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答友人》毛泽东
真知堂上古史:湖南有个洞庭湖,湖上有个著名景点-君山。君山有名产曰湘妃竹。据说是帝舜二妃娥皇女英寻夫南下路过洞庭滴下的血泪洒在竹子上形成的。汉人刘向《列女传》记载此事说:“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舜之涉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山因此得名。
尧舜事迹帝舜,是帝尧的女婿,这事无疑。尧舜禹时代的上古中国,帝位禅让,后世皆以为贤。
关于五帝时代,多数人的认知来自司马迁写作的《史记》。而司马迁所本乃《尚书 虞书》。
尧舜相继为帝,在位时间极长。
《五帝本纪》中这样描写:“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帝尧还在在位七十载的时候把二女嫁给了大舜。
《史记•五帝本纪》:“舜三十。。。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
这是什么概念呢?真知堂给大家梳理一下、
大舜30岁被尧登庸。50岁摄政,58岁尧崩,61岁登基,100岁时南巡死于苍梧之野。
帝尧多少岁登基的,司马迁没有说。后人则曰帝尧:“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唐。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
则帝尧20岁登基,90岁启用大舜,110岁用大舜摄政,118岁驾崩。
真知堂上古史:我们可以看到,帝尧活了118岁,帝舜活了100岁,都是老寿星,比今天人均74岁的男性寿命长得多。
而研究资料显示,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男性平均寿命仅有31岁,比当代人的74岁少了一半还不止。
这尧舜二帝不知道是吃了什么仙丹这么长寿。
问题的关键来了。你信吗?
单单只看尧舜的寿命,其实还存在可能性。毕竟上古帝王修身养性,也没有现代那么多垃圾食品。尧舜二帝还亲自躬身劳作,有营养有运动,似乎是可以长寿的。
但这里面有了很大的纰漏,那就是帝尧嫁女给大舜。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就是说帝尧在帝尧七十年的某一天咨询四岳,你们谁能接替我的帝位?
四岳都说自己无德继承帝位,于是师(某)推荐了大舜。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尧似乎对此人很满意,于是说,我试一下他,我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是怎么对待我的女儿的。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好,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面了。
帝尧嫁女,峨皇女英多大了?真知堂上古史:帝尧在位七十载,如果这个是七十年的话,那么帝尧算20岁继位,此时已经90高龄了。90岁高龄不退位也没啥,问题是他的两个女儿多大呢?
此时大舜正当壮年,刚好30岁。高龄男子确实可以6-70岁产女,但这事可能吗?
我们来看看史书上的记载。
《世本·帝系》:“舜取帝尧二女,曰娥皇、女莹”。《大戴礼·帝系》:“帝舜取于帝尧之子,谓之女匽(yan)氏。”
据说峨皇因为过于悲痛,哭瞎了眼睛,所以又被称为娥盲。女英,则应该是女媵(瑩)。
《仪礼·士昏礼》汉·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从,谓之媵。姪,兄之子。娣,女弟也。”
峨皇女英出嫁之时,要不娥皇是个寡妇,要不就很年轻。
身为帝子,难以想象峨皇会一直待字闺中。如果峨皇出嫁时30多岁,那她本是寡妇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30多岁应该是峨皇出嫁年纪的上限了。此时大舜刚满30岁。
问题是,此时帝尧真是90岁吗?
说实话,我不信。但又找不到证据反驳。
再说一句大实话,历史上绝大多数学者也不信,但就是不敢发言。那是《尧典》啊!是孔圣人修订的上古第一文章,谁敢质疑?
《虞书》中的《尧典》《舜典》《皋陶谟》学界公认为是真《尚书》。问题来了,这几篇《虞书》真的是尧舜禹遗留下来的文章吗?
民国时期郭沫若研究后得出结论:“《尧典》(包括《舜典》)、《皋陶谟》、《禹贡》、《洪范》这几篇很堂皇的文字,其实都是战国时代的东西。”
纪年量词祀岁年载历史演变说这个是有根据的,因为古人言语是有规律可循的。
目前学术界确定最早的《尚书》,是《周诰》《商盘》。《商盘》就是《盘庚》三篇,其年代大致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距离尧舜时期至少已经过去7-800年了。
但就是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这些文字依然晦涩难懂。现在的解读无一能确解。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盘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有一篇论文《计时量词祀岁年载历史演变小考》,对上古时代的纪年量词“祀,年,岁,载”四个词做了详细的考查,得出的结论是:
“用于计时,祀出现最早,多见于商代。甲骨文中几乎都是“维王 几 祀”的记载,年用于计时,出现在西周初年。周代金文,祀142见,年4000余见。传世典籍中仅见《尚书》5处祀记年,《逸周书》7处采用祀记年。岁在传世典籍中也比较常见,相当于年。”
也就是说商代说某王某祀,到了周代变成某王某年为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代纪年是一 轮祭祀为一年的。周朝年代替了祀。官方文件商周纪年为祀和年。
岁在金文中比较少见。
真知堂上古史:关键在载。
载用于计时,仅见于《尚书》和《孟子》。《孟子》仅出现两次,还都是引用《尚书》
《尔雅》上说:“夏日岁,商日年,唐虞日载。”似乎并不正确。商不曰年,夏无证据说曰岁。唐虞曰载,仅见《尚书虞书》。奇了怪了。
太史公所写五帝文章,内容来自《尚书 》,《尧典》曰:朕在位七十载,《舜典》曰:“五载一巡狩”,《大禹谟》曰:“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禹贡》曰:“作十有三载,乃同。”
如果一年真等于一载的话,那么太史公所言皆有所本,并非虚构。
帝尧在位七十载新解文章到此,似乎打了个死结。
好了,不卖关子了,说说真知堂的新观点:
帝尧在位是七十栽不是七十年。七十栽最多三十五年。
七十载和七十 栽 区别明显。载,除了《尚书》用于纪年外,本意都是承载的意思,和车有关。
七十栽,指的是古人栽种七十次。
对于农业社会的古人而言,以栽种庄稼为纪年模式的可行的。水土条件适乎之处,就可以一年两栽。对于海南这种地方,还可以一年三栽。
帝尧时期如果农业发达,用栽种次数纪年,应该不是完全没可能的事情。
如果帝尧是在位七十 栽 ,不超过三十五年的话,帝尧嫁女的年纪应该就是50多岁,其女儿20-30多岁嫁给30岁的大舜,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包括帝尧的死亡年龄和大舜的死亡年龄,也都变得合情合理了。
结语载用来纪年,仅见于《尚书 虞书》。问题是,《尚书》由于秦始皇的缘故失传,汉代的《尚书》是伏生口述而写下来的。载和栽同音形似,极有可能就是此时发生了失误。
没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代,是否存在过以栽种庄稼一次为一年的纪年方式无法考证,但用这种假设来解读帝尧嫁女和尧舜长寿的上古史之谜,却能迎刃而解。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独家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时间为2024年2月14日。欢迎转发,请勿剽窃。感谢您的点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