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统治数千年,都改编了哪些历史

俇攘 2024-09-27 23:25:32

儒家,在历史上形同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约定社会公序良俗,稳定社会秩序,禁锢民间思想,进而维持整个国家的稳定。但是,由于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我国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所以一家独大之下,也会形成专横和排异。所以自古以来,特别是封建体系倒塌之后,回头再看延续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却并没有太多好感!

因为儒家思想统治时间太长,大部分掌权人都是儒生,所以他们对于整部中国历史都有相当的话语权,正因为此,儒家对于很多先秦历史,进行了破坏和重塑,将符合儒家思想的人和事,进行有目的性的改造,最终形成了正史,传承至今。而对于那些不被儒家认可的历史,则是进行刻意抹黑和片面性记载,造成后世产生误导。

我们就简单举些没有根据的历史事件,说说那些被儒家篡改的历史!

微子启投奔周文王

1、纣王两个哥哥被尊为圣人

在儒家思想中,周文王被捧为圣人,所以周朝灭商被儒家尊为正义。所以,儒家对具备先进文明的商朝进行了大量抹黑,尤其是针对纣王的抹黑。而对于纣王的竞争对手,其两位哥哥微子启和微仲衍则进行了一定的捧高。但是事实上,这二位完全不符合所谓的忠君爱国,因为和纣王的夺嫡矛盾,所以在武王伐纣之时,纣王的两位哥哥成了带路党。

微子启,作为帝乙的长子,根据记载是,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微子启苦劝不听,于是转而投奔了西伯侯姬昌。当然这段故事肯定是有美化的,毕竟微子启曾经作为帝辛继位的最大竞争者,在帝辛掌权之后肯定是备受排挤,所以大概率是因此才脱离商朝投奔西周部落。而在西伯侯帐下,微子启格外忠心。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启甚至作为投降代表,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背后,让人牵着羊(犒劳周师),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后被武王封于宋,成为宋氏始祖。

微仲衍,作为微子启的弟弟,纣王帝辛的次兄,其人物经历与微子启类似,但是史载不详,只知道在微子启去世后,微仲衍成为了宋国的第二代君主,而根据儒家推测,微仲衍很有可能是孔子往上十四代先祖,所以也被尊为儒家大贤。

犬戎灭西周

2、差点让华夏断层的申侯,却能在历史中全身而退

历史上有一人,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开启了东周数百年乱世的序幕,这个人就是一手策划西周灭亡的申侯,西周末年,因为连年征战导致国力衰退,再加上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导致了西周走向衰落。而此时,西北的犬戎崛起,不断袭扰西周边境,一度已经打到了西周龙兴之地西岐附近,给当时的西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周幽王继位后,西周在几次讨伐失败后,国力衰落,无力整军抵御犬戎的威胁,再加上当时关中地区灾难频繁,西周王朝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西周末年,因为连年征战导致国力衰退,再加上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导致了西周走向衰落。而此时,西北的犬戎崛起,不断袭扰西周边境,一度已经打到了西周龙兴之地西岐附近,给当时的西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周幽王继位后,西周在几次讨伐失败后,国力衰落,无力整军抵御犬戎的威胁,再加上当时关中地区灾难频繁,西周王朝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而周幽王在这一时期,重用虢石父执政,排挤申侯所代表的势力,幽王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姬伯服为太子,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宜臼逃奔申国,向申侯求援,申侯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政治投资机会,于是决定拉拢友好势力,扶持宜臼登位。

而这友好势力中,就包含了犬戎兵1.5万,申侯大军趁周幽王不备,迅速将周都镐京包围,周幽王一时间无法召集勤王大军,导致镐京被破,西周灭亡。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后迁都中原,史称东周,关中地区饱受游牧民族摧残。但是作为带路党的申侯,在历史上名声却很不错!儒家认为周幽王废后和罢黜太子是非正义所为,而申侯所为乃是符合儒家价值观的行为。

