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中国科技界传来四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昔日数码 2024-03-03 17:56:48

晚饭后,中国科技界传来四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复旦大学团队研发AI大模型,助视障者“看见”世界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梦想之翼在科技的天空翱翔!来自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FudanNLP)的青年才俊们,倾情打造的科技奇迹——“复旦·眸思”(MouSi)大模型,已经孵化出一个令人心动的创新产品。“听见世界”APP,一个专为视障者设计的数字化盲杖,即将于3月份启航,开启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

这款APP就像一位智能的生活助手,把周边的世界转化成描述性的语言,帮助视障者感知生活的色彩,迈出家门的每一步都充满信心。它利用单枚摄像头的深度感知,加上精心设计的算法,就能将街道的繁华景象变成一段段细腻的叙述,让视障者安全地穿梭于都市的街头巷尾。

想象一下,在“听见世界”的陪伴下,视障者能感知红绿灯的更迭、十字路口的繁忙,甚至察觉到脚下的一石一木。他们可以像任何一个游客一样,走进每一个博物馆、艺术馆、公园,倾听这个世界的故事,触摸生活的细节。

而在家中,"听见世界"化身为一个细心的管家,助力视障人士轻松找到他们需要的物品,从被移动过的手杖到他们最喜欢的牛奶都不在话下。

“人工智能是改变命运的工具,我们希望它能让视障人士的世界更加多彩。”张奇教授这样说。在这群充满创新精神的青年学者中,新的想法如同春天的种子,在头脑风暴中生根发芽。

团队成员为了体验视障人士的生活,背负“黑暗”的重量,蒙上双眼,用心感受他们的世界,邀请视障人士共同深入探讨他们的真实需求。在这样的共情之下,他们按图索骥,以数亿张图片训练出的“眸思”大模型,精准满足了各类需求。

未来,这款APP将结合AR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到亚米级别,甚至升级到可以通过视频判断各种情景的能力。团队还在孕育更多模式,比如阅读模式、解说模式等,以期为视障人士的生活添加更多色彩。

团队也正在与非政府组织、计算中心、硬件制造商等伙伴合作,致力于让这份科技成果无偿服务于视障社群。在不远的将来,“听见世界”APP将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展开测试,让爱与智慧的光辉照进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

第二个好消息:全球数据量指数级激增 超级光盘能否闯出闪亮未来

据《经济日报》消息,一场科技界的“大逆转”正在酝酿中。记得那些年,光盘曾是我们数字世界的闪亮守护者,如今却仿佛被时代遗忘。但是,一张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研发团队手中的“超级光盘”正像科幻小说中的神器一样,颠覆我们对传统存储的所有想象。

想象一下,一张小小的光盘,竟能储存1.6 Pb的数据——这相当于把1万张蓝光光盘或100个大容量硬盘的信息,压缩在一片薄如蝉翼的圆盘上。

这不仅仅是一张光盘,这是一张能够在数字深海中潜行数十载不变色的“超级光盘”。在数据海洋中,它们守护着那些被称为“冷数据”的珍贵信息,而这些信息,占据了我们80%的数据宝藏。

在我们迷失在高速数据流中的今天,这张“超级光盘”将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为数据的长久存储提供了一个既环保又经济的解决方案。

不仅仅是容量,这张光盘的诞生还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数据中心从寒冷的北极或是深海的怀抱中解放出来,将它们安置在更为便捷的地点,大幅降低数据的碳足迹,同时也省去了频繁的数据迁移之苦。

而对于“超级光盘”能否在市场中打出一片天空,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这张光盘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份历史的教训。我们从“万燕”VCD的沉浮中学到了:掌握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不二法宝。

如今,专利已申请,科研团队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我们有望在5到10年内见证这项技术的产业化成果。

期待着,这张“超级光盘”不仅能在数据存储上书写传奇,还能在光显微成像、光显示、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开辟新的天地,带来更多创新的“超级”奇迹。这不仅是一次科技革命,这是对过去的致敬,对未来的翘首期待。

第三个好消息:我国科研团队牵头建立首个矿物超族分类命名方案获得批准

据《新华网》消息,在科学的星空中,中国研究队伍如同一颗新升起的璀璨明星,由侯增谦院士带领的智慧团队,在国际矿物学界写下了历史性的篇章。

他们提出的碳锶铈矿超族分类命名方案,不仅获得了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的官方加冕,更是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主宰的矿物超族命名盛典。

想象一下,那些隐藏在地球深处的稀有矿物,它们是现代科技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魔法元素。

稀土元素,以它们神秘的力量广泛涌流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乃至电子信息的血脉之中。而今,碳锶铈矿超族,这一含水稀土碳酸盐的神秘家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国际专家们齐声赞誉,这一壮举不只是确立了一系列化学公式、分类边界和命名法则,更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扇窥视稀土元素在地球岩石中迁移和沉淀奥秘的新窗口。

碳锶铈矿超族命名方案的首席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研究生王艳娟女士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力量。她说明,新矿物的发现和分类不仅是地质学的基石,更是为全人类提供了探索矿物世界、建立国际标准的科学灯塔。

至此,国际矿物学界共认可了34个矿物超族,每一个都有它独立的故事和身份。而碳锶铈矿超族的诞生,让中国矿物学界的声音在国际上响起回音,标志着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王艳娟女士的话语中流露出的自豪,不仅是对自己团队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国家矿物分类命名领域能力提升的骄傲。

第四个好消息:沪苏湖铁路开始全线铺轨,预计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上海松江区的晨曦中,一项创纪录的轨道工程正在缓缓展开其铁路史诗。在沪苏湖铁路施工现场,一个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正式立下:首对长达半公里的钢轨缓缓铺开,预示着这条脉动着未来速度与梦想的铁路全线铺轨工作的序幕。

机械的轰鸣声中,铺轨的工艺和效率融为一体,这条前所未有的450公里长的铁路线,预计在6月份的夏日热浪中完成其铺轨使命。铁轨的每一寸进展都在倒计时,为今年年底的盛大开通奏响前奏。

沪苏湖铁路,这条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的快速动脉,将成为这些城市间交流的快捷通道。它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一条解压阀,将有效分流沪宁、沪杭两大铁路通道的运输重压,给旅客带来更畅快的出行体验。

施工现场呈现出一幅精密的作业画卷:209组道岔精确到位,800名铁路工人的辛勤劳作,以及单日12公里轨道的铺设记录,每一项都体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精益求精。

从上海虹桥站开始,蜿蜒穿越江苏省苏州市,直至浙江省湖州市的湖州站,这条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沪苏湖铁路,将设立8个车站,每站都是一座现代化交通枢纽的典范。

特别是松江南站,这座上海的第三大车站,已经全速进入建设高峰,5月中旬即将完成所有主体结构施工,届时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球的目光。

每一节钢轨的铺设,都是对未来便捷生活的期许。沪苏湖铁路的每一站,都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每一程都将缩短心的距离。

当这条快速铁路正式启动,它不仅是城市间的连接纽带,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促进发展的强力引擎。我们满怀期待,它将如何在未来书写传奇。

0 阅读:158

昔日数码

简介:喜爱科技,关注数码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