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掐丝珐琅集锦鉴赏(二)

杞棠鉴藏 2024-01-11 08:58:24

清乾隆 錾胎珐琅花卉蝠纹方凳

年代清乾隆

尺寸50*50*51.5cm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各式铜胎珐琅器在装饰和器型上都有不少突破,清乾隆朝宫廷造办处的掐丝珐琅器制作,大到宫廷礼器、陈设,小到文房用品、生活用具。尤其广泛制造大型器具,比起之前多为制作小件,难度大增,既要有大型窑炉配合,还要对烧造技术充分掌握,使硕大铜胎加热后不会变形,釉料呈色也要求一致。 方凳精铜为胎,形制方正宽大,器形规整,厚重敦实。束腰,方形腿足,挺拔修长,腿足上舒下敛,过渡轻微自然,营造出轻盈之感,至底收俊俏的马蹄足。整器表面纹饰以錾胎珐琅工艺制作,以红、黄、绿、蓝、白等诸色珐琅釉彩填饰缠枝花卉纹及蝠纹,纹饰錾刻精细,色恬静而淡雅。纹饰典型的清宫制式化特征,左右对称,风格古朴又不失时代感。整凳结构精巧,造型平稳,样式洗练而纯净。细节打磨精纯,显得格外沉静端庄,典雅高贵,且造型较为少见,值得藏家宝爱。 清代宫廷家具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很多其他门类的工匠参与其中,这样既能使家具富于变化,又能满足皇家独特的审美情趣,但往往制作一件家具费用颇高,需调集各门类工匠的力量方能完成,尽显皇家之奢华。 同类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 珐琅方杌”,与本品如出一辙,可兹比较。另一例,Peter Moores爵士旧藏有一对掐丝珐琅瑞蝠纹方凳,曾售于伦敦苏富比11月拍卖会,编号316,(伦敦苏富比,2019年11月6日,lot316),以293750英镑成交。可做参考。

清乾隆 掐丝珐琅仿古夔龙纹鼎式炉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9cm

清代追摹古风到乾隆年间达到高峰,这时宫廷常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运用到珐琅器的制作中。虽然仿古器物多有所本,但与珐琅结合后,创出另一番别样的艺术特色,也开创了珐琅器仿古器型的滥觞。此件掐丝珐琅仿古夔龙纹鼎式炉既是乾隆时期“范铜取古型”后,结合时下之吉样化裁而成。 此炉形采青铜三足鼎造型,沉稳敦厚,雄浑静穆。器身以精铜为胎,胎体厚重,上下分为炉盖和炉身两部分,均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以深蓝、黄、白等珐琅釉色装饰,掐丝施以夔龙纹图,错落有致,纹饰繁复,置构井然。炉身上设圆盖,盖顶置铜鎏金喇叭形捉手,錾刻回纹,盖钮内侧掐丝珐琅饰拐子龙纹及涡纹,华丽至极。炉盖掐丝珐琅饰夔龙纹及连绵不断回纹;炉身以凸起鎏金弦纹分隔,自上而下分别饰夔龙饰,如意云头纹,底饰菱花锦纹,于规整之中彰显韵律之美。颈部两侧设鎏金兽首衔环耳,錾刻工艺水平精巧,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承简化三兽足,圆润鼓凸,踞地有力,掐丝珐琅饰兽面纹及夔龙纹。整器横竖分明的夔龙纹与弯曲翻转的如意云头纹、菱花锦纹妙地结合在一起,增添几分柔和,避免了线条呆板僵硬,又恰当地凸显了纹饰的硬朗、挺拔。 通观此炉,造型规整,胎体厚重,鎏金耀目,釉色纯正,尽显皇家宫廷器物之华贵威,明显属乾隆本朝作品。根据腹部的夔龙纹,本拍品显系模仿三代青铜器的经典纹样制作,当属乾隆仿古佳作。极可能为清代皇宫内的重要摆设,弥足珍贵。

