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也终于结束,国共两党分别准备接手日军撤队的地区,双方冲突加剧,为此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8 月 28 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在美国大使陪同下飞至重庆,和中国国民党代表展开和谈。
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以后,蒋介石和毛泽东在 10 月 10 日共同发表了「双十协定」。虽然双十协定并未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它宣告了国共两党试图以和平方式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意向,也预告了日后政治协商会议之召开。
双十协定
美国介入国共政治协商会议美国总统安排了特使马歇尔前来中国调停国共内战,期待能够有一个强大、统一而民主的中国盟友。马歇尔在 1945 年 12 月中旬抵达中国后开始进行调停,国共双方各自提出停战方案,在马歇尔居中斡旋的情况下,国共双方在 1946 年 1 月 10 日签署「停战令」,准备由之后的政治协商会议来解决双方的歧见与争端。
政治协商会议在 1 月 10 日至 31 日间召开,共 38 人参与:分别为中国国民党代表 8 人,中国共产党代表 7 人,中国民主同盟 9 人,中国青年党 5 人,无党代表 9 人。由于会议进度缓慢,后来便分成五个小组委员会分别针对: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军事、国民大会、宪法草案五项子题进行讨论,待各小组协商后再提交大会。
在会议召开后的两周,因为这五个问题都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因此大会又被迫延长会期。1 月 25 日时,在军事问题及制宪问题上率先突破瓶颈达成共识;又费了一段时间后,其他议题也先后形成协议,在最后的 1 月 31 日,五项议题终于全数达成协议。在政治协商会议的闭幕式上,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民主同盟代表张君劢、青年党代表曾琦、无党代表莫德惠先后上台致词。
在政治协商会议顺利落幕后,马歇尔对会议成果相当满意,和平建设新中国之路彷彿出现了一丝曙光。
马歇尔
接在政治协商会议后,马歇尔又在 2 月 25 日达成了将国共双方军队整并成一支国家军队的协定。基于这项协定,一年内国民党的军队会裁减到 90 个师,而共产党的军队则相应裁到 18 个师。在那之后的 6 个月,双方将要持续减少军队数量,国民党将裁到剩下 50 个师,共产党则是 10 个师,双方保持 5:1 的比例。
乍看之下的成功,使马歇尔很快就卸下战战竞竞的心情,他带着政治协定和军队整编的成果回到美国向杜鲁门禀告,并希望能够为这个成长中的国家争取更多经济和财政上的援助。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马歇尔回到美国的这段期间,原先签订的协定都成了废纸,化为乌有。
马歇尔使华调停终告失败虽然表面上国共两党都向马歇尔妥协,但那是基于其个人声望以及美国的背景,国共两党本质上是互不信任的,而中间的鸿沟并非马歇尔的调停所能填补的。两边都认为马歇尔的介入阻碍了各自的胜利。
在马歇尔离开中国的期间,国共双方因东北问题爆发零星冲突,国民党认为双方的停火协议中并未约束中央政府对东北军队调动的权力,共产党则认为停战协议早已限制了双方的军事行动,因此双方争相将军队调往东北,起初的零星冲突逐渐扩展,甚至升级成大规模战斗。
在苏联完全撤出东北以后,国共双方分别占领权力真空的东北,而也连带产生了许多冲突。原先许多的协议,几乎成了废纸。
1946 年 4 月 18 日,解放军占领了东北的战略重镇长春,而国民党军队则以对长春铁路沿线发动全面进攻作为还击。继占领长春之后,解放军又紧接着占领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双方冲突愈演愈烈。
哈尔滨老火车站
在 1 月政治协商会议之后,根据大会决议,在国民大会还没举行前,国民党应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要在国民政府内部容纳其他党派的代表和非国民党的成员。民政府委员会由 40 名成员组成,其中 20 名为国民党籍,另外 20 名则由各党及社会贤达组成。不过,在另外的 20 席次上,众党派尚未达成共识。
国民党认为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如果掌握了 14 个席次,将会使他们拥有否决权,在政府内会拥有过大的破坏力;而共产党则认为,如果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加总不到 14 席的话,将无法避免政府权力失衡的情况。针对席次问题,双方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共产党因而拒绝在改组政府以前提交国大名单,因此国民党不得不宣布原来定于 5 月 5 日的国民大会延期。
