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姐姐早逝,他从监狱出来后引导外甥参加革命,外甥后来如何

掌上纪实 2024-09-30 16:08:59

山西这片热土上养育了不少革命“弄潮儿”,薄一波就是其中一位。从山西忻州定襄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开车约20分钟就能抵达蒋村村口。

这个看起来非常朴素的小村落,便是薄一波度过童年和少年的地方。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小时候的薄一波是在姐姐薄书贤的照顾下长大的。遗憾的是,姐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给薄一波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童年时代薄一波,原名薄书存,父亲名叫薄昌福,为人忠厚,以手工造纸为业。薄一波自幼家贫,他出生之时,父母为了造纸坊的活计四处奔波,九岁的哥哥已经跟着父亲在纸坊里干活,所以照顾小弟弟的重任就落在了姐姐书贤头上。每当弟弟哭的时候,书贤就跑到晒纸的墙根下叫母亲回来喂奶,母亲喂完奶后,就把小儿子放在坑中央,周围用三个大枕头围起来,然后嘱咐书贤好好看着他。

薄书贤只比弟弟书存大六岁,却已经懂得分担生活的重压。她很喜欢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经常逗他、和他说话,在他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由于父母的勤劳,薄家家境几年后有了好转,在蒋村买了一个小院,有两间西房,两间南房。白天,书贤就陪着弟弟在院子里玩,弟弟饿了她就去锅里拿半个高粱面窝窝头给他吃。幼年薄一波像个小尾巴似的在姐姐身后跟了四五年,等他能自己出门找小伙伴的时候,姐姐又挑起了给全家人煮饭的重担。薄一波的父亲薄昌福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虽然家境贫寒,还是咬牙送儿子上了学。不论隔壁街坊说“想儿子做官”、“穷得丁当响还念什么书”之类的风凉话,他都没动摇过送子读书的想法。

在薄一波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很不容易的人,辛苦经营的造纸坊曾经养活了全家。他为人宽容,能忍则忍,但是办事绝不含糊,只要拿定主意,就不会轻易改变。家里虽不富裕,但他一直支持儿子念到了师范学校,后来儿子参加了革命,他也一直坚持儿子的选择。薄一波上小学,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因为当时附近二十几户人家,没有几个孩子能去念书。学校在后石沟,离家里一里多路,姐姐书贤每天将他送到财神庙前,嘱咐弟弟下了课早点回家,然后在老地方接他回来。小学毕业后,薄一波考入了定襄高小后,离家有二十多里,只能住校。他每个星期天回家,姐姐都要精心蒸一锅窝窝头给他当干粮。即使后来书贤嫁到了四里地外的王家庄,每次回娘家还是要为弟弟亲手准备干粮。没见到姐姐最后一面15岁那年,薄一波考进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开始了五年制的学习。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6月,薄一波在北平被捕,不久便被送进即草岚子监狱,并在那里度过5年的铁窗生活。那段时间,家里没有收到他的消息,一家人都焦虑万分。父母和哥哥姐姐白天要打起精神干活,晚上就对坐而泣,为亲人的前途担忧。1936年10月,姐姐书贤因为产后发热,不治而亡。临终前,她仍然念念不忘自己亲手带大的弟弟,含着眼泪和自己的儿子说:“我再也见不上你二舅了。”

此时,薄一波已经从草岚子监狱被放出来了,只不过还是赶不及见姐姐最后一面。当他匆匆赶回家时,姐姐已经撒手人寰,但是还未下葬,他只能站在姐姐的灵前痛哭不已。办完姐姐的丧事后,薄一波将外甥王自勉带离了家乡。王自勉原名“王龙治”,薄一波给他改名为“王自勉”,意为不断努力、不断勉励自己。从此,王自勉在舅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去过延安,进入军政大学学习,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王自勉曾说过,自己这一生最崇拜两个人,一是毛泽东,二就是舅舅薄一波。如果说对于毛泽东的崇拜更多是精神上和思想上的,那么对于舅舅的崇拜则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从一个无知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干部的历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舅舅看成自己的导师和榜样。给毛主席写信建国后,王自勉在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工作。石景山钢铁厂创建于1919年,是华北最早的钢铁厂之一,1948年收归国有。从1951年开始,全国不少企业陆续实行八级工资制。石景山钢铁厂也向中央递送了实行八级工资制的报告,但是报告送上去后好几个月都没有音讯,宛如石沉大海。

为了解决厂里的工资问题,王自勉大着胆子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如实地反映了厂里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本来没报多大希望,可谁也没想到毛主席居然亲自回了信。1951年9月17日下午,王自勉收到一封来信,落款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他激动地拆开一看,果然是毛主席关于石景山钢铁厂工资制度的回信,里面写道:“八月三十一日的信看到了,谢谢你使我知道你们厂里的情况和问题。我认为你们的建议是有理由的,已令有关机关迅速和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此复,顺祝努力!”在主席的批示下,石景山钢铁厂很快实施了八级工资制方案,工人的工资总额增长了30.78%。工资问题解决后,王自勉曾有个想法,把毛主席复信信封上的“石景山钢铁厂”6个字进行放大复制,做成厂牌悬挂在厂门口。可厂里有人担心,那样做会不会太高调了。不久,王自勉就调离了石景山厂,这件事情成了他永久的遗憾。而那封珍贵的回信,也成为了他最宝贵的收藏品。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准备出版《毛泽东全集》,向全国范围征集毛泽东的亲笔书信。王自勉对此十分为难。交出自己收藏的信,他心里实在舍不得;可是不交出来,他心里又过意不去,觉得对不起组织。但是家里人都劝王自勉不要上交,因为这封信的意义太大了,毕竟全中国也没几个人能得到毛主席的墨宝。但是王自勉思索再三,还是将信交了上去,自己只保留了一封复制件。

在子女的回忆里,王自勉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来没干过以权谋私的事情。他离休以后,很多公司聘请他出来做经理,但是他都拒绝了。晚年的王自勉一直很热心慈善,给“希望工程”捐款,一捐就是一个月的工资;给受灾地区捐款他也总是单位里捐的最多的。他经常告诫子女,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不起学,如今几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要感谢国家、感谢党。即使到了弥留之际,他仍然不忘嘱咐子女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0 阅读:12

掌上纪实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