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段子还是真事,当年德国把桑塔纳定价10万在中国出售,而中方却要求定价20万,现在风水却反转了,出口德国的比亚迪中方定价1.5万欧元,德方却要求3.4万欧元,真是风水轮流转呀。
比亚迪海豚出口到德国,当时中方团队建议零售价1.5万欧,德方团队却坚持定价3.4万欧。
中方团队不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不对自己人好一点。一万五千欧的价格非常非常亲民了,而三万四千欧可是高出不少了。
虽然说中方是这么建议的,但出口了的定价权是人家的,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当然这个高价钱卖出在也显得比亚迪高大上。
读到这里,有些网友是不是有点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对的!你没有看错,这个桥段在当年的桑塔纳身上也经历过。
桑塔纳的故事始于1983年,当时中国决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外国汽车公司进行合资生产。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应运而生(传说本来是选日本丰田车的,这是另一个故事),为合资项目提供了首款车型——桑塔纳。
这辆车是大众帕萨特的第二代车型,通过全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上海汽车厂试装。然而桑塔纳在国内的定价却是一个复杂又奇异的故事。
最初德国大众建议售价为8万元人民币,这已经是当时很高的价格了,要知道当时工人的工资也才五六十块钱呢,买一辆桑塔纳至少不吃不喝十年。
然而,首批桑塔纳却以20万元以上的价格销售,成为当时稀缺的奢侈品。至于这个价格是有关部门的主意,还是经销商的主意已经难以理清楚了。
也是因为这个价格多,让当时的群众和现在的网友议论纷纷,基本上是在两个方面议论得多。
有人说当年的桑塔纳被卖到20多万块钱,完全是当年的经销商们昧良心提价的,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纯国产车,其他国家的车也还没有进来。
这独一份的利益当然由他们说了算,传说这价格都把德国人惊呆了,他们不相信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也有人说这是有关部门定的价格,说这是为了保护国产汽车,如果进口的小车价格偏低的话,对当时刚起步的国产车冲击太大,毕竟当时的国产车在质量,性能,外观等方面远不及外国车。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得是现在出囗到徳国的比亚迪真实的比国内的价格高,而且不止德国,在外国都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风水轮流转呢?
想当年为了我们的民营车企有生存的土壤,特别把进口汽车的价格提高,然后国内车企才底在低价销售,才能慢慢的积累技术,追上西方国家的车企水平。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车企不但没学到人家的关键技术,反而技术越来越有代差,也就是说在油车上我们很难追得上他们的水平了。
如果还想在车企上做,怎么做才应赶上并超过他们呢?
这就得另辟蹊径了,油车这条路不行,我们就从另一条路走,于是新能源车应运而生,这也是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差不多的时间里展开竞争。
凭借着我们国家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市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出现了,并经过市场的验证,终于在这一赛道上成功。
并不是我们不行,而是以前在很多行业失去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如果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同台竞技,我们不比谁差,甚至会更好。
新能源车就是例证,在这个领域不论是车的电机,电池,还是车的外型,内饰都是很好的。
在价格上面也实现了国内价格优于国外价格,就拿上面岀口德国的比亚迪海豚比较就知道了。
比亚迪海豚在国内的定价是9.98万块起,而到了德国是1.5万欧起,按现在的汇率1:7.832算,就要12万元人民币左右了。
如果再按德国的经销商说的3.4万欧元的话,那就要人民币26万左右了。
他们提高售价不管是商人为利,还是保护本国车企,反正都是演绎了一场反转的汽车售卖史。
这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付钱,定价要考虑关税、本国产业链、售后维保、维保零部件费用等综合费用,而不是你看到的成本。
是为了让你卖不出去!
舔狗一个。你把关税。运输费。利润提成算上看。欧洲的工资可不是中国的工资
售到欧洲的能源汽车,电池必须拉回生产国进行分解和处理;因为能源汽车所有产业链都在中国,他们无论怎么做都离不开我们的产业链,与其做组装工厂 或者研发,自己再建立产业链体系;不如直接设置堡垒,制约我们发展~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