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复仇母亲,当庭连开8枪为女复仇,检方想严惩,德国民众怒了

时代有个大车轮 2024-03-19 07:01:32

今天要讲的这个事情发生在1981年的德国,被德国媒体称之为——“德国战后历史上最壮观的治安警察案件。”时间虽然有些久远,但是其反映的事情直到今天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主人公叫玛丽安·巴赫迈尔,1950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婚了,玛丽安跟随父亲长大。

但是父亲并没有给她足够的关爱,相反每天却只知道酗酒,对她不管不问,在这样的环境中,玛丽安也逐渐形成了暴躁易怒且叛逆的性格特征。

年轻的玛丽安在恋爱一事上也是极其不顺利,在玛丽安16岁时,他与男朋友生下了第一个孩子,18岁时,她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但由于经济问题,这两个孩子她都没有自己抚养。

一直到1973年,玛丽安23岁时,她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就是最小的女儿安娜,这时,她已经彻底摆脱了父亲的控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她开了一家酒馆。经济自由了,玛丽安决定,这一回,她要自己将这个小女孩抚养长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她们的母女缘只有短短的7年。

1980年5月5日,因为7岁的女儿安娜做事磨蹭,玛丽安便随口责骂了几句,女儿就生气背上书包离开了家。

玛丽安以为女儿去上学了,但到了晚上女儿还没回来,她没想到最后找到女儿的时候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玛丽安万念俱灰,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中。

很快,警方就抓到了杀害安娜的凶手。

凶手名叫克劳斯,是个惯犯,他曾先后两次因为虐待儿童被捕入狱,尤其是1976年,他因为虐待儿童被判处化学阉割,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后,他竟然因为有证据证明他作案时精神病发作,从而获得法院的批准,接受了荷尔蒙恢复治疗。

正是因为接受了治疗,导致克劳斯再次因为欲望开始将魔爪伸向了安娜。

在当天,克劳斯看到背着书包的安娜后,他凭借看小猫的借口,把安娜骗到自己家里,随后对她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虐待和侵犯。

因为担心事情败露,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对安娜痛下杀手,于是他勒死安娜并将她抛尸荒野,之后他还去当地一家知名餐厅吃了饭。

当警察抓获克劳斯时,克劳斯直接承认了自己就是杀害安娜的凶手。他认为,只要自己认罪态度良好,就没什么问题。

得知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被抓获后,玛丽安如释重负,她期待凶手能得到法律的制裁。

可是她低估了凶手的狡猾程度,也忽视了法律的漏洞,事情的发展远远的出乎了她的预料。

法庭上,克劳斯虽然承认杀害了安娜,但是却称自己有精神疾病,而且他还将脏水泼到小女孩身上,声称是小女孩为了钱财勾引他,污蔑小女孩向他索要钱财,激怒了他,才一时冲动。

克劳斯是一个惯犯,面对即将的法律制裁不仅不惧怕,反而百般狡辩,妄想再一次利用精神疾病逃脱法律的制裁。

如此狡辩,气的玛丽安浑身颤抖,克劳斯的每一句狡辩都在深深的刺痛玛丽安的心。

难道克劳斯的狡辩,真的难让他逃脱应有的制裁吗?

还真能。

当时的德国法律对精神病人的确能网开一面,而且处罚极轻。

当时,克劳斯的辩护律师以克劳斯有过往精神疾病,而且克劳斯之前受过化学阉割,造成了荷尔蒙失衡,从而诱发了他的精神疾病为辩护方向,将克劳斯所犯的罪恶都归结于化学阉割带来的副作用。

因此克劳斯的辩护律师建议让克劳斯继续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无罪开释。

写到此,再多写一句,当时的化学阉割技术并不成熟,接受化学阉割的犯人是可以减轻刑罚的,而化学阉割又是可以通过后续的医学治疗逆转并恢复的。

罪犯接受化学阉割后,理论上降低了犯罪概率,但是警方实际上对这些罪犯监控都不到位,这就使得很多罪犯都选择接受化学阉割从而达到减轻刑罚的目的,然后再慢慢通过医学治疗逆转恢复身体,变相的逃脱了法律制裁。

随着十多天的庭审,控方和辩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克劳斯以及他的律师紧紧的咬住身患精神疾病以及他接受过化学阉割这两点不放,最后的庭审走向竟然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

最后,控方竟然遗憾的告诉玛丽安,克劳斯很可能会逃脱法律制裁,希望玛丽安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你能想象到玛丽安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有多么绝望吗,一旦克劳斯被关进精神病院或者减轻了处罚,那就是逍遥法外,玛丽安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当法律,当正义无法制裁凶手时,玛丽安选择自己主持正义,她选择自己审判坏人

1981年3月6日,又一次在法庭,所有人都各就各位时,玛丽安趁着大家都不注意,从怀中掏出手枪,对着站在他前方的科洛斯连开了8枪,瞬息之间,克劳斯就倒在了法庭上,动也不动,与周围人的惊叫声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8颗子弹只是弹夹的极限,而不是一位母亲的极限。

克劳斯,这个恶贯满盈的犯人,当场死了。而杀掉他的玛丽安,亲眼看着克劳斯死亡后,她才顺从地被警方带离了庭审现场。

玛丽安成功的为女儿报了仇,但是此时的她要面对法律的制裁。

玛丽安被检方以谋杀罪指控。谋杀罪是最严重的刑罚,一旦成立,玛丽安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当玛丽安被以谋杀罪指控后,德国民众怒了。德国民众开始时声援玛丽安,仅仅一个星期,玛丽安就收到了25万马克的捐款

大家纷纷表达自己对玛丽安的支持,同时怒斥法律的不公。当时的媒体称,玛丽安“分裂了德国”。

因为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称她是德国的“复仇之母”,对他大力支持,另一派则认为她虽然值得同情,却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犯。

这其实是关于复仇合理性的争议,正义行为和危险私刑的争议。

玛丽安的律师也被积极为玛丽安辩护称,称女儿离世后玛丽安的精神失常,随身携带枪支,也是因为德国的治安不好,用来防身用的。

经过三个月的法庭辩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德国法院也不敢重判玛丽安,1983年3月2日,玛丽安以过失杀人和非法持枪罪,被判入狱6年。

不过,在服刑的第三年,她便被提前释放。

玛丽安在出狱后引起了德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玛丽安似乎并不想博取这种关注,因此出狱后的几年,她生活地比较低调,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太大的水花。

直到1995年,玛丽安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坦然的表示,自己当初杀死克劳斯,并非过失杀人,而是有预谋的,在杀死克劳斯之后的数年间,从来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也从来不后悔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玛丽安会在多年后坦诚自己的动机呢,因为此时的玛丽安已经身患癌症,自知时日无多,所以才向大众公布了自己的心声。

1996年,玛丽安因为胰腺癌去世,在去世前她留下遗愿,希望死后能够葬在女儿旁边,母女俩最终以这种方式团聚了。

玛丽安复仇的案例,直到今天都具有重要意义,就是为什么有的穷凶极恶的罪犯,能利用精神疾病逃脱法律的制裁,为什么要逼着一个母亲亲自主持正义,法律的漏洞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堵上。

法律的目的是惩恶扬善,但是如果不能严惩恶人,那法律精神何在?恶人利用法律漏洞逃脱惩罚,而善良的人却因为法律不能私自报仇,那岂不是更加纵容了恶人。

善良的人选择以暴制暴,终究不是最明智的行为,但是当法律不能维护正义的时候,善良的人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这个事件,成为了德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同时也促成人们对于法律、正义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考。

0 阅读:1

时代有个大车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