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这群“闲不住”的老邻居志愿服务邻里近十年

上海静安 2024-09-19 09:12:20

今年70岁的俞国强,住在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柳营新村第一居民区已有近四十个年头。在小区里,他除了是大家熟悉的老邻居、原居委主任,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刘奶奶,我们过来帮你修修灯,这个灯是有什么问题?”

“我晚上起夜多,之前都是我老伴帮我开灯关灯,四年前老伴去世后,想着半夜安全些,我就装了这个床头灯。可这几天这个灯又坏了……”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在92岁的刘奶奶家中,客厅亮起的唯一一盏小灯显得有些微弱。

安全起见,俞国强在维修前关掉了电源总闸。屋外绵绵细雨,屋内昏暗一片。随着强光手电筒的瞬间开启,俞国强与“队友”的身影叠映在了墙壁上。2024年,是他成为该居民区“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队长的第八个年头。

这群“闲不住”的老邻居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我们‘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成立的契机其实是2015年底的那个寒冬。” 柳一居民区是建造于上20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旧小区,房屋类型复杂、设施陈旧,分属两个物业监管,但缺乏专职的维修人员。

2015年的冬天,申城最低气温罕见地降到了零下八摄氏度。“当时小区很多住户家里的水管都被冻裂了,漏水、停水,自来水公司、物业公司维修不过来,居民在家里只能干着急。”俞国强告诉记者,当时包括自己在内,小区里有不少老邻居是各大工厂的退休工人。

“那能不能先组织这些有技能的居民成立一个服务队,应应急?” 此想法一出,俞国强立刻与居民区党总支进行沟通,在微信群中进行“招募”,第一时间集结十余位在家里“坐不住”的“队员”以及居委干部。

就这样,在2015年的寒冬,这支临时组成的“服务队”,用最短的时间维修好了小区里几十户人家的水管——这十余位身怀“技能”的老邻居打了场“漂亮仗”。居民区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些“小修小补”,可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缝缝补补”,却是解决了居民的“心头事”。

2016年初,由柳一居委总支牵头,由熟悉居民区的原居委主任俞国强负责,组织小区内居民中的能工巧匠,建立邻里维修服务制度,正式成立自治服务队,应急免费维修居民区电器、电气线路、下水道、水管、安装各类家庭设备等,并将每月的三号定为该服务队便民服务日。

这群“闲不住”的老邻居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

坐不住、呆不住、闲不住

“2016年的时候,我们这个队伍里大多是刚退休没几年的老邻居,一晃眼又过去七八年,我们就真变成‘小老人’了,年龄虽然大了,但人还是‘闲不住’。” 眼下虽天气炎热,但俞国强还是习惯每天空闲时和“队友”走在小区里,逢人聊聊天。统一写有“匠人匠心志愿者”字样的蓝色“队服”,手里的维修包,是他们的“标配”。

“有的时候,问题都是‘聊’出来的。”俞国强告诉记者,由于居民区内60岁以上老人占比50%以上,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导致空调、燃气灶故障了才来修。“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在闲聊过程中,可能就问问空调等最近使用情况,如果反映有问题,我们就直接上门,所以说我们的志愿工作没有‘上班’‘下班’这一说法,只要大家有需求,我们就会出现。”

今年八十余岁的华阿婆家,是当天上午“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的第四站。“我自己年纪大了,平时洗漱洗澡时就是怕在浴室滑倒。今早我和他们说了这一情况,他们立刻表示过来帮我安装安全扶手。也就是因为他们做事都‘闲’不下来,才有了我们的踏实和安心。”华阿婆告诉记者。

经统计,2023年,这支由“小老人”们组成的“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共上门检查维修24次,报修维修22次,开展匠人匠心志愿者活动3次……用心用情做的事,总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目前,“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也已成为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一张闪亮名片。

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年轻

同样也是“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一员的柳营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国鲲告诉记者,为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服务队积极壮大服务队伍、扩大服务清单,让更多居民受益,在老同志的带领下,服务队2023年共吸纳3名“70后”、1名“80后”“维修能手”加入服务队伍,并组织以“老带新”的形式为独居高龄老人开展空调、煤气灶检修服务,结合社区开展的多次便民集市活动,在常规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维修电器、修旧自行车、多肉盆栽义卖、老旧衣物、自行车换礼品等服务清单,为居民解决了更多难题。

如今,在共和新路街道柳一居民区,五分钟便可赶来的服务队,十分钟便可高效解决的“烦心事”,这支由“闲不住”的小区老邻居们组成的“匠人匠心”自治服务队,用八年时间,真正把满意写进了居民心中。而就像我们目睹在维修过程中,叠映在墙壁上的服务队的身影一样,这支蓝色队服、手拎修理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相信也将越来越年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