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扮千年,美伴一生”的福建蟳蜅女,个个还都是家庭主心骨

浩贤看旅游 2023-09-20 06:12:16

在福建泉州的晋江入海口,有一个独特的千年小渔村蟳蜅(xun pu),它三面环海,是一个以捕捞业和滩涂养殖为主的沿海渔村。

蟳蜅村位于古刺桐港畔,曾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蟳蜅村生活习俗中留下了不少海洋文化的痕迹,千百年沉淀下来最典型的海洋文化符号就是“簪花围”和“蚵壳厝”。

蚵壳厝

蟳蜅女的头饰被称为“簪花围”。日常生活里,蟳蜅女将头发往脑后梳拢好,扎上红头绳,盘成近似圆形的发髻,中间横插上骨簪、牙筷、金簪等再把一二串已经串好的朵朵鲜花(事先将一朵朵鲜花串好)、人造花绕发髻装饰起来,形成“簪花围”。

用鲜花装点生活和自己,是蟳蜅女传承千百年特有的习俗,蟳蜅人对花的喜爱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碰上喜庆时刻,他们整个头髻周围五颜六色的鲜花形成层层叠叠,缠缠绕绕的特殊风致,成为花团锦簇、艳丽芬芳的奇特景观。

男女青年订婚时,男方要向全村亲友(包括女方)分送鲜花(每户2—3串)和熟花;结婚前,男方需备上成千串鲜花、熟花分赠全村妇女。

过年时,新娶媳妇的婆婆在过年的前几天要买3到5串鲜花给新媳妇戴,称之“新娘花”;

蟳埔人的“过夜饭”都会在盛满的白米饭上放两个熟鸡蛋,插上几朵鲜花。

女孩“及笄”之龄(15岁)仪式,蟳蜅人非常隆重,外祖母要向女孩赠送花头饰、服饰和布匹等。

结婚的蟳蜅妇女则在头部装饰上大下功夫,将头发梳好盘在脑后,绾成一个圆髻,梳成“田螺头”。再横着插上发簪,把一串串鲜花串成花环,将发簪装饰起来,色彩绚丽美观。

蟳蜅女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素馨花、山茶花、玉兰花、菊花、夜来香、含笑花、粗糠花等品种繁多,依季节变化而不同。

据传蟳埔女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等,是来自南宋时阿拉伯人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的私家别墅“云麓花园”从西域移植而来,延续至今,洋溢着异域文化的气息。

蟳蜅女虽然爱花如命,但她们并不娇弱,骨子里更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品德,生男孩、造大船、起大厝三大蟳蜅喜事处处都有女子麻利、勤快的身影,成为家庭的主心骨。

自古蟳蜅女从不缠脚,男人出海捕鱼,她们织网挑鱼,抚养子女,洗衣做饭,嫁女娶媳,近海滩涂上养海蛎、种海蛏,在滩涂上劳作。

蟳埔女个个是经商能手,泉州各农贸市场上随处可见头扎“簪花围”的蟳埔女。

蟳埔女多从事内海养殖和捕捉鱼虾、到市场摆摊卖海鲜,她们个个精于心算、善于经营,形成独具特色的“蟳蜅阿姨鱼档”。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同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她们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世代辛劳,形成了一道传承千年的独特民俗风情。

蟳埔村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独有的传统特色建筑,更被国家非遗中心认定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

蚵壳厝指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

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据考证,蟳埔蚵壳厝所使用的大蚵壳产于非洲东海岸,最初海上丝绸之路出海贸易的货船返航时,由于货物有限,船员们就将散落在非洲东海岸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蜅海边。

元末明初,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屡遭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蚵蚵壳厝的墙壁厚度一般有36厘米,是一般红砖厚2倍多,十分坚固,闽南俗话所称“千年砖,万年蚵”。

蚵壳厝抗风防水、冬暖夏凉、墙体坚固等特点,极适宜海边多风潮湿的气候环境。

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伴一生的蟳蜅女更让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正是千百年来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一代一代的坚守堆积起来。

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美遗文化,分享好听、好看、好玩、好奇的中国文化遗产故事,期待你的持续关注!

0 阅读:1

浩贤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