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膝下无子,从外地回来,父亲连夜收拾出房间:这宅子都是他的

慢慢习惯自然 2024-09-22 17:33:23

我叫吕宏刚,奶奶手底下拉扯着四个孩子,大伯、二姑、父亲和小姑,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孩子一多,吃饭就成了大问题。爷爷奶奶拼了命地干活,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说起来我大伯,在八来岁的时候,小肩膀就扛起了大责任。那会儿,他不仅得跟着家里人去地里干活,还得去村里捡破烂,只为让家里好过点。最让人心疼的是,他还得照顾家里那一堆弟弟妹妹。

奶奶和爷爷一出门,家里就跟炸了锅似的,孩子们哭成一片。大伯就像个小大人,怀里抱着小姑,背上背着父亲,手里还牵着二姑,在院子里忙得团团转。

那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大伯就想着法儿给弟弟妹妹们弄点吃的,煮点菜叶子汤就算一顿饭。可他自己也是个孩子啊,有时候不留神,还会被灶火烫得一身伤疤,看着都让人心疼。

村里人见大伯总带着一群孩子,都笑他是“大姑娘”,因为这样的活儿一般都是女孩干的。但大伯不介意,他心里只想着怎么让这个家过得好一点。

奶奶心疼大伯,给他编了个箩筐,让他去村里捡牛粪当肥料。大伯什么苦都能吃,家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落在了他肩上。直到他十五六岁,能出门打工了,家里的日子才慢慢有了点起色。

父亲说那年是家里最好的一年,因为大伯挣了钱,家里终于能买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了。大伯年底回家总说自己在外吃过了好东西,就不跟弟弟妹妹们抢了。他还鼓励父亲去上学,说没文化在外容易吃亏。父亲也就此成了家里第一个识字的人。

大伯自己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特别希望父亲能有出息。他拦着二姑不让她太早出去打工,说外面日子不好过,得有点文化才行。而他自己则继续在外面拼命赚钱,供着家里。

后来二姑嫁去了外地,父亲也到了快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家里并没有多余的钱财。大伯二话不说,先让父亲先结了婚,他自己的事儿却不着急。要知道大伯比父亲大好几岁。父亲结婚时花了一大笔钱,都是大伯在外辛辛苦苦挣来的。小姑呢,后来找了一个邻村的勤快小伙嫁了。

等大伯自己考虑婚事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了。奶奶对大伯的婚姻大事急得不行,到处给他张罗相亲,可人家姑娘一看他那黑黝黝的皮肤和矮小的个子就摇头。大伯也不在乎,总说一个人也挺好,有地方住就行。

那时候我们家已经搬进了老宅子,父亲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大伯回来就有他的地儿。大伯就是这么个实诚人,心里总装着家人,自己这么样都行。

大伯虽然常年在外奔波,但那份对家的牵挂从未断过。日子渐渐好了,他回家的次数却少了,三五年才得空回农村老家一趟。每到过年,奶奶会张罗一桌子好菜,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父亲会细心打包好,寄给远方的大伯,让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那些果糖、糕点都是稀罕物。每当奶奶藏起来准备待客时,我们小孩子总是馋得不行。大伯最是心疼我们,总是偷偷拿些出来分给我们,自己只是笑着看我们吃,那场景我至今难以忘怀。

过年时,他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过完年,他也总是留到正月十五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家里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特别是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时,他更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后来奶奶突发脑梗,是大伯第一时间赶回老家,稳定了情况后,他还劝父亲和姑姑们安心工作、照顾家庭,说医院里有他照顾就好。

他总说自己一个人没负担,不像父亲和姑姑们,肩上有家,有孩子要养。他让父亲赶紧回去工作,说我们家更需要钱。父亲留下五千块钱想作为医药费,但大伯坚决不收,说都是一家人,不必计较这些。之后二姑、小姑和我们家每个月给大伯一千块钱,但大伯心疼二姑和小姑,说她们嫁出去后在婆家也有难处,坚决不收她们的钱。

那些年,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全靠大伯细心照料,直到他们安详离世,也是大伯一手操办了葬礼。办完丧事后,大伯像失去了方向,又踏上了打工的路,不过这次,他更像是把自己安在了外地,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转眼间,我要结婚了,家里得盖房子。父亲犯了难,因为按规矩,这宅子本该是大伯的。他鼓起勇气给大伯打了电话,没想到大伯一句“放心盖,缺钱找我”让父亲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父亲提议盖两层,二楼特地给大伯留了一间,想着他哪天回来也有个落脚的地儿。大伯却笑着说自己还没到享清福的时候,有张床睡就满足了。

真到了缺钱的时候,父亲硬着头皮向大伯借了三万,没想到大伯直接打了五万过来,还叮嘱父亲把房子装修好点,说这是大事,马虎不得。农村结婚,房子就是面子,也是压力。我结完婚后,家中负债,只能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就春节能回家团聚。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直到2021年,六十八岁的大伯突然说想回老家定居了。父亲一听,高兴得像个孩子,连夜把二楼收拾得干干净净。其实家里早就给大伯准备了房间,一应俱全。但父亲还是觉得不够,又在一楼添了张大床,配了空调、小冰箱和电视机,说是方便大伯以后年纪大了不用上下楼。

大伯回来的那天,家里热闹极了。他笑着问父亲:“以后我能一直住这儿吗?”父亲拍着胸脯保证:“这就是你的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还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大伯就是我们的亲爹,以后养老送终的事,我们责无旁贷。其实,这些话父亲不说我们也知道,大伯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大伯听了父亲的话,眼眶微微泛红,他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有你这句话,我这辈子就值了。这些年,我在外打拼,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这个家,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晚餐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大伯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父亲的碗里,笑着说:“老三,你辛苦了,这么多年家里家外都是你在操持。”父亲憨厚地笑了笑,连忙摇头:“大哥,你说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理应相互扶持。”

我和弟弟也争着给大伯夹菜,大伯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慈爱:“看到你们俩都长大成人了,我这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饭后,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月光如水,洒满一地。大伯给我们讲起了他年轻时的故事,那些在外打工的艰辛与不易,还有他对家的深深思念。我们静静地听着,偶尔插几句嘴,气氛温馨而融洽。

夜深了,大伯起身准备回房休息,我和弟弟连忙跟上去,非要送他到房间。在房门口,大伯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认真地对我们说:“你们俩要记住,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这个家,不要忘了根在哪里。家,永远是你们的港湾。”

我们重重地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温暖。那一刻,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归宿,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断的情感。

从那以后,大伯就安心地在老家住了下来,安心的养老。他的笑容更多了,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舒展开了许多。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1 阅读:32

慢慢习惯自然

简介:欢迎走进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