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是伪装成国家的军火商?

晨凯看国际 2024-03-20 08:58:33
01 要问全球战乱的最大受益者,那一定是美国的军火商。 根据美国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2023财年,美国政府的武器转让、对外国防服务和安全合作的金额达到了809亿美元,相比较2022财年的519亿(美元)增长了55.9%。 私人合同,也就是军火商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575亿美元,同比增了2.5%。 也就是说,仅去年一年,美国政府加企业的军火销售总体增长了16%,达到了创纪录的2380亿美元。 那第一个问题来了,美国军火都卖到了哪儿? 目前,美国向10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军事装备,乌克兰排名第一,波兰排名第二,欧洲是美国最大的军火销售市场。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大约750亿美元的双边援助,完全是由美国政府买单,大部分通过国防预算,另外还有一些是特别拨款。 美国向乌克兰援助的武器装备占到总金额的32%,主要是国防部里的老旧库存,国防服务也就是培训、情报和通讯占比25%,两者加起来差不多是463亿美元。 虽然美国跟个义工一样在援乌方面出工又出力,但背后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在它的极限PUA之下,欧洲也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银来援助乌克兰。 目前,欧盟承诺的军事援助超过了500亿欧元,虽然需要持续个好几年、能不能完成也不太好说,但空出来的弹药库,最终还要从美国那里进行填补。 一来一回,等于俄乌闹了半天,欧洲的军火生意大部分都跑到了美国商人的手里。 数据显示,美国政府还拿下了未来几年波兰(450亿美元)、德国(114亿美元)、捷克(63亿美元)、以及挪威、保加利亚的军购合同,总价值超过了700亿美元。 仅是洛克希德.马丁一家公司的全年销售额就达到了676亿美元,净利润接近70亿,公司还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了91亿美元。 所以天下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俄乌战争的商业逻辑,那就是美国政府出钱,乌克兰人出命,一番操作下来,欧洲国家不得不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但最终受益的还是美国的军火商。 在过去的5年里,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国家的武器进口增长了近一倍,美国向107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主要武器,出口额增长了17%,全球占比也从五年前的34%提高到了如今的42%。 用美国国务院的一句话来说,武器销售和转让被视为“美国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对地区和全球安全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 简单理解,那就是美国的军火销售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它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地区的安全局势,换句话说,美国想让哪儿乱,哪儿就会出现美国的军火! 一套逻辑推导下来,很难让人不联想,美国的军工复合体! 02 如果说俄罗斯是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那美国就是这个世界的军火商,军工复合体不仅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暴力机器,同时也是美国体制内的一个顽疾。 1961年艾森豪威尔在离任演说中就曾发出警告,说:“我们必须防止军工复合体有意或者无意地获得不应当有的影响力”。 实际上,在艾森豪威尔还没有结束任期的时候,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就已经尾大不掉了。 如今他们更是成为横跨政府、军队、商界、科研机构、智库和舆论界的巨大利益网络,不但能够左右美国政府的意志,还能操控外国政府的决策。 那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啥是军工复合体? 简单来说,军工复合体一般是指国防工业、军队与政府精英结成的特殊利益联盟,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依靠军事工业,而军事工业又与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获取战略资源的能力强相关,也就是通过战争获取资源,然后再反哺国内的经济。 近代欧洲,日本、包括后来的德国和苏联,本质上就是靠着这么一套逻辑发展起来。 但是到了冷战时代,欧洲国家集体趴窝,世界也转换成了美苏两个核大国的超级军备竞赛,两位带头大哥一边输出军火,一边研发黑科技,军事工业被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首要地位,美苏非常丝滑地就进入到了军工复合体时代。 咱们客观的讲,虽然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搞的是一塌糊涂,但在军事工业上却大力出奇迹,像什么导弹卫星、载人航天都要领跑美国一个身位,军工产业更是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3%,制造业的60%以上。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把军方、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机构以及产业大佬组织到了一起,核心工作就是研究各种各样重启地球的大杀器。 像什么计算机、互联网、卫星导航等一大批军民两用的黑科技,实际上只是这些兴趣小组鼓捣出来的附赠产品。 艾森豪威尔的想法简单而存粹,就是对抗苏联、输出美国价值观,并把国家打造成“民主的兵工厂”,结果苏联这个军火商被拖垮了,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却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今,他们结成利益同盟,全面渗透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不仅掌控着华盛顿庞大的官僚集团,还经常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左右美国的内政外交,核心目的就一个,让美国这台战争机器始终保持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 03 第三个问题,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是如何影响政府决策的? 政治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叫做铁三角理论,说的是政府、立法机构和利益集团之间亲密且稳定的关系。 放在美国,那就是五角大楼、国会山和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向国会议员提供竞选资金,国会议员批准大额军事预算,五角大楼负责把合同交到军火商的手里,形式感拉满,简直就是完美的商业闭环。 