禅让制

3、篡改禅让制

禅让制作为儒家吹捧华夏上古时代文明的重要依据,尧舜禹汤更是被儒家尊崇为古代贤君的代表,但是真实的历史可能未必如此,因为在任何时代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根据后来出土的《竹书纪年》推测,那段远古历史,或许和儒家所宣传的并不相同。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整个过程非常残酷,概括一下就是一件事:尧本来是把王位让给自己儿子丹朱的,父位子承,合情合理。然而舜却把丹朱杀了,把尧关押起来,自己篡位了。所以后世才有说,尧幽囚,舜野死的说法,也就是说尧被舜所囚禁至死,而舜则被大禹放逐到了南方,死在了当时的蛮夷之地。

儒家思想敬祖,对于人文始祖三皇五帝那段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美化,而且在远古时代,禅让制远没有世袭制稳定,更能够凝聚力量一致对外。

蚩尤妖魔化

4、将蚩尤妖魔化,踢出文明始祖的位置

中华民族,自古有黎民百姓的说法,百姓是指华夏,也就是从陕西和山西的密林中走出来的炎黄部落,而黎民自然就是东夷部落的后人。在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融合之后,在经过与东夷部落的融合,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华夏文明。

长期以来,东夷文明于平原和江海间孕育,无论是农耕还是社会制度,以及各项文明程度,皆要优于从山林里面走出来的华夏部落,华夏在崛起的路上,也是吸收了东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之后,才得以快速崛起。

然而在华夏在崛起之后,对于这段历史进行了刻意的弱化,对东夷文明对于华夏文明的养成,也进行了一系列篡改和抹黑,特别是对于黄帝最大的对手蚩尤,与炎帝和黄帝并称为“中华三祖”。他在上古时代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以其骁勇善战而闻名,被尊称为战神。

然而,自孔子编定《尚书》开始,众多儒家文献之中,蚩尤的形象和身份,则被歪曲抹黑,甚至被完全“妖魔化”。据《史记 · 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彻底将蚩尤边缘化。然而事实恐并非如此,反而是“明天道、理教化”的英明之人,平时也是带头发展农耕事业,是带领先民崛起的重要人物。

四书五经

5、孔子编书删减古籍

“诗三百”,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更是被儒家尊为经典,为四书五经之一,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主要是《诗经》是由孔子所主持修编。

可是诗经本就是先秦民歌,最开始由各国口口相传,原始的《诗》本有3000篇,孔子在修书时,一番删减后扔掉了2689篇,只留下了311篇。不仅如此,孔子编书,对参考文献的破坏大都是毁灭性的。毕竟那个时候的史书都是独一份,一经破坏,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了。汉朝《纬书》就提到过,近3240册古籍,被孔子毁掉了3120篇。

然而,历史对这些均不会有过多记载,只会提及修书的正面意义,完全不会提及那些破坏性。

秦朝暴政

6、污蔑法家暴政,抹黑秦始皇

历史上,在治国思想上,对于儒家思想威胁最大的其实不是道家和释家,而是最实用的法家。儒家之柔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法家之刚是觉得非刑罚不足以止恶,用赏罚而不是用礼教,两者的治国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所以儒家对于法家的抹黑是完全不需要理由的!

自古以来,但凡重用法家的君主,都会被儒家进行抹黑,就比如汉武帝,利用法家治国,提升国家行政效率,但是却因为巫蛊之祸等,以及李陵的故事,留下了历史的把柄,还有武则天同样被儒家各种抹黑。

而被抹黑最严重的就是秦始皇,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重用法家治国,并且实现了快速的崛起,从一个偏远小国,一跃成为天下霸主。而且当时秦国对儒家王道比较抵制,在诛杀术士的时候,还不小心坑杀了几个儒生,更是导致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很多,对秦朝多以暴政和苛政定义。

霍光辅政

7、强化忠君思想,抹黑霍光、叶公等能臣

儒家讲究的是忠君爱国思想,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所认可,但是对于一些权臣,因为与其理念相悖,所以进行了抹黑。比如叶公,作为政治上极为有才华的一位楚国大臣,因为政治理念与儒家相悖,喜好用法家思想治国,所以被儒家抹黑了上千年。

而霍光,作为汉武帝驾崩之后,扶持幼主即位,挽救西汉王朝于危难之际的名臣,帮助西汉王朝改革,实现了西汉从疲敝到中兴的伟大壮举,因为太过强势,中间有过废立皇帝的举措,导致了背离忠君思想,被儒家所不容,成为了历史上的权臣的反面教材。

0 阅读:16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