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五台山便有美景 2024-08-18 02:33:16

2024年8月18日

农历七月十五

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又称佛欢喜日

僧自恣日、报父母恩日

目连启教 世尊宣扬钵和罗饭利存亡 脱苦往西方妙乐无疆 孝行永流芳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思议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依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的重要节日。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遂他用天眼观察世界,却看见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见此情景,悲痛万分,不忍母亲再受饥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刚要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焦炭,无法食用。

目犍连尊者虽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尽办法,始终无法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于是赶紧祈求世尊设法救拔。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娑婆众生积恶造业,罪根深重,若无大福德因缘之力可依仗,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的。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于是依佛陀所教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诚恭敬地奉佛献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力、威神力加庇,终于救度出饿鬼道中的母亲。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从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为盂兰盆节了。

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就有很多昆虫,外出托钵会踩死很多昆虫。因此佛陀就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

农历七月十五是大众结夏安居九十日护持戒法、精进修行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解夏这一天,大家集于一堂,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任由同住大众检举自己行为的过失,若有犯戒则要在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戒体清净,这便是僧自恣日。十方诸佛见到僧众通过安居精进,发露忏悔,更有人通过三个月的专心修持圆满证得圣果,成为众生福田,大畅佛的本怀,因而心生欢喜,故这一天又被称为佛欢喜日。

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非常殊胜的日子,施主于此时供养佛陀和通过供养自恣戒体清净、甚至已证圣果的众僧,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不仅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也能脱离恶道。

由于盂兰盆节蕴含着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佛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曾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佛教以孝为本,为佛弟子,孝亲报恩也最吉祥的事情之一。世之尽孝,无外乎强调养其身体,晨昏省定,敬听顺承。而佛门之孝则不止于此,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还要使父母不堕三途,永出苦轮,更进一步地还须念及过去多生累劫的父母,通过供养三宝和如法修行以期救拔。如莲池大师所著《缁门崇行录》云:“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连以之。”因此,佛法不仅强调孝亲报恩,而且佛法中的孝是超出一般世间孝道的究竟圆满之孝,《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正是这究竟圆满之孝的具体表现。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佛说盂兰盆经》

3 阅读:38
评论列表

五台山便有美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