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被誉为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已久,先民通过对自然气候细致入微的观察,把握住其中的微妙规律,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春江水暖鸭先知,气候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引起物候的变化,因此,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三个显著的物候变化,这便是七十二候。
转眼间,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立秋。关于立秋,坊间也有很多的说法,例如立秋有“早立秋”和“晚立秋”之分,而今年的立秋,便是晚立秋。
立秋过后,天气并不会立马转凉,而是逐渐变凉,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立秋之后,暑气并不会完全消失,也有“热在三伏,秋后一伏”的说法,整体上认为,立秋之后的第二个节气“白露”,暑气才完全消失殆尽。关于立秋的说法也有很多,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叫做——“立秋两不睡、两不做”,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何道理?
第一、立秋两不睡1、不睡凉觉。虽然说,立秋之后,燥热未尽,但是,秋后也有可能会吹凉风,尤其是在夜晚,毕竟俗话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说法,因此,立秋之后,睡觉要注意防凉,以避免凉气入侵,同时,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节点,在饮用冷饮时,也被认为需要多加注意。
2、不睡懒觉。有个成语为“春困秋乏”,俗话也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有的人在秋季,会有疲惫感,因此很容易睡懒觉,而俗话认为,人应该积极活动起来,不可在秋季滋生惫懒心态。况且立秋当即,尚处于三伏天之内,坊间也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第二、立秋两不做1、不宜大补特补。立秋之后,尚且可能有“秋老虎”,秋老虎指的是秋季之后,天气短暂变热回暖的现象,而秋老虎则会加剧“秋乏”,有些人误认为,秋季应该是补身体的时候,误解了坊间关于“贴秋瞟”、“秋冬养阴”的说法。
然而,天气过热则不宜大补特补,可不能忘了,今年的立秋,尚处于“三伏天”之内。
2、不可过度悲伤。因为物候的变化,立秋之后,开始进入万物凋零的季节,因此,在很多人眼中,秋季是一个感伤、悲凉的时节,而古代的诗歌中,也有诸多此类描写,例如李白的“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例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立秋开始,心中便要有一种意识,切不可因为自然界植物的凋零,而感到过渡的悲伤。
以上,便是俗话“立秋两不睡、两不做”的所有解释,其中,两不睡指的是不睡凉觉、不睡懒觉,两不做指的是不可过度的大补特补,亦不可过度的悲秋。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多吃肉。。。记住这一条够了
今年灾年,挑三拣四的
今年秋天冬天是太阳寒水有冰雹雪
立秋》 入夜新秋立, 湿衣汗自生。 明朝出门去, 是否凉风迎? 中庭半轮月, 灯下蝉鸣鸣。 跳舞人未在, 歌者犹声声………
真的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要继续传承下去
最后不忘卖个恒源祥
娟子讲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