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一个冬天,余莺儿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落。
她本是宫中一个最低等的宫女,做着别人都不愿碰的粗活。入宫多年,别说皇上了,连正主几乎都不曾遇到过。她辗转在一个又一个的苦差之中,心情郁郁,没有朋友,也见不到家人。
当年父亲把她送进宫门,已经是他能为女儿做出的最好的打算。
要知道,一个唱了半辈子昆曲的下九流,他本身已经尝尽了鄙视链最底端的羞辱。如此出身,女儿自然不会有什么良配。
可这女儿莺儿偏偏生了一个好模样,又乖巧聪明,他不忍心辜负,于是将她送进宫门,若得平安,到了年龄从宫里放出来,算是镀了层金,出来配个好夫婿。
若有幸得到哪位主子的垂爱,能指个婚事,也算是阶层的跨越。
若能有幸被天子看上一眼——
那真是祖坟冒了青烟,她的造化了。
余莺儿自小听父亲唱昆曲,曲中的莺莺燕燕她听懂了一些,又好似什么都没有明白。
她只知道进了宫,自己仍然是宫人的最底层,一天天被推来推去。她又累又怨,苦不堪言。
宫中的秘闻成了她生活最大的调剂,后宫那些秽乱的新奇手段刺激着她本就脆弱的三观,
渐渐地,她认为自己已经看到了这个世界运转的全部真相——
弱肉强食,成王败寇。
加上她天生胆大,虽身在陋室,却已忍不住想象庙堂的高雅生活。
在她看来,那些上等的丫头,和宫里大大小小的主子,并不比她强多少。
她们凭什么能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就因为她们的出身更高贵?
哼。
余莺儿心有不甘、怨怼满腹,在宫女圈中备受排挤。
除夕夜,除去合宫夜宴伺候的宫人外,所有人都在躲懒饮酒。他们领着主子大大小小的赏钱,庆祝又熬过了一年。
在除旧迎新的时刻,所有的愿望都是崭新的,所有人都觉得未来一年会更好。只有余莺儿例外。
只有她,被支到园子里修剪祭神用的花枝。
她自然不会知道,人生中最凶险的转折即将到来。
02雪后红梅凌霜而开,她无心欣赏,只觉得冷。
渐渐地,她听到似乎有人踏雪而来。循声望去,虽已入夜,白雪映着亮,依稀看到那男人遍身罗锦,气宇不凡。
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女声在静悄悄的园子里回响时,那男人和女人之间有了一次短暂而遥远的对话。
这一切,都被余莺儿尽收眼底。
她迷迷糊糊地回到屋子里,大胆猜测,无从求证,只觉得不寻常。
直到第二天一早,皇上身边的苏公公来园子里问话说,谁能对得出这句诗,皇上有赏。
下人们连附庸风雅尚无余力,哪里还懂什么诗?
可那句“逆风如解意”,不正是昨夜在园中听到的吗?
只几秒,余莺儿的大脑疯狂运转,昨夜园中发生的一切都太深刻了,那句诗几乎长在了她的脑子里。
那么那几秒钟,她在想什么?
她在验证昨夜的假设,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得出了这是一件“好事”的结论。
她的机会来了。
“容易莫摧残。”
苏培盛将余莺儿带到皇帝身边,却不指明这就是您要找的人。他只让余氏递上了一碗茶。
茶香不足,梅香沁人。皇帝问,哪里来的梅香?
皇上恕罪,是奴婢身上染上了梅花的气味。
朕瞧着你眼生,什么时候来御前伺候的?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倚梅园侍弄花草,劳作辛苦。蒙苏总管关爱,才能在御前伺候一次。
一路上过来,冷不冷啊?
