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挑衅在先,别人来评理,他犯了命案,为何还被美化成主角?

一介渝城小吏 2024-02-29 20:51:59

美化谁的主角了?

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别人”的这个集团的一分子,大多数听书人一辈子都没资格讲出“大海就是我家”这句话。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个“别人”处处都有。但从未见过哪吒,最多睡觉时见过。

老总在自传里说过:10岁时和小伙伴在水沟里掏小鱼,接着把这些鱼移养到林里水塘中,养了1年,接着让地主看到了,转身就把水塘纳为私有,不仅抢走所有的鱼,还把一群穷孩子打得哇哇叫,说他们侵犯私有财产。

另一位湖北籍开国元勋有同样的经历,地主把稻秧放到牛嘴中,说放牛娃偷懒导致耕地受损,就直接动了私刑。

某农夫在路上看到一只飞禽,想打个牙祭就捉住弄死,末了发现是村里豪二代的宠物,这农夫的确是不尊重宠物生命权在先,没得说,但豪二代二话不说就要了农夫的命,强迫农夫的亲人为其宠物设堂赔罪,类似让老百姓为地主爱宠守灵的奇葩段子在解放前许多记载里比比皆是,代表作是早就被今人忘记的剧目《平鹰坟》。

填饱肚子才几年啊?这都成人上人了?

在古代绝大多数听书人的认知里,哪吒闹海仅仅是在故事里泄泄愤,而在海边搓会澡被同村豪族鞭挞才是现实。到底,大海辽阔,无处不是“别人法律天授”的私家宅院,稍微靠近点就会被惩治,公平公正,未成年也要付出代价。你没看夜叉刚离水面,二话不说就直取哪吒的脑袋吗?说明处理类似事件对他就是日常操作,倘若换成1个普通百姓,这次也无非是这位龙宫杂役刀下的千万亡魂之一而已。

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生活中硬怼强权不可想象,只能杜撰一个恶有报应的段子来安慰自己,幻想有位神通广大的主角,对骑在头上的这些“别人”犯了命案不受惩罚,只有在这样的段子里稍微缓解下自己悲催的真实人生,甚至巴不得幻化成主角。

而如今冒出哪吒挑衅在先的想法,千方百计在法理上为龙族找出路开脱的,又会是些什么人呢?

骑在头上的“别人”可不少:地主、恶霸、衙役、强盗……联想到哪吒故事的起源是元朝,没准这个“别人”也投射了外族对汉人的欺压……

现在最火的网文设定:小白兔主角被校霸、地痞、二代、宗族……如此大小boss欺凌,最吸引读者的情节不可能是老老实实评理或是诉诸法律(会被评论区喷成迂腐),而大概率是扮猪吃老虎、以牙还牙,或者主角隐藏发育或者入赘更厉害的庞大势力,这样才能引起每个劳累一天上床打开手机的打工人共鸣。

人性天生就爱看打脸段子,很正常,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为了一句“大哥666”就几千上万往里投的?及时的情绪投喂能让一漂泊在外打工人把主播美化成自己的爱情主角(管她加没加滤镜)。

哪吒的以暴制暴触碰到人性的G点,下图为当年外国记者在边区亲眼目睹土改后的个人感触:

美化谁当主角都无所谓,给哪吒加成名门之后、官二代也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位主角能获得听书者、看文的、看直播的能够理解的力量,能拿出比现实中施暴者更暴虐的手段,用把施暴者狠狠踩在脚下再唾几口唾沫的方式来讨回一点点精神上的补偿。

可万万没想到,当今天大多数人真的过上正常生活的时候,竟然还会有一伙人拿着现代的法条为龙族洗白,认为这么大个海就是敖氏集团的私家宅院,玩个水被人取脑袋是过来评理,乃至,还带着一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底气!

有人反复在强调“原著的哪吒就没有直取脑袋”这个情节,是建国后编的?

《封神演义》是首次出现这个角色的原著,但这本原著,被誉为抄袭民间传说的翘楚,哪吒这篇也是路过时捎带的搬运文章。而在更早各类口口相传的民间版本中,龙神天然就不是啥善类。

知道自古沿海地区为啥要祭龙神嘛?不是祈福求雨,而是祈祷别乱造灾害。直到今天还有鞭挞龙神的节目。

类似的宗教仪式,基本上是当地民众众筹的。头面黄土背朝天,唯一的愿望就是龙王今年别捣乱,别刮台风。

《汉书》就记录过:老百姓宁愿紧缩衣食,也会把最好的谷物和牲口交到衙门,集体组织仪式。直到今天大点的烧香龙王殿仪式,都要用整猪献祭。

灾年或者遭大灾了,牛羊就不够了,就得加“钱”。加什么“钱”?

加孩子。不然龙王就给你刮台风。

所以现在的“守法公民”是这么讲话的?

套了个神话皮,就看不出本来面目了?

0 阅读:4

一介渝城小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