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彭德怀侄女彭钢找到组织提出要求,王震:我可做不了主

史理学思 2024-10-14 17:30:0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4年10月23日,彭老总的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已经接近尾声。他的侄女彭钢赶到病床前,俯下身子,贴近他的耳朵,焦急地喊道:“伯伯,是我!我是彭钢啊!我来看您了……您能睁开眼睛,看看我吗?”彭老总艰难地抬了抬眼皮,望了侄女最后一眼,微弱地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愿望。

情同父女

彭钢是彭德怀侄儿、侄女中最小的一个。她的父亲彭荣华是彭德怀的弟弟,然而命运无情,彭荣华在战争中牺牲,留下彭钢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中艰难求生。年幼的彭钢背负着本不该属于她的重担,撑起了家族的希望。

1950年初,彭钢来到北京读书,终于有机会与自己的伯伯彭德怀联系上。但那时彭德怀仍在西北工作,两人直到秋天才得以见面。不久后,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把彭钢接到家中,简短地与她聊了几句,并对她的生活做了些安排后便匆匆赶赴战场。

1953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将彭钢接到家中共同生活。彭德怀对这个侄女十分疼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她各种关怀和帮助。

尽管伯伯是国家的领导人,彭钢一直保持低调,专注于学业,刻苦学习,多次得到老师的称赞。历经坎坷的她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

彭钢在彭德怀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由伯伯亲自教导,培养她的成长,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如同父女般深厚。

曾经有一段时间,彭德怀搬离了中南海永福堂,住进了较为僻静的吴家花园。这里远离了市中心的喧嚣与繁杂,对于行军多年、身心疲惫的彭德怀来说,这个环境本该带来一丝难得的轻松与宁静。

然而,刚到吴家花园时,彭德怀并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片湖光山色。出身于劳苦大众的他,始终心系人民,保持着劳动人民勤俭的本色。没过多久,他就在古宅旁边开辟了一块菜地,亲自种下了不少时令蔬菜:顶花带刺的黄瓜、硕果累累的西红柿、鲜艳成串的灯笼辣椒等,满是生机。

住在吴家花园附近的老百姓偶尔能看到彭德怀戴着草帽、挽着裤腿,埋头在菜地里劳作的身影。三五成群的村民会不时围在他身边,与他交流种植经验,有时还会互相赠送自己菜地里的瓜果蔬菜。

尽管住在吴家花园,彭德怀并没有完全远离世事。他的侄女彭钢每个周末都会来看望他,侄女的到来不仅为彭德怀带来了亲情的慰藉,也成为他了解外界社会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

每当彭钢傍晚返校,彭德怀总是亲自送她到汽车站,目送她的汽车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范围外,他才缓缓转身,慢慢踱回吴家花园。

1964年5月,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对未来战争的预估,加上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毛主席提出了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决心重点推进“三线建设”。

其中,西南地区因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认为是战略后方最重要的区域。毛主席认为,派彭德怀同志去那里,也许能取得显著成效。

彭德怀接到任务后,心中充满了再次为人民服务的激情。然而,在动身之前,他心中却挂念着一件私事。侄女彭钢从小就失去父母,一直在他身边生活。如今,他即将离开吴家花园,这处住所也要归还给国家。侄女已经有了工作,无法随他一起前往西南,但必须为她找到一个新的住处。

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彭德怀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说:“我这个侄女一直住在我这里,我一走,她就没地方去了。我反复考虑,能不能留一间房给她住?”

那位同志听到彭德怀的请求后笑了:“这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可以给她另找一间房。”

虽然住处的问题解决了,但彭德怀心中仍感到不安。他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向组织提出个人问题,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铁骨铮铮,颇有彭总遗风

受伯伯彭德怀的影响,彭钢从小对当兵充满了兴趣。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后,她读到其中限制招收女兵的条款时,特意向彭德怀请教:“为什么男女不平等,只招男兵不招女兵呢?”

彭德怀耐心地解释道:“女孩子有特殊的生理情况,当兵打仗不太方便。”

然而,彭钢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于是反驳道:“有什么不方便的?古时候还有花木兰参军呢!”