风雪已停,比除夕之夜弄湿了鞋袜要好上许多……奴婢还有倚梅园的工夫要做,先行告退。
你且留下吧。
自此,留下了的宫女余莺儿变成了官女子,走入了后宫的修罗场。
父亲自小教会她的《游园惊梦》派上了用场,她成了一位真正的答应小主了。
凤鸾春恩车常流转于她所居的钟粹宫与皇上的养心殿之间。
皇帝甚至带她到太后那里去请安,请完安不妨再唱一曲。《游园惊梦》此时不大合适,余莺儿将唱曲换成了《永团圆》,皇帝听得开心,昵称她为莺儿,赐她“妙音娘子”的封号。
就这样摇摇晃晃,她走到了人生之巅。
故事到这里,是一个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励志故事。
03此时,《甄嬛传》的大戏尚未开场,甄嬛依旧是碎玉轩里久病无宠的常在,安陵容连皇帝的面也没见过,华妃仍旧一心盼着怀个孩子,而皇后的打胎计划尚未到进行到如火如荼。
此时的后宫,唯独余莺儿一枝独秀,也只有余莺儿骄恣无状,丑态百出。
养心殿夜夜放歌,乘着不合礼制的轿辇在宫中走来走去,与华妃共坐饮茶。
她不向比她位份高出一、两级的嫔妃行礼,在余莺儿看来,超越她们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曾经踩在她头上的人通通成了她的手下败将。手握皇恩这张无敌的名牌,又与华妃称姐道妹,她想这就是贵族阶层,这就是所能想象的,最美妙的生活——
她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人生幻觉。
但话说话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平台跃升时心如止水。更何况,是从社会的最底层,直接跃升到至高无上的皇权旁边。
这种权力的诱惑,让人迷醉而不自持。
很快,她就被太后夺了妙音娘子的称号,皇帝也不大愿意见她,这是她第一次失宠。
怎么办?
她孤身一人,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心腹。
她跑去华妃处嘤嘤落泪,华妃说,妹妹擅长什么,去做什么就是了。
她转眼跪在养心殿前,唱了一夜的《游园惊梦》,嗓子哑了,皇上的心也软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她再次坐在了那乘不合规矩的轿辇上。
第一次复宠,她成功了。
有的人,能从失而复得中汲取教训。
有的人,只能从失而复得中榨取更多的骄纵。
余莺儿属于后者。
当她在后花园面对真正的女主角时,言行无状,被皇上逮个正着。
她从答应变成了官女子,被逐出钟粹宫。
没多久,甄嬛披露了除夕夜倚梅园的详情,余氏以欺君之罪,被判自尽。
她剪了白绫,摔了毒酒,大闹冷宫,只盼见皇上一面。
华妃当年那句“见面三分情”她牢记在心,在她看来,皇上对她的喜欢,与对别人的不同。
皇上不可能忍心杀了自己。
直到小厦子的弓弦勒到脖子上,她才知道自己命该休矣。
底层人物余莺儿的故事,至此变成了一场短暂的闹剧。
04为何如此?
余莺儿究竟为何而死?
因为她轻狂骄纵?因为她目中无人?还是因为她对自己曾经的同类更残忍?
或者像很多人说得,她死于没读过书,毫无城府和修养?
是,又不全是。
余莺儿不是一个傻瓜,她与皇帝的几次对答,都证明她是一个聪明人。
但这种聪明,有局限。
就如同她的位份,有局限一样。
这种无形的局限究竟是什么?
《甄嬛传》是一部赤裸裸的剧,在这部剧中,毫无避讳地谈论着阶层的重要,强调着出身的重要。
想起甄嬛听沈眉庄说起余氏受宠之事,带着轻蔑说:
插着花儿,唱着曲儿,我也喜欢……但她再怎么受宠,出身摆在那里,也越不过你去。
还有更讽刺的——
余莺儿被带到御前奉茶时,果郡王恰好与皇上下棋。
皇上留下余莺儿,将她升为官女子后,念着诗句扬长而去: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余莺儿跪在地上,疑惑不解。
果郡王说,这是李白的诗,皇上喜欢李白的诗。
奴婢明白了,谢王爷指点!
这一幕就这样一带而过,余莺儿沉浸在狂喜之中,无从去管什么李白还是杜甫。
而实际上,这首名为《鹧鸪天·西都作》的词,并非出自唐代的李白,它是宋代的朱敦儒所作。
下片正是——诗万首,酒前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纵情山水,淡泊名利,不慕权贵,名士风流。
这些诗与远方,与余莺儿生来的苟且不是同一个世界。
而一个人,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恐怕一无所知。
她从来不懂什么诗书,因为温饱尚且不足。
她从来不知尊重,因为她从未得到过什么尊重。
她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因为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
底层小人物不会有什么高尚的道德修养,他们更不配谈论什么李白或者爱情。
尤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底层小人物,就更该死了。
所以,误入棋局的余莺儿死了,甄嬛踏血入场。
《甄嬛传》的战场从来不属于小人物,她们只有一死,死了还要被人耻笑。
就好像,那笑声从来不属于我们一样。
end
平分往事
下次再会
作者其他文章:
安陵容,到底输在哪里?
《神雕侠侣》的故事,为什么从“李莫愁”开始讲起?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胡媚娘,竟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人鱼小姐》里,会出现“赵迎春”这样一个人?
关注平分往事,换个方式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