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傅作义数万大军奇袭中央驻地,为何一枪未开就匆匆撤回?

近代史江湖论 2023-11-27 09:30:02

1948年10月下旬,东北的局势对于蒋介石来说已经非常不利了。东北的失败已成定局,这意味着华北地区的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

当时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有4个兵团12个军,加上地方部队共计55万余人;而我军在华北的兵力是3个兵团11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计46万人。这46万人中,还有徐向前领导的华北一兵团,他们正在太原进行外围战略要地的争夺战。聂荣臻曾向中央提出,希望将华北一兵团调到平津,支援他们打傅作义,但毛主席认为徐向前应该一直留在山西,直到攻克太原为止。

华北一兵团当时围攻太原兵力大概是8万多,也就是说,华北野战军真正能和傅作义对抗的兵力只有38万。

55万对38万,傅作义在华北显然占据着暂时的优势。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一旦东野的百万雄师入关,他的55万人就完全不够看了。

此时的华北已经垂垂危矣,最冷静和理智的办法就是果断放弃这块是非之地,转移到长江南北,增加国军在华东、中原、长江地区的防御,这样,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战役中,他们还可以多顽抗一阵子。

于是,蒋介石提出了两个方案:

1.应该趁着华野主力集结于徐淮地区,调集华北部队傅作义部南下山东,并在山东作战;

2.或者趁着华北优势尚存,将华北部队撤到青岛,再转运到江南。

从后来的结果看,这是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期间为数不多的正确部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付诸实践。

最大的原因就是傅作义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基业。蒋介石对傅作义许以高官厚禄,承诺他撤到南方后,可以任命他为东南军政长官,全权负责东南事务,但傅作义也是老江湖了,自然知道蒋介石的把戏,轻易不会寄人篱下。

傅作义说,无论南下山东,还是海运江南,都有很大的困难。前者的困难在于,要经过千里以上的解放区和根据地,后者的困难在于,要调动大量的船舰。这两者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蒋介石也很犹豫,他固然希望傅作义准备加入徐蚌战场,拱卫京沪,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傅作义能固守平津,稳固后方人心。再者,傅作义地位特殊,蒋介石不可能像命令自己的学生那样,对他采取一言堂的方式。

最后,蒋介石同意了傅作义的意见,决定“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傅作义还向蒋介石提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华北唯有实行攻势,方可支持,一守就不可收拾。华北可以出动3、4个军,直捣石家庄,解决掉共产党的心脏,打开战局。”

在国军节节退守的情况下,傅作义的这个攻击方案确实令不少人耳目一新。

傅作义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情报工作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他把所有的作战命令、部队调动都交由他的亲信参谋处长和作战参谋何祖修负责,行事极为机密。

然而,潜伏在华北剿总参谋处的刘光国等同志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部队要有大动作,他们通过认真的分析,判断傅作义行动的部目标就在石家庄、阜平一带,那里是华北军区的核心所在。

10月22日,傅作义的亲信何祖修竟然把94军偷袭石家庄、阜平等地的作战命令,交给了刘国光抄写。刘国光按捺住内心的狂喜,凭借着强大的记忆力,在抄写的时候,竟然把这份作战命令背了下来。

一天后,刘国光等人把这份重要的情报一字不差地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一番惊险的接头,10月24日中午,这份情报被转达到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那里。

就在这一天,94军从涿州出动了,然而他们没有走多远,新华社就发布了一则消息《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这条新闻文笔犀利老辣,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自信的气息,显然是出自毛主席的手笔。

傅作义听到这条新闻时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一定已经知道了,他的情报系统也出了大问题。

在解放战争初期,傅作义和晋察冀部队交手多次,完全不落下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系统是相对独立自主的,不像蒋介石,不是郭汝瑰就是熊向晖,但仅仅2年之后,他的情报系统也变成了“天下何人不通共”,就连他的亲生女儿傅冬菊,都选择加入我党地下组织,坚定地站在了革命的这一边,人心所向一目了然。

但是,大军已经出动,被一篇文章吓退岂不是贻笑大方,傅作义还是决定继续行动,看看解放军是不是在搞空城计,他命令各部按照原计划继续前进,10月38日,94军已经逼近了定县。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中央对一些机关进行了紧急疏散,同时在保定以南部署了了2个纵队和一些地方武装阻击傅作义部,同时调集华北2兵团沿平绥路前进,威胁傅作义的右翼,又调集东北野战军2个纵队组成先遣兵团,从冀热辽向平东移动,威胁傅作义的大后方。

傅作义收到这一连串的消息后,与11月1日命令全部军队撤回保定,“决不能使军队收到损失,打不打石家庄是次要的,要保证军队能随时撤回。”

这次偷袭不成,算是给了蒋介石一个交代,傅作义可以说自己已经努力过了,只是没有成功。但对华北的国军来说,这次看似有模有样的主动进攻,实则浪费了时间,虚耗了精力,完全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就在傅作义和蒋介石推诿扯皮之时,毛主席在11月18日正式电告东野,要他们“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8个纵队取捷径一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之敌,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

至此,东野提前入关的方针正式确定。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野共有12个纵队48个师共80万人入关,再加上华北野战军的7个纵队及地方武装,解放军参加平津战役的兵力已经达到了百万,实力超出傅作义部一倍左右。

到这时,华北大局已定,等待着傅作义的只有失败和起义这两条路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83

近代史江湖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