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用中成药的正确服用指南,一文全知晓!

周大说知识 2024-07-06 02:30:02

在中医药的宝库中,有许多经典的中成药因其显著的疗效而备受青睐。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血府逐瘀丸、柴胡舒肝丸、逍遥丸、归脾丸、玉屏风颗粒、生脉饮、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这十种中成药的方解、功效用途以及用法用量。

一、金匮肾气丸

1. 方解: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组成。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泽泻、茯苓、丹皮利水渗湿泄浊。桂枝、附子温补肾阳,牛膝、车前子利水通淋。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功。

2. 功效用途: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3.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 4 - 5g(20 - 25 粒),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2 次。

二、参苓白术散

1. 方解: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2. 功效用途: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6 - 9 克,一日 2 - 3 次。

三、血府逐瘀丸

1.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共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四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2. 功效用途: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 - 2 丸,一日 2 次。

四、柴胡舒肝丸

1. 方解:柴胡、青皮(炒)、陈皮、防风、香附(醋制)、枳壳(炒)、木香、乌药、姜半夏、茯苓、桔梗、厚朴(姜制)、紫苏梗、豆蔻、甘草、山楂(炒)、神曲(炒)、槟榔(炒)、黄芩、薄荷、大黄(酒炒)、当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五灵脂(醋炒)。方中柴胡、青皮、陈皮、防风、香附、枳壳、木香、乌药疏肝理气,解郁止痛;半夏、茯苓、桔梗、厚朴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紫苏梗、豆蔻宽胸利膈,行气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化积;黄芩、薄荷清解郁热;大黄、当归、三棱、莪术、五灵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舒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

2. 功效用途: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 丸,一日 2 次。

五、逍遥丸

1. 方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2. 功效用途: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8 丸,一日 3 次。

六、归脾丸

1. 方解: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茯苓、木香健脾理气;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

2. 功效用途: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8 - 10 丸,一日 3 次。

七、玉屏风颗粒

1. 方解:黄芪、白术(炒)、防风。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为佐使。诸药合用,补中有疏,散中寓补。

2. 功效用途: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3.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5 克,一日 3 次。

八、生脉饮

1. 方解:红参、麦冬、五味子。方中红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

2. 功效用途: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0 毫升,一日 3 次。

九、知柏地黄丸

1. 方解: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降火。

2. 功效用途: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3.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 6g,小蜜丸一次 9g,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2 次。

十、补中益气丸

1. 方解: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2. 功效用途: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3.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 9 克,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2 - 3 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使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同时,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些中成药的服用方法,祝您身体健康!​​

1 阅读:50

周大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