少钱太肤浅,大叔以国内白酒行业为例。
最近股市很火,但似乎消费股卖相很差,因为几家白酒上市企业的财报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这样一个结论——高端白酒的利润极高,例如一瓶售价千元以上的浓香型高端酒,真实的酒厂成本只有100元左右(大头还不是酒液而是瓶子和包装盒),听起来其中九成都是毛利。实际上与和田玉行业不同的是,白酒企业通过投放大量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广告,逐渐让消费者接受了其产品的高价定位。当消费者们开始默认这些价格时,无论价格多高,似乎都变得合理起来,甚至在某些宴请场合,需要这些酿造成本差不多但品牌角度很高贵的酒来撑场面。
和田玉行业的销售原则一般是“小货快出赚毛利,精致货头挣成本”。直接自爆一下,八成的和田玉成品的毛利润,一般不超过20%,绝对是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几倍赚法。个头比较小的成品价格上不去,利润也自然不高,关键小货除了青海料,大部分新疆料都是以孤品为主,货量根本提不起来。那些高品质和田玉,虽然可以在价格方面向上拔高。然而利润空间也没有白酒这么夸张,看似报价大几十万的籽料原石,在专业市场转包中,利润也就十多万撑死。大家想象中利用信息差大肆售卖,赚取高利润的生意早都看不见。互联网信息透明化带来的是价格的透明,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和现实。客户比价比货容易了选择变多了,虽然东西好,但真的卖不动。
高利润的核心还是在于那些料细工精的东西上,很多玉友一定遇到过卖家偶尔放出来的好货,从没听说降价,搞搞价也是纹丝不动,整个就是一个“有市无价”。和田玉行业有个基本定论——只要原料不跌价,货头谁都看得到它的稀缺性。店家在不太缺钱的情况下惜售是非常正常的。确实内地市场地域不同,利润率很难说。几千元石头卖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故事,不仅仅是玉友,我们行内也确有流传。
高货本身就有稀缺捂盘的价值,因为玉商的成本可不仅仅是什么开店的水电费和房租,切料做活时有赔钱,切料赢了代表看起来是赚了,其实涉及赌石!有的料子买回来达不到市场预期只能自己认栽。那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传说不过是让人感觉做和田玉生意很赚钱,也很轻松。可惜这是二十年前的老黄历了,很多挣过钱的人当然都怀念那个年代。
误解让市场最大的痛点就是大众认为玉商赚钱赚的太多了,料子价格太贵,利润太高。让大叔来说,卖玉的不赚钱那肯定是骗人的,不赚钱的话谁还干。但真正赚钱或者说爆赚的,其实是卖假玉的。
我们行业销量最大的东西,真的是假玉。这里的“假”不是说用别的材料冒充和田玉,而是山料仿籽、垃圾籽料二上色冒充高档沁籽,主打一个“完美无瑕”,因为成本低所以售价便宜。同样的羊脂级的籽料,可能要十几万。但比这个还要好看的“人造羊脂玉”,只需要几千元甚至几百块就可以买到,这才是老铁心中的“良心商家”,再配上证书,赚的就是一个博傻。低端市场机雕件的崛起,玉商的日子其实现在很艰难的。
真的去了和田巴扎上,随便问个料子都是天价,不怕你觉得高,就怕你还价,嘴上没有任何实话,让很多玉友对玉商不满,认为卖玉是暴利且就应该疯狂砍价。要价并不是成交价,数字真的代表不了什么,唯有最后成交价才是最真实的。
卖玉,听起来高端大气,大家以为就是喝着茶摆弄着手机,剩下的时间就是坐着数钱,其实是家里堆了一大堆石头,不敢随便甩卖(就像牧民,你把家里羊全卖了明年怎么办?),抱着又不能吃不能喝,看着同行卖假料子赚的盆满钵满,你却抱着一堆石头,到底谁才是傻子呢?这就是行业最滑稽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