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铁城车床历史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段几乎空白的历史

新知很多科技情 2024-03-17 00:06:36

我第一次见车床,已经是数控车床了。在我的认知里,车床都是伺服电机驱动、数控系统控制的多轴联动,我一直以为车床最初的样子就是这样的,直到我在日本西铁城公司的车床博物馆看了100年前的车床。

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科学家发现了电,然后用没电代表0,用有电代表1,这就是计算机里的二进制,然后就有了汇编语言,最后就是类似JAVA的高级语言。

我们没有经历0-1的发明阶段,我们现在看到的汽车、飞机和车床等都是人家历经百年之后的成熟产品,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而且也应该被记载下来。

下面让我走进日本西铁城精机轻井泽本部的Cincom Miyano 车床历史馆,车床进化的足迹,传达出技术人员们的梦想。

1. 1931~1962年制造 主轴箱固定型凸轮式车床 AL-1

1930年,日本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成立之初,就作为钟表生产的机械制作部门启动了机床事业。1936年5月,在西铁城时计田无工厂,作为“精机部”,由约50名人员担负了机床的制造。目前可以说是机床制造商的出发点的本机就是当时制造的,从制造初期就开始外销,并长期在工具部门使用。

2. 1938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凸轮式车床 B-0(AB型)

1930年代初,钟表部件都是用瑞士产的机械加工的,但是由于价格高而且买不到,所以谋求自制机械。1937年,作为钟表部件、仪器及其他精密部件加工用,开发了3种型号(B-0、B-2、B-1)。第二年(1938年),开始了作为AB型车床的基础的B-0(AB-0型)的生产。这是一种从设在顶棚上的天轴获得驱动的小型车床,轴承使用双锥形淬火钢制成,采用了间隙调整功能,实现了高速旋转等,采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能完成高精度加工。

3. 1950~1984年制造 主轴箱固定型凸轮式车床 AL-S32

本机采用了Spencer型中央控制方式的简单的结构,是将凸轮轴旋转1周360度分成“100份”(100分割)的宫野独自的锯齿形,能简单地进行凸轮的对位。本机当初是作为打火机锉轮的1次加工机而为了自己使用而开发的,但是却闻名全国,1950年8月作为第1号商品出厂,成为今天的宫野机械的基础。

4. 1954~1960年制造 主轴箱固定型凸轮式车床 ALS-B16

本机作为宫野第一台具有转塔的机型,成为万能型系列的基础,它除了垂直轴式转塔外,还能自动进行主轴速度调整及旋转方向的变换,所以作为最适于螺栓、螺母制造商的加工螺纹的机型而在全国畅销。

当时的“宫野锉刀制造株式会社”公司名称已与要求生产车床的客户不相称,公司决定在制造锉刀的同时,并行地制造车床,它就是成为改称“株式会社宫野铁工所”的契机的1台机器。

5. 1957~1970年制造主轴箱移动型凸轮式车床C-7

作为西铁城集团的公司内部设备,目前仍有许多台机械在运转。具有以导套为中心、放射状地安装工具的刀架,由于长向和径向的运动用分别的凸轮控制,所以不使用成型工具,能够切削复杂的形状。如果安装3轴附件,还能加工端面的孔。

6. 1959~1970年制造小齿轮自动切齿机P-0

用切割刀对钟表用的小齿轮进行切齿的切齿机。将用仓斗等供给的坯料通过粗、中、精3枚切割刀进行自动切齿。对西铁城时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姊妹机有P-1大型小齿轮切齿机。

7. 1961~1979年制造小型万能磨床FG-3

是旨在对小件精密部件进行高精度表面处理的万能磨床,其特长是操作简单。在西铁城的工具部门,主要用于对冲压部件的磨削。由于它只需更换砂轮法兰就能进行内磨/外磨的变更,所以能用单卡盘简单地进行内径/外径的磨削。其姊妹机有大型的TG-2和TG-3。

8. 1962~1971年制造小齿轮组装固定机CS-1

通过该机械的开发,钟表模块的自动组装实现了大幅度的高效化。1970年代前后,在西铁城的机床事业中,是与Cincom相辅相成的自动组装机“Synecton”、电子部件插入机“Board Packer”的鼻祖的机械。

9. 1970~1996年制造 多轴自动车床 MT4-B12

作为第一台纯国产(日本)多轴自动车床,本机是以低价格、省空间、使用方便为概念,面向中小企业而开发的。

通过顶置凸轮轴结构实现主体的小型化,再加上取得专利的背面加工用的拾取装置,实现了任意位置的工件夹持,进而还能通过电磁离合器进行进给的切换,大幅度提高了使用方便性。1971年被财团法人机械振兴协会授予第1次面向中小企业的“自动化机械开发奖”。

10. 1971~1982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NC自动车床 D-16

1968年,作为钟表部件加工用的公司内部试制机,开发了XB-16。1971年根据用户的要求,作为能选择FANUC、OKIPATH、MELDAS、TOSNUC、NEDAC等NC的D-16开始销售。1970年1月,向日本Miniature Bearing株式会社(现在的美蓓亚株式会社)交付了值得纪念的1号机。第二年2月开始向欧洲出口,第三年5月开始向美国出口。另外,本机是以“Cincom”冠名的首台机械。

11. 1977~1981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NC自动车床 E32

针对车削加工后的十字孔开孔加工及铣削加工等对二次加工的难度感到烦恼的用户的需求而诞生的复合加工机。只要夹持着材料的主轴箱移动,用导套支撑着进行加工,就能完成高精度加工,这一特征能在复合加工中实现。可在有16个面的工位上安装车削工具及二次加工的刀架。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2. 1978~1983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NC自动车床 F-25

是一种10个刀具站的具有垂直移动型转塔头的NC自动车床。转塔头因其独特的形状而被称为钻石头,通过伺服驱动的高速分度,缩短了停机时间。源于垂直移动结构的内部广度和源于高刚性的重切削性能是其两大特长。

13. 1980~1985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NC自动车床 F-12

在全世界率先搭载双转塔的NC自动车床。在由2根导杆支撑的刀架上,搭载着2个转塔,在一个转塔加工期间,另一个转塔进行工具更换,大幅度地缩短了工具更换时间。再加上交叉加工、铣削加工等复合加工功能,因其生产性和灵活性,在当时的自动车床市场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4. 1983~1985年制造 主轴箱固定型NC自动车床 BNC-75Ⅱ

本机是以对凸轮式自动车床进行更新换代的概念,对6角转塔和φ34mm主轴进行NC控制的具有最简单的机械结构的小型棒料和卡盘车床。

由转塔的高速分度和热变形少的套筒式精密主轴、一体铸造的高刚性床身组合而成,因为高度的基本结构和良好的操作性,成为代表宫野的畅销的“BNC系列”初期的代表机型。

15. 1986~1988年制造 主轴箱移动型NC自动车床 F25(3F2/3F3)

本机保持了F-12受到高度评价的斜式双转塔结构和移动型导套的构成,将最大加工直径扩大到了φ25mm。标配了与主轴同步旋转期的旋转导套,通过弧齿盘提高了转塔刚性。还因颠覆了迄今为止对机床的印象的设计和色调而受到好评。

人类科技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出现质的飞跃,人类在这两三百年的发明创造远超之前的几千年,这个时间的科技史值得学习和体会。

0 阅读:1

新知很多科技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