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2025目标GDP破万亿,但这一历史性时间节点,对徐州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能提供节点性收入增长。
徐州以工业立市,但长三角规模以上企业排名中,徐州竟然排不上号。
不仅如此,徐州经济总量还行,能排进国内城市前三十名,但税收却不尽如人意。
三大主税,包括个人税,企业税,以及增值税,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产业实力,以及民众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前三十名城市中,依然见不到徐州的名字。
徐州市区的好企业太少,上市企业太少,高薪岗位太少,甚至说,企业本身数量就太少,更无需说什么质量。
一提到徐州企业,首先就是徐工,徐州也是工程机械之都,配套产业链完整,整体实力也不错。
但徐州对徐工提供的政策、土地、以及资源,对此徐工的效益,利润和产出,可以说都尽力了,徐工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不少一般性岗位,维持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整个徐州市,所有的上市企业加起来,印象中都不到二十家,和苏南地区,一个县级地区,动辄大几十家,甚至百余家的水平,相差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整个徐州的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经济效益,或者提供的就业岗位,和长三角核心城市,相差实在是太多了。
每到早高峰和晚高峰,徐州的车流人流,行驶的方向都是东三环附近的工厂区,以及几个大的市区商综、写字楼。
大致相同的上班路线,表明徐州的就业岗位集中且数量一般。
徐州市区的平均收入工资,也就是四千左右,那种七八千加五险一金的岗位,是非常少的。
无论怎么说,徐州要追赶的路还有很长,但对徐州的未来发展信心还是足够的,毕竟,徐州的发展,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摆脱煤炭供应基地的时间也没多久。
徐州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