从此,当兵的梦想在彭钢心中深深扎根。她决心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军校,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女兵。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彭钢最终成功考入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

在彭钢离家奔赴学校的那天,彭德怀语重心长地叮嘱她: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坚定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彭钢牢记伯伯的叮嘱,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表现出色。然而,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她不得不脱下军装,转业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工作。即便如此,彭钢并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凭借扎实的技术,她赢得了众多工友的称赞。

这些经历为彭钢日后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彭钢被调任总后勤部,负责指挥管理自动化研究室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她全力以赴,专注于工作,表现出色,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

1983年11月,彭钢以工程师身份被借调到总后整党办公室工作。在借调结束后,一位领导征求她的意见,想调她到政治部从事干部工作。彭钢婉拒了这个提议,理由是自己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对政治工作并不熟悉。

然而,在洪学智的劝说下,彭钢最终同意了转岗,她被任命为总后勤部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仅四个月后,她被提拔为部长。

在新的岗位上,彭钢为自己制定了三条工作原则:第一,不能办的事,再怎么请求也不办;第二,符合原则的事,不请托也会办;第三,对于可以办也可以不办的事,只要在原则范围内,她尽量办。这些原则展现了她刚正不阿的工作作风。

正因为彭钢对自己要求严格,从未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她在部队内外都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1990年,总政治部设立纪律检察部,组织上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调任彭钢为部长。次年,她被授予少将军衔。

由于她清廉正直、秉公办事,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军中女包公”。她的铁面无私、两袖清风深受军中将士的拥护,老百姓也评价她:“颇有彭总遗风,铁骨铮铮!”

彭钢找组织提出要求

彭德怀虽然两次成婚,但没有留下子女,因此他的后事托付给了侄儿侄女。据侄女彭钢的回忆,伯伯彭德怀曾三次谈到他的遗嘱。

第一次是在1956年9月,党的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决定领导干部去世后火化,彭德怀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签名同意。

当时,彭德怀笑着对彭钢说:“我托你一件事吧,我死后,你把我的骨灰装进一个葫芦里,放进大海,让我漂洋过海,去看看五大洲的人民怎么生活。我生前忙碌,去不了许多地方。”

第二次是在吴家花园,彭德怀对彭钢说:“将来我死了,你们就把我的骨灰埋在这树底下,结果子给你们吃。”

第三次是在1974年10月23日,彭德怀的病情已经恶化,生命进入最后阶段。彭钢赶到医院探望,老总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彭钢趴在他的耳边喊道:“伯伯,是我啊!我是彭钢,我来探望您了……您睁开眼睛,看一看我呀!”

彭德怀最终吃力地抬起眼皮,望了侄女最后一眼:“死后和两个弟弟埋在一起。”这短短一句话,彭德怀几次落泪。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最终没能战胜病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12月17日,他的遗体被送往北京火葬场火化,随他一起火化的还有他批注过的62本书籍。

此后四年间,彭德怀的骨灰一直安放在四川。

1976年,彭钢感到自己应该为共和国的元帅、自己如父亲般敬重的伯伯做点什么。她向党组织提出了一个要求,并找到了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彭德怀的老战友王震上将。然而,令彭钢没想到的是,王震将军却婉拒了这个请求,他告诉彭钢:“你说的这件事情啊,我可做不了主。”

王震并非不愿为彭德怀出面,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使得贸然提出为彭德怀等人平反,可能会引发党内新的纷争,这是各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幸运的是,1978年,彭德怀的名誉终于得以恢复。12月24日下午3时,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然而,彭德怀临终的遗愿尚未实现,他的骨灰暂时安放在了八宝山公墓,与其他革命先烈一样等待最后的归宿。

为了实现彭德怀生前的遗愿——骨灰与弟弟彭金华、彭荣华合葬。

1996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们,包括彭钢、彭梅魁、彭爱兰、彭启超、彭康白、彭康志、彭正祥等7人联名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写信,请求在1998年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时,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移到湖南湘潭故里安葬。

1999年12月28日上午,彭德怀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用专机运往湖南长沙,在他的故里湘潭县乌石峰下举行了简短的安放仪式。二十多年后,彭老总的夙愿终于实现,他的骨灰与两位弟弟的骨灰一同安葬,忠魂得以回归故土。

彭德怀一生征战南北,打过无数硬仗。从长征路上连续突破敌人封锁线,到朝鲜战场上打得美军三次换帅,最终让美军坐回谈判桌前。他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严格自律,从不搞特殊,始终克己奉公、心系人民。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彭德怀的革命品质深深影响了侄女彭钢,使她成长为一名有党性、有原则的共产党人。

0 阅读:122

史理学思

简介: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