明早期 掐丝珐琅白地葡萄纹鼓式炉

年代明早期

尺寸直径11cm

本品造型敦雅可人,呈鼓式,口底大致相似,敞口微敛,弧腹至底渐收,下承三蹄形足。造型小巧别致,线条圆润流畅。口沿及底足均以鎏金金装饰,光辉璀璨,莹泽耀眼。炉身单线掐丝珐琅工艺装饰,以白色珐琅釉作为底色,施以墨绿、深紫、红、浅绿等珐琅釉掐丝填绘纹饰,给人一种清新而淡雅、高贵又沉稳的感觉。少许的红色、黄色珐琅釉色凭添不少活跃,使整体色调不至沉闷。紫色和墨绿颜色深邃,质地透明,似翠玉、像紫晶。这一经典配色,在这段时间极为盛行。 炉身腹部作葡萄纹图案,茎叶下垂,叶端衔挂数串葡萄果实,葡萄颗粒均匀饱满,填以透亮的紫色珐琅釉。其间掌形的葡萄叶由墨绿渐至浅绿及红,如挂满秋霜,寓果实成熟之际,可谓用心。其间枝叶蔓蔓,翻折弯卷,交错陈布。且金线于勾勒轮廓的同时,亦作单线布于空疏之处,更使画面繁密华美,呈现灿烂艳美之气,更具装饰意趣。整件炉器色彩艳丽,且其图绘题材富于生活自然气息。 葡萄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葡萄纹在中国出现也非常早,到了唐朝已经非常的盛行,大量出现在铜镜、金银器上。明早期瓷器、漆器和珐琅器亦喜欢装饰葡萄纹。本品小巧精致,掐丝精细,花纹流畅,釉色亦较为透明感,尤以紫色釉为佳,具有明代早期掐丝珐琅的特点。

清乾隆 錾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一对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9.5cm*2

双方框“子孙永保”四字楷书刻款 清初宫内设立珐琅作,专门研发珐琅器,沿袭明代规范,但品种单调,以小型器物为主,且质量不佳。到了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各式铜胎珐琅器在装饰和器型上都有不少突破,并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清乾隆朝宫廷造办处的掐丝珐琅器制作,大到宫廷礼器、陈设,小到文房用品、生活用具。这些作品的特点为造型规范、色彩绚丽、花纹工整、镀金厚重、做工考究、精益求精,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这些珐琅器既满足了乾隆帝的精神需求,又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愈发显现出珐琅器的艺术魅力。 本品錾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成对,流传至今,极为难得。以铜为胎,敞口,弧腹,圈足。以錾胎与掐丝珐琅技法制成。口沿饰一周变体夔龙纹,碗腹以天蓝珐琅釉为地,以红、黄、绿、宝蓝等诸色珐琅釉饰四组宝相花纹饰,间以錾刻四处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錾刻“万”“寿”“无”“疆”四个鎏金篆字,并填宝蓝色珐琅釉。底部錾刻鎏金一周莲瓣纹,圈足内正中錾刻双方框“子孙永宝”四字二行篆书款。整体纹饰艳丽,金色明亮,工艺精湛,造型端庄,极为珍贵。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80寿诞。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万寿节是清代的一大盛事。早在数年前,乾隆皇帝就指派阿桂、和珅、刘墉、福长安等大臣总办庆典事宜。为了这次寿宴,乾隆皇帝给宫廷造办处下旨,让他们特制一庆寿器具。乾隆时期所制艺术品可视为皇帝本人艺术品位的反映,乾隆时期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丽繁缛。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宫廷造办处不负厚望,在接到到谕旨后,精心设计,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从此诞生。本拍品就是这批御制器物之一,做工精美富丽,寓意深刻。 由于高度重视,乾隆亲自参与纹饰、文字的设计选定,采用了象征皇权的夔龙纹、缠绵无尽的缠枝莲纹,吉祥的佛教莲花瓣纹。八旬万寿秘藏碗底掐丝珐琅勾莲纹《万寿无疆》碗底刻“子孙永宝”字样,其中“宝”字,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将“王、八十万寿”的历史信息藏于其中,“王、八十”,清晰可见,最后一道弧线为万字的起笔,状如元宝。作品主要纹饰为万寿藤,又名缠枝莲,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有生生不息之意。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景泰蓝等工艺品上。作品设计四个开光,分别饰“万寿无疆”四个鎏金篆体字,呈圆形,寓意为团寿。万寿无疆出自《诗·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旧时用于祝贺帝王多寿的用语。 清宫档案记载,“万寿大宴上唯有乾隆一人使用全套景泰蓝碗、盘餐具,余者都用瓷器。”自此,这类掐丝珐琅勾莲纹《万寿无疆》碗几乎成了“乾隆”的标志。有“乾隆”处必有此器,有此器必为皇帝专用。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几处重要的皇家行宫,皆配制了此种餐器,作为帝王的“万寿无疆”的象征。万寿无疆碗作为顶级特制御用餐具,是乾隆万寿盛典上的最重要器物,堪称“碗中至尊”。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106
评论列表
  • 2024-01-11 14:46

    色皆沉暗

  • drf
    2024-01-26 06:17

    那个标明早期的应该是晚清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