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付款60%才能买车轮,印度高铁建设遇阻,中国为何充满戒心?

神奇的自然研究仕 2024-09-20 16:47:35

数据不会撒谎,2022年,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再一次成为焦点:为了推动国内高铁建设,印度不得不从中国购买3.9万个车轮,而代价是先支付60%的合同款项。

这个看似普通的交易,背后却暗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纠葛。

中印高铁交易的缘起与背景

2022年,印度的高铁梦差点被卡在了车轮上。原本呢,印度是找了乌克兰帮忙生产高铁车轮,但谁能想到,俄乌打起来了,乌克兰自己都顾不上,哪还有精力给印度造轮子?

印度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把目光转向中国。毕竟中国在这方面可是大哥级别的,不光技术牛,速度也快。可中国这次不傻,直接要求印度先付60%的定金才肯干活。

这事儿搁谁都得警惕点,毕竟印度的信用历史可不咋地。要说之前也不是没合作过,可那信誉真心让人不敢恭维。于是,中国这边索性就给印度下了个硬条件:钱先到位,轮子才能动起来。

这种做法也算是对印度过去不靠谱的行为留了个心眼。之前印度可是和不少国家合作过,但最后都是鸡飞蛋打,没少让对方吃亏。中国这回也是吸取了教训,索性一开始就把条件讲明白了。

日本高铁项目的失败教训

其实印度这高铁项目,早就不是头一回搞砸了。当年,日本拍着胸脯说要帮印度修高铁,条件好到不行——5万亿日元的低息贷款,利息低得跟白捡似的,50年才还清,妥妥的“无息分期”大礼包。

而且日本还说,整个高铁从技术到设备,统统包圆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新干线技术。

印度当时一听,这条件这么香,哪能不心动?于是就把合同签了。可谁能想到,印度这边出了个大难题——让日本人自己去征地。

这地还不是一块两块,是整整1400公顷!要知道征地这事儿在印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结果从2017年开始,搞了四年,才刚征到个边边角角,连1%都没完成,进度慢得让人怀疑人生。

后来,日本人看这情况不对,想说要不先搞个500公里的试试看吧?结果地没征好,钱倒是花得飞快,印度人干脆说贷款都用完了,全砸补贴上了。

这让日本人直接傻眼,堂堂一个高铁项目,搞了六年,居然只修了10公里。到最后,日本人也扛不住了,只得撂挑子不干了。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自信

要说中国这几年在制造业上怎么崛起的,那可谓是一场“逆袭”之路。还记得当年咱们是世界工厂,啥都能造,可关键技术全被外国人攥着,我们只能赚点辛苦钱糊口。

但中国人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真不是吹的,这些年咬着牙搞研发,从手机到飞机,从高铁到电动车,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咱们先说说华为这事儿,当年美国对华为下狠手,芯片断供,操作系统封杀,可以说招招见血。但华为不怕,自己搞芯片,自己整系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还有C919大飞机,这是中国自己搞的第一架大飞机,从设计图到首飞,再到现在的运营,走过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虽然现在还有不少挑战,但前景相当乐观。

再说咱们的高铁,几年前中国的铁路系统还挺落后的,可现在中国高铁可谓风靡全球,不光速度快,服务还特别到位,技术上更是顶呱呱。

京沪高铁、雅万高铁,这些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速度的代名词。雅万高铁开通后,印尼人都乐坏了,不只出行方便了,经济也带动了不少。

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制造不再是那个“世界工厂”,而是迈向了“世界智造”。咱们有了自己的技术、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全球市场上,腰杆子也硬了起来。

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挑战

说起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名声”,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很多国家和企业都被它坑过。咱们先聊聊比亚迪的故事。

当时比亚迪看上了印度这个大市场,准备大手笔投资10亿美元建汽车厂,想着在印度干一番大事业。可谁知道,在交付1000辆电动公交车的时候,印度那边开始搞幺蛾子了。

比亚迪说得很清楚,咱们得先把钱付清了,我这边才能发货。但印度就是不同意,坚持要先发货后付款。

为这事儿,两边谈了好几轮,最后比亚迪也烦了,直接说算了,不干了,咱撤退,不跟你玩了。这一来一去,比亚迪及时止损,算是明智的选择。

不光比亚迪,像小米、vivo这样的企业在印度也是被搞得够呛。印度不是这个要求就是那个限制,搞得企业一个头两个大。更有甚者,印度还以各种理由冻结了小米好几亿的资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让世界各国对印度的商业信用打了大大的问号。也难怪中国这回卖个车轮都要先收60%的定金,不然万一又被印度耍了,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未来的合作前景与风险

尽管印度的“信用黑历史”让不少企业心有余悸,但话又说回来,印度这个市场的诱惑力也真不是盖的。

14亿人口,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年轻人,这年轻人可都是消费的主力军。对任何企业来说,放弃这么大的市场,确实有点不甘心。

不过想在印度做生意,光看市场潜力可不行,还得过政策不透明和办事效率低这两关。

这些年,印度在吸引外资上虽然表现得很积极,但经常是“口惠而实不至”,政策朝令夕改,效率又慢得让人抓狂,这些问题都让不少外企在印度吃了不少苦头。

中国企业也不是没想到这些,所以在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时时刻刻留个心眼。比如有些企业会选择分批交付,像比亚迪那样谈判几轮才敢做决定,就是为了降低风险。

即使看上去印度市场“遍地是黄金”,但要真想从中分一杯羹,得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其实中国企业也明白,跟印度合作风险大,但利益也大。只要把控好风险,稳扎稳打,未来还是能有不少机会的。

毕竟欧美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印度这种新兴市场是少有的增长点,错过了可惜。

结语

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只要中国企业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严控风险,那么即使面对印度这样的复杂市场,也能从容应对,实现长足发展。

0 阅读:0

神奇的自然研究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