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手术期间,小舅冒雪步行20里路来给我们做饭,如今小舅病了,我连夜赶路千里照顾他

慢慢习惯自然 2024-09-26 09:33:16

我叫蒋淑芬,在那年腊月,我七岁,哥哥九岁。家中母亲突然查出来乳腺癌,医生的话听着让人心里直打鼓,说是得赶紧动手术,不能拖着。那时家里情况本就紧张,我们两个孩子上学开销大,父亲的工资月月见底。更别提,奶奶走得早,姥姥眼睛又看不见,和小舅一家挤着过,自己都顾不过来。

母亲心里盘算着,想拖到明年开春暖和了再动刀,可这寒冬腊月的,去医院来回折腾也不方便。父亲一听,坚决不同意,说病不能拖,得立马治。

后来母亲回了一趟老家,安顿好姥姥。还回我们家特意多蒸了些杂粮掺白面的馍馍,挂在厨房窗户上,叮嘱每天热三个,我吃一个,哥哥吃俩。又腌了白萝卜条当菜,生怕我们俩人在家饿着。

父亲说不用准备太多,他打算在医院守着母亲,等母亲能动了再回家给我们做饭。可那时母亲心里没底,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生怕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家里能凑的钱都凑了,父亲还借了外债。他安慰母亲说:“只要人在,钱能挣回来的,先把病治好要紧。”手术前一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披上了银霜。母亲心里犯嘀咕,但父亲却坚持说已经约好了,不能改。

那晚,我们刚吃完饭,门外响起敲门声,开门一看,小舅顶着满头雪花,像个雪人似的闯了进来。原来,他冒着大雪走了二十里路,就为了给我们送点吃的和用的。玉米面、小米、干菜,还有攒了好久的土鸡蛋,一样不落。

母亲心疼得直掉泪,埋怨小舅不该这么折腾自己。小舅却说家里都安排好了,让母亲放心去治病,他会照顾好我们俩个孩子。后来母亲的手术顺利完成,医生说发现得早,情况比预想得要好。之后母亲住进了病房,父亲才抽空回家看看。

母亲做手术到住院期间,小舅接过接力棒,成了我们的临时厨师,虽然饭菜不怎么好吃,但那份心意比什么都暖。小舅用玉米面给我们蒸窝头,虽然粗糙难咽,但他还是盯着我们吃完每一个。他还说,现在能吃上纯玉米面的窝头已经不错了,以前还得掺糠呢。

母亲在医院的日子里,父亲把家里的口粮买了回来。小舅见状,高兴地说要给我们烙葱油饼。结果那饼硬得像石头,不过泡在米汤里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一天,我准备去同学家讨论功课上的难题,便带着书本去了,不曾想,半道上我猛地一拍脑门,铅笔忘拿了!急匆匆跑回家,一进门,小舅正就着半碗米汤啃窝头呢。见我回来,他慌忙想把窝头往身后藏,我眼尖,早看见了。

“舅,你怎么不吃葱油饼啊?”我好奇地问。小舅嘿嘿一笑,眼神闪躲,“舅吃惯了窝头,这味儿正对胃口。”我拿了铅笔,便顶着寒风往外跑,眼泪被风吹得在脸上乱飞。心里心疼起了小舅,原来他已经把最好的给我们了,我心里发誓,再也不挑剔小舅做的饭了!

母亲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小舅就守了三个月的灶台。说来也怪,他的手艺竟越做越好了,米汤不稀不稠,馍馍也蒸得松软可口。母亲出院那天,明显瘦了一圈,小舅也是。回到家母亲抱着小舅哭得像个孩子,“弟弟,你受苦了!”父亲在一旁劝,“小弟,你回去歇歇吧,我们回来了。”小舅却抹起了眼泪,“你回来就好,我明天就回去跟妈说一声。”

母亲病后在家休养,小舅也是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春天,送来一堆南瓜土豆红薯,说是给我们添菜。转眼到了夏天,母亲已经康复准备复工了,小舅又送来几只小鸡仔,说秋天就能下蛋,给我们补补身子。

两年后,我们家里情况好转,母亲想接姥姥来我们家养老,小舅却不让,“你照顾好自己,咱妈在我这儿挺好的。”小舅妈也附和,“家里人多,热闹,咱妈喜欢。”

母亲临走时,小舅硬要塞给我们新收的小米和玉米面,还送到村口车站。母亲上了车,小舅还在窗口叮嘱,“别老往娘家跑,这边有我呢。你照顾好自己,遇到什么困难,你尽管开口就行。”

在我高考那年,姥姥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哭得像个泪人,说道“我本想着等老二考上大学,回去多陪陪妈…可…”小舅妈安慰着母亲:“妈是享福去的,看到孩子们都出息了,她走得安心。”

在我出嫁那天,小舅拉着我的手,眼眶泛红地说:“淑芬,你这一嫁,山高水远,舅想见你都难啊。”我笑着安慰小舅,“舅,您放心,我结了婚就努力攒钱,买辆车,以后想您了,就开车回来看望您。”

婚车启动,小舅站在车外,风吹动他的白发,他喃喃自语:“舅老了,你要常回来看看。”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哽咽着回答:“舅,您哪里老了,我还要回来吃您烙的葱油饼呢。”

婚后第一年,因着婆家的习俗,我没能回娘家。心里总惦记着小舅,想着找个时间回去看看。不料,在那年五一,母亲的电话如晴天霹雳,告诉我小舅突然病倒,病情危急。

那一刻,我心急如焚,天已黑透,我催促老公立刻去买火车票。得知最早的车票在次日,我泪如雨下,只想立刻飞到小舅的身边。老公温柔地安慰我,并决定第二天一早就陪我回去。隔壁的大伯哥得知后,二话不说,提出要开车送我们回去,嫂子也坚持同行,怕大伯哥路上孤单。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漫长。大伯哥专注地驾驶,嫂子在一旁轻声细语地安慰,家人的温暖让我心中稍感慰藉。一路上,母亲的电话不断,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告诉我小舅在等着我。

终于,在次日清晨,我们抵达了县城,直奔医院。小舅躺在急救室里,身上插满了管子,看着让人心疼。我紧紧握住小舅的手,在他耳边轻声呼唤:“舅,我来了,您一定要好起来。”小舅的眼皮微微颤动,似乎听到了我的呼唤,医生护士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小舅的心跳平稳了许多。

后来小舅的病情逐渐稳定,被转到了普通病房。虽然还不能说话,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生机。我亲自下厨,熬了碗不稀不稠的米汤,一勺一勺地喂给小舅喝。他喝得很慢,但每一口都显得那么满足,在小舅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那段日子,我请了长假,日夜守在小舅的身边。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想起小舅以前为我们家付出的点点滴滴,那些无私的爱和关怀,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照顾好小舅的决心。

小舅的康复之路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希望。随着日子的推移,他的语言能力逐渐恢复,虽然偶尔还会有些含糊不清,但已经能够与我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每当这个时候,小舅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说:“有你们在,真好。”

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在医院与母亲家之间奔波的生活。每天,我都会带着亲手做的饭菜去医院,有时是热腾腾的包子,有时是小舅最爱的葱花面条。这些看似平凡的食物,却承载着我对小舅深深的爱与感激。小舅每次都会吃得津津有味,还会夸我手艺见长,这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终于有一天,医生宣布他可以出院了。那一刻,我们全家都激动不已,仿佛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如今,每当我想起小舅那慈祥的笑容和温暖的关怀,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他用一生诠释了亲情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得爱、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这份亲情的力量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0 阅读:0

慢慢习惯自然

简介:欢迎走进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