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养与天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调查22398名老人给出答案

秘闻娱超 2024-06-22 20:22:47

生命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无比关注的话题。人们常说"夭寿无常",可见长寿在人心目中的分量。

千百年来,无数先贤献策献方,试图延年益寿,而现代人也在静养和锻炼之间摇摆不定,寻找长寿秘诀。

静,能养身;动,能健体。二者看似矛盾,却都被视为延年益寿的法宝。

那么,究竟是静养的"养生派"活得长,还是天天锻炼的"运动派"更长寿呢?

说来也巧,一项针对22398名老人的大规模调查,恰恰就给出了答案。这项调查的发现,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让你重新审视静养和锻炼与长寿的关系。

一、22398名老人参与的大规模调查

22398这个数字,乍一看似乎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但它背后却凝聚了22398位老人的生命故事。

这些老人,有的是"养生派",终日静坐冥想、吃素斋、练太极;有的则是"运动派",坚持跑步、游泳、打球,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

他们的生活方式天差地别,但殊途同归,都活到了75岁以上的高龄。这22398位老人,犹如22398颗璀璨的星星,虽然闪烁方式不同,但都点亮了长寿的夜空。

这项调查由美国一家著名的长寿研究机构发起,历时5年。

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研究团队在全美50个州,按照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精心挑选了22398名75岁及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这就像一部美国老年人的缩影,囊括了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长者。

调查的过程可谓殚精竭虑。

研究人员不仅让每位老人填写了详尽的生活习惯问卷,还实地走访他们的居所,观察他们的起居作息。

某个社区的85岁老太太玛丽,就这样被"抓"个正着。

玛丽自诩"运动健将",每周坚持打高尔夫、爬山5次,可调查员却发现,她爱懒床,一天有18个小时都在静坐闭目。

相反,93岁的退休教师淘米,本以为是个"养生迷",调查中却发现他其实是个游泳健将,风雨无阻天天必游1000米。

调查结果颠覆了人们对老年人的固有印象,也让两位老人自己都大吃一惊。

这项调查的发现可谓"惊世骇俗"。在22398名老人中,静养型占了47%,运动型占了39%,而两者兼而有之的占了14%。

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三类人的平均寿命基本相同,都在80岁左右!无独有偶,三组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也十分接近。这个结果,与大众的直觉大相径庭,也与不少既有研究的结论相左。

研究团队进一步"挖掘",发现静养组和运动组的老人,虽然生活方式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静养组的老人,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获得内心的平静;运动组的老人,则在运动中收获快乐,释放压力。

他们或阴或阳,却都找到了心灵的港湾。这一发现,让"心态决定长寿"的观点有了新的佐证。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局限性。它主要反映的是美国老人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和文化。

而且,调查对象的年龄都在75岁以上,并不能代表所有老年群体。尽管如此,这项调查仍为我们认识长寿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长寿的道路不止一条,静养可以,运动也行,关键是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二、长期静养与长寿的关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古语道出了静养的精髓。

在22398名老人的调查中,静养派可谓大有来头。

他们终日静坐、茹素食、练气功,仿佛与世无争的神仙。这样的生活方式,常人难以想象,却在老人们身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静养之所以能延年益寿,奥秘何在?

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原来,长期静养能够降低人体的代谢速率,减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延缓衰老。

这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放慢了速度,自然不容易出故障。

静养的老人,饮食清淡,多食蔬果,少食肉腥。

这种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模式,有利于控制体重,预防慢性病。著名的"抗衰老专家"罗伊·沃尔福德博士,就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组小鼠限制食量,结果这些小鼠的寿命比正常进食的小鼠延长了50%!

沃尔福德博士由此得出结论:适度的饥饿,是长寿的良方。静养老人的节制饮食,何尝不是这一理论的印证?

冥想是静养老人的另一个"家常便饭"。每天打坐30分钟,能让他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减轻焦虑和抑郁。

科学研究表明,冥想能够增加人体内β-内啡肽等"快乐物质"的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中,每周冥想3次的老人,其感冒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0%。冥想,这个听起来有些"玄乎"的东方方术,竟有如此惊人的抗衰老效果!

气功,则是静养派的另一大法宝。"气"在中医理论中,是维系生命的根本。

气功通过呼吸吐纳、意念导引,让气在体内畅通流转,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练习气功的老年人,其血液中SOD等抗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老人,提示气功有助于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延缓衰老进程。

静养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美国加州一位百岁老人山姆,是静养的典范。

山姆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吃一顿清淡的素食早餐,然后静坐冥想1小时。

白天,他会在家里练习太极拳,到了晚上,则早早入睡。

山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出惬意悠然的"静养剧"。他的长寿秘诀,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深厚的养生智慧。

当然,静养也并非人人适宜。有些老人体质较弱,过度静养反而可能加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静养追求的是"动静结合",而非一味的"静止不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就是很好的"动静兼修"的方式。

对于体质较差的老人,适度的运动反而更有益于健康。

静养虽然不是长寿的"灵丹妙药",但对于延年益寿确有奇效。

通过调节饮食、冥想修心、练习气功等方式,静养派的老人们在悠然自得中找到了长寿的钥匙。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实践,诠释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养生哲学。

三、天天锻炼与长寿的关系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对于运动派的老人来说,再贴切不过了。在22398名老人的调查中,天天锻炼的运动达人占了39%。

他们每天都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仿佛在与时间赛跑。这样高强度的运动,常人恐怕难以坚持,但在这些老人眼中,却是长寿的秘诀。

运动之所以能延年益寿,背后有着深厚的科学根基。

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而运动就像是给发动机加油,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肺功能。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运动150分钟的老人,其心脏病发病率比久坐不动的老人低了30%。可见,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益处,不言而喻。

运动还是抗衰老的"良药"。运动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做BDNF的蛋白质,它犹如大脑的"肥料",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在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中,每周运动3次的老人,其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比不运动的老人高出20%。

看来,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防痴呆!

在运动型老人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铁人三项"爱好者。

游泳、自行车、长跑,这三项运动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总有些老当益壮的老人,乐此不疲。

加拿大的老太太依噶就是这样一位"铁人三项"发烧友。

依噶已经93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每天游1500米、骑车20公里、跑步10公里。

当被问及长寿秘诀时,依噶打趣道:"就是要动起来,不能让身体生锈!"依噶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曲动感十足的"运动进行曲"。

当然,运动也要讲究"适可而止"。过度运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增加骨折、心脏病等风险。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再加上两次力量训练,就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这个"处方",对于热衷运动的老人来说,可谓量身定做。

运动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有的老人喜欢独自锻炼,有的则偏爱集体运动。

集体运动如广场舞、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扩大社交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一项针对中国老年人的调查发现,经常参加广场舞的老人,其抑郁症的发生率比不参加的老人低了50%。

看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跳舞,快乐更容易"传染"。

结语

静养派和运动派,看似南辕北辙,实则异曲同工。

他们或以静养身,或以动健体,但都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韵律。

长寿并非遥不可及,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或静或动,或阴或阳,都是通向长寿的捷径。

就像那句诗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长寿的真谛,或许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中。

1 阅读:63

秘闻娱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