根据美国媒体的披露,从2003到2022这十年间,美国军工企业为了清库存,光是游说政府就花掉了25.3亿美元,其中像什么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通用、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这五大军工集团,光是一年的公关费用就在1000万美元以上。 2022年,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分别向美国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捐赠了600万和3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来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 另外,美国政府有个特殊机制,就是高官经常在政府和企业间轮换,俗称“旋转门”,相当于政府官员拿着企业期权当差,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开开绿灯,离岗后就能进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完成职场套现。 根据美国政府监督项目组(POGO)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自(2016年)奥巴马结束任期后,美国的前20家国防承包商雇用了645名前政府官员,其中国防部离职退休的380人中,就有95人进入到了五大军工集团。 从2019到2021年,进入相关企业的美军退役将军高达242人,加入军工、咨询和游说公司的前国防部高级官员共有46人。 这些人摇身一变成为各大公司的董事、高管、顾问或者职业说客,继续游走在政府之间,在军工领域发光发热。 当然,这么大的投入自然需要更高的回报,军工企业通过利益输送、游说政府、舆论操纵把地区危机一步步升级为局部战争,然后再通过国防订单获取巨大收益。 2021年9月,美国布朗大学发布了一份战争成本研究报告,说自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的军费支出累计超过了14万亿美元,其中的近一半资金全部落入到了美国的军工企业手里。 理论上讲,最近20年美国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本质是美国国内的财富转移和官员精英们的集体腐败。 所以持续制造地区矛盾,才是美国军工喜闻乐见的。 2014年大鹅一波骚操拿下了克里米亚,整个欧洲不寒而栗,接着川总又贴脸开大,要求北约国家把军费开支增加到GDP的2%,于是美国军火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军售趋势报告,自2017至2021年,欧洲国家的武器进口增长了19%,大洋洲增长了59%,而同一时期的美国武器出口则增长了14%,稳居全球军火贸易的NO1。 所以你会发现,美国军工从来都是有危机要上,没有危机制造危机也要上,美国政府虽然撤出了中东,但随后又开始疯狂炒作“大国地缘博弈论”,欧洲那边的火药桶先爆了,东亚的紧张局势也在不断升温。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不仅仅是一台战争机器,更是美国精英阶层的套利工具。 04 最后一个问题,美国为啥改变不了军工复合体? 先说经济利益。 据统计,美国大约有30%的公司都与军工企业有着密切联系,直接或者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整个国家的四分之一。 要知道,美国的就业与选票强相关,总统和国会议员必须考虑国防开支对就业以及选票的影响。 根据五角大楼发布的报告,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花了将近6000亿美元,用来购买军需产品以及支付国防部人员的工资,这笔支出分散在全美50个州,其中得克萨斯、弗吉尼亚、马里兰等五个州占了预算的近一半,也就是选票越多,获得的预算份额也就越多。 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军工企业已经和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家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防预算,就只能捆绑企业把市场做的更大。 2023年,原本美国的国防预算是8130亿美元,占到美国政府全年财政支出的1/6,几乎等于其他国家军费预算的总和。 但军工复合体仍然觉得钱不够花,经过国会的讨价还价,最终预算提高到了8579亿美元,比起上一财年增长了10%以上。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实际上国防预算只是美国国家安全支出的一部分,如果把它的情报系统、国土安全等支出全部加起来,总金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近5倍。 另外,美国军工集团的背后都有大型财团的加持。 比如,贝莱德财团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以及诺斯罗普.格罗曼的主要股东之一,通用电气的老板是摩根,洛克菲勒则是西屋电子和玛丽埃塔的大靠山。 更可怕的是,这些财团同时控制了美国主流媒体,几乎垄断了将近90%的传统媒体渠道,社交媒体也越来越集中,所以他们可以操控舆论,让民意为战争开路,让总统为军工企业服务。 一套连招用下来,美国政府即便扛了3万多亿的债务,也不得不继续增加国防开支,任何想要切断利益链的人都将面对军工复合体的狂风暴雨。 当年川总想要与俄罗斯缓和关系,还提出缩减军费、从阿富汗撤出军队,结果很快就爆出了通俄门。 嘴硬如川总也不得悬崖勒马,不仅恢复对俄强硬政策,甚至还反向操作把军费提高到了75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随后又向盟友大量出售F35、精准制导导弹以及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这才稳住了基本盘。 最后一点,军工复合体是美国收割全球的重要一环,资本的打劫方式不变,军工复合体的作用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目前,金融服务业占到美国GDP的80%,制造业只占10%,如果想要保持独霸全球的地位,美国政府就只能通过加息、制造地区冲突、最后再去收割其他国家的廉价资产,套路猥琐,但屡试不爽。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在俄乌冲突以及美国持续加息的大背景下,欧洲资本和企业开始大量涌入美国,直接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倍还多。 但反过来,美国对欧洲的净流入居然是负的500亿美元,等于一年的时间,欧洲就被吸血了2500亿(美元)。 如今埃及、阿根廷第一波先跪了,后面的国家上不了餐桌就只能上菜单。 所以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不是消灭不了,而是一根手指头也都动不了,财团、高官与军工企业捆绑,等于是满级的输出型战士又获得了黑魔法加持,变态到了极点。 但问题是,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并不代表美国所有人的利益,不断暴涨的军费开支只会让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财富向少部分人转移,而庞大的债务却留给全球买单。 此文完。
0 阅读:6

晨凯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