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吃断头饭,官府为什么要放一块腥臭生肉?

和仨聊 2021-09-09 13:12:20

从古代起,人们就奉行此而伟大的理念。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对死者进行厚葬,对死者进行最大的礼仪。为什么这么重视死者?主要是因为人们尤其是古代人对生命的敬畏。众所周知,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并没有像我们如今的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以基本上生一场大病,一条生命就会丧生。

至春秋战国时期,帝王重视民情,后至春秋战国,帝王注重仁政,关怀民生,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朝代施行仁政,以体现皇帝的大爱。众所周知,古时候就有死刑,那么死刑是怎么执行的?

每一个王朝都有死刑,对于死刑的判决也是非常谨慎的。第一是通过当地的衙门判决,衙门判决后会上报,再由上一级部门作出判决,如果上级部门准许,整个案情就算完了。

只等犯人被判完,与现在的法庭判决一样,这是从低级法院开始,然后是中级甚至高级的判决。整件事都很谨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别人有冤情。

也许许多人听过秋后问斩这个词吧,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很简单的理解就是在秋分后问斩,仔细的理解它的含义,你就会发现这个词是在强调时间和自然法则。一是给足够的时间让有关部门核实,核实无误后才能认定真的行刑。

二是根据自然规律,秋天可以说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在这个时候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也算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刽子手一定要稳准狠,一刀下去必斩其头。

但仔细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死刑犯并非像电影一样被砍下头颅,而是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因为在古时死者的身体残缺也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对即将死亡的死刑犯来说要尊重他们的生命,也是最后一餐。了解历史的朋友也应该知道死刑犯们一般都会在最后吃上一顿美餐,这就是所谓的断头饭。断头饭的这一做饭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此后这一做法被许多国家采纳,都为死刑犯所采用。

所以断头饭的奢华程度一直存在,据说当时一顿饭要花五千铜钱。一开始执行,死刑犯肯定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但一人一人地走了,死刑犯看到这样的一顿饭,就会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此之后,断头饭在好酒好肉的基础上又加了血腥味,这种古怪的做法当然是源于封建思想。古代人认为人死后都会魂飞魄散,灵魂会进入阴曹地府,要进入阴曹地府也不那么容易,要经过好几道手续,其中包括走上奈何桥,经过孟婆的考验。

传说孟婆身边有一条狗,而且这条狗和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是孟婆,经常给一些过桥的人刁难。事实上,有这样的传说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而来的。

历史社会上有许多狗腿子,借主子之名,欺压良善。当时社会上这种人没有人敢反抗,只能乖乖地听从,要走进狗这一关,怎么办?

所以人们想到了拿一块儿肉来吃,到了孟婆处扔掉生肉,这样就可以过去。远古时期,人们对生肉的重视远远超过一顿美餐,在临死时,只要能看到饭菜里有这东西,心里就多了一丝淡定。此后这一做法逐渐为其他国家极大一同所采纳,并逐渐扩展至此。

相反,到了宋代,官府甚至还规定端头饭不能少于5000文的铜钱。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来看,这顿饭确实很豪华。但对于大多数死刑犯来说,一看到这些豪华大餐,就知道自己快要赴死了,根本没有心思和胃口来享用这最后一餐。

此后,随着朝代更替,断头饭中所包含的东西也是越来越有讲究,官府之后在断头饭中不仅会给死刑犯们摆放着各种大鱼大肉,还会在大鱼大肉旁放上一块腥臭无比的生肉。这一奇特的习俗其实源自民间传说。

传说人死后灵魂出体,黑白无常会将他们的魂勾到阴曹地府,而孟婆也是在阴曹地府,她的身边有一条极其凶恶的狗,还时常捉弄投胎灵魂。

若将其具象化,就是身旁的狗腿子,借着主人的权利,向他人收取贿赂,他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必然产物,官场上更是屡见不鲜,但谁敢反抗呢?所以人们只能乖乖的认命交过路费,才在最后一顿饭中放着一块腥气十足的生肉。

0 阅读:171

和仨聊

简介:一个专注于个人爱好的自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