回到中国,发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的马歇尔虽然连忙又针对国共双方提出调停上的建议,但都不被两方所接受。直到 5 月 13 日,已无力停止国共在东北冲突的马歇尔只能黯然离开东北,努力维持华北的局势,并试图阻止国共内战从东北蔓延开来。
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国民党的军队反攻成功,重新占据了东北的战略要地四平街,并进入长春。战局出现转机,在马歇尔再次斡旋之下, 6 月时国共再次达成了停火协议,并展开谈判;然而,一直到停火期限结束时,双方仍未达成共识,因此双方的冲突并未停止。
制宪国民大会:参或不参?由于后来在东北战局上已取得些许成功,国民党对和谈一事并不放在心上,也对于和谈效果感到怀疑。在年初的和谈中,国民党自认已对共产党让步,但却没有获得善意的结果,因此国民党对于和谈并不特别积极,只想设法维持住优势的现状。
1946 年 7 月 4 日,局势稍占上风的国民党宣布将在 11 月 12 日召开国民大会,消息一出,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都宣告将要抵制这个非法大会。马歇尔以及后来也协助调停的美国驻华大使试图组织特别小组来进行协商,但并没有任何进展,国共双方仍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国共双方持续僵持着,在 9 月底,基于两项理由,国民党进军张家口,认为若失去战略要地张家口,苏联或许会迫使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而国民党若能够掌握张家口,将可以限制共产党下一步的行动。
张家口
不过,由于马歇尔施加的压力,因此蒋介石同意暂时停火;然而随着双方交涉破裂,停火期限一过,10 月 11 日国民党分别拿下了张家口与共产党在热河的最后据点──赤峰。同一天国民党正式公告将在 11 月 12 日召开国民大会的消息。
马歇尔调停未果的情况,让中国国内的第三势力的青年党和民主同盟也尝试要为国共两党调停,寻找共同合作的可能性,只是,这些第三势力的尝试终究也以失败告终。
由于共产党担心被孤立,周恩来开始争取第三势力的党派不要参加国民大会,青年党经过党内讨论,最后决定参加国大;而中国民主同盟则出现了分裂,中国民主社会党的张君劢等人决定参加国大;而民盟的其他人则选择抵制国大。
国民党为了争取中共参加国民大会,仍然持续释放善意。11 月 8 日单方面颁布了「无条件且无限期」的停战令,以示政府和平忍让之意。同时蒋介石也发表了一则声明,解释国民大会本该在 5 月 5 日召开,现在已经不能再拖延了,虽然共产党及民主同盟仍表示将会抵制,但还是会保留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在国民大会应出席代表之名额,并希望他们随时参加制宪。
为等待参与的各党派提交国民大会名单,国民大会又延后 3 天召开。最后在 11 月 15 日,职权为制宪的国民大会正式召开,主要参与的政党是国民党、青年党及民主社会党。
国民大会中共 1700 多名代表,在 12 月 25 日通过了包含 14 章节共 175 条的新宪法,并在 1947 年 1 月 1 日颁布。虽然共产党不断指称这是非法的宪法,不过 1947 年 11 月所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还是在 1948 年年中选出了正副总统蒋介石和李宗仁。
1947 年元旦,宪法签署颁布
1947年,解放军逆转的起点在推动国民大会的同时,国民党在战场上也掌握了较多的优势,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的巅峰是 1947 年 3 月,国民党的军队攻入共产党长年以来的根据地──延安。
可惜好景不长,1947 年年中以后,国民党在战场的态势却是每况愈下,而解放军「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以及游击战骚扰国民党军队反而得到相当的成效,加上共产党推动土地改革,因而得到广大无产阶级的支持,使其军队的规模持续成长。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年初,三大战役的失利,更是预告了国民党军队将在国共内战中一败涂地的窘境。
事实上,早在 1947 年 12 月,林彪在东北发起战役就已取得胜利,将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压缩包围在长春、沈阳和锦州等几个无法相互支持的据点当中。1948 年 9 月 12 日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向锦州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而增援锦州的军团都在途中受到共军阻挠,无法驰援。
面对解放军大军压境的锦州,第二天便沦陷了,锦州被解放军占领后,也让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回关内的道路被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因此没有后路可退。面对长达五个多月的围城作战,长春城内严重缺粮,最后守军决定投降,而国民党最后的东北据点沈阳,也在 11 月 2 日被解放军攻陷。
「辽沈会战」的结束,不仅宣告国民党东北全面沦陷,收编了国民党降军的解放军兵力也超过了国民党尚存的部队数量。
辽西会战中,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向锦州攻击
至于关内的部分,在 1948 年 9 月 26 日,陈毅率领野战军解放了济南,下一个目标就是津埔线和陇海线的交会徐州了。1948 年 11 月 6 日,解放军发动了「徐蚌会战」。过了数天,黄百韬的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徐州附近的碾庄,蒋介石连忙下令附近的邱清泉、李弥和黄维兵团解围,但是因为援救的过程中被解放军拦截,因此延误了救援的时机。
11 月 22 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而徐州也陷入险境之中。为了可以在战况吃紧的时候将李弥兵团和杜聿明兵团从徐州往蚌埠撤退,蒋介石下令原本位于蚌埠的黄维兵团北上,收复被解放军攻下的宿县以串连徐州与蚌埠,然而,黄维兵团北进的过程当中却在双堆集遭遇解放军。
结果,同样的窘境又再次发生,从徐州前去营救黄维兵团的杜聿明、李弥、邱清泉兵团被解放军阻挠在陈官庄,而从蚌埠开拔的援军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也一样被解放军阻断了。
1948 年 12 月 6 日,解放军对黄维兵团发动总攻击,黄维兵团惨遭歼灭,而面对受困在陈官庄的三个兵团,解放军并没有急着发动进攻,一面围困,一面重整部队。1949 年的 1 月 6 日,这才下令进攻陈官庄的国民党部队,并顺利歼灭了国民党的三个兵团,徐蚌会战中,解放军再次取得硕大的战果。
在徐蚌会战后期,为避免国民党将华北部队投入会战,解放军在华北也发动了「平津会战」,牵制了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不敢南下。
1949年,从此改变了「台湾」因为东北全境解放,林彪的军队得以自东北战场南下,和华北军团一起向平津地区发动进攻。12 月初,解放军先包围了西边的张家口和新保安,限制了国民党军队向西撤退的选择,接着切断了北平和天津的连结。随后,攻下了张家口和新保安,隔年 1 月,又先后攻下了天津和塘沽。北平面临孤立无援的处境。
面对不断失利的战局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在 1949 年 1 月 21 日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职权。而在蒋介石下野没几天,华北地区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和解放军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时局至此,华北也完全收复。
李宗仁
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不仅失去了东北及华北的统治,也失去了大量的精锐部队。
徐州向来都是南京的门户,徐蚌会战的失利也让位在南京的中央政府开始思考要如何进行搬迁了。2 月 5 日行政院迁至广州办公,南京只留下了代总统办公室。
在蒋介石下野后,上任的李宗仁虽然试图和毛泽东展开和谈,但是谈判过程并不顺利,终究宣告破裂。谈判破裂以后,毛泽东下令解放军渡江,4 月 23 日南京收复,接着华中各地一一收复,杭州、武汉、上海、南昌全被解放军占领。解放军持续向前推进,8 月时湖南、江西、福建也都收复。
1949 年 8 月,美国发布「中美关系白皮书」。该档指出中华民国在国共内战的失败应该归咎于国民党本身,与美国无关。在随后的九月十月,绥远、宁夏、新疆也相继收复。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在解放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又从广州迁往重庆、成都,最后在 1949 年 12 月离开了中国大陆,迁到孤悬海外的台湾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