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担心的事情不是富贵没了,而是自己的权力被他人窃夺。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心态是一种病态,但这就是现实,古代皇帝只要品尝过权力的滋味后就会对其上瘾,久而久之便会沉迷权力无法自拔。
古时候因为君王沉迷权力而引起的流血事件不在少数,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皆是如此,很多君王不到去世那一天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人。
85岁的时候乾隆选择禅位于儿子顒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对于禅让这件事他心里有着很深的抵触情绪,退位的时候死活不愿意交出玉玺。
还是刘墉知道他的心思,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八个字,就瞬间让乾隆松开了手。那么,刘墉究竟说了哪八个字,才能让乾隆立刻放下执念交出玉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幸运的皇帝乾隆作为大清王朝的盛世君主,爱新觉罗.弘历的福与寿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王朝时期中最为让人称羡的一个。
作为当时四王爷胤禛的儿子,弘历并不是嫡长子,因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同凡响的天资被康熙皇帝看重。
康熙晚年将他带在身边辅导,甚至还外出巡游都带着他,以至于在此时就被内定为大清未来的皇帝,在康熙、雍正二人的共同培养下弘历快速成长。
一时间,诸多的皇子皇孙都对老爷子如此宠爱弘历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皇子还对受着专宠的弘历感到了妒忌。
康熙60年,在位多年的康熙帝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在北京畅春园将皇位传给了四王爷胤禛。
作为后继之君,胤禛当然知道康熙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因此在继位之后,他也像康熙一样磨练着弘历治国理政的本领。
为了让弘历得到足够的历练,雍正多次让他以钦差的身份到各地处理大事要事,弘历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几件大案要案都办得很好。
没过几年,当年的小弘历就成了一个文韬武略俱全的青年才子,而且还是一个拥有治理天下能力的年轻人,看着面前文武全才的儿子雍正不由得感到自豪。
当时,虽然雍正皇帝还没有正式册立太子,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他的心里已经是将弘历当做了自己的后继之君,即使是自己的三儿子弘时也无法阻止弘历(雍正四子)的登基之路。
执政中后期,雍正正式向天下宣布自己秘密建储,他将储君的人选写在圣旨上,然后将其存储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圣旨虽未公布,但大家都清楚人选一定是弘历。
果不其然,几年后雍正驾崩,文武百官打开雍正的遗诏,里面写的继承人就是弘历,不久弘历正式登基继位史称乾隆皇帝。
不难看出,弘历从皇子到太子再到皇帝,期间的路都被爷爷、父亲铺好了,称得上是一位幸运皇帝。
继位之后,弘历靠着祖父两辈人留给他的宝贵财富,继往开来开创了大清朝的康乾盛世,整个封建社会中这一阶段的盛世都能够数得着。
看着在自己打理下的大清国蒸蒸日上,乾隆心里有一份说不上来的自豪之情,然而当乾隆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的功绩无比自豪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困扰着乾隆。
乾隆皇帝并非真心禅让这个让乾隆无比头疼的问题就是在位年数,综上所述乾隆基本是康熙一手培养起来的,出于对自己皇爷爷的尊敬,他在即位之初就向各位臣工们表示,自己在位的年限一定不会超过自己的皇祖父康熙。
如果有幸能执掌皇权60年的话,那么将会在那一年主动把皇位禅让给皇子。
事实上,乾隆一开始说出此诏的时候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在古代那个医疗条件低下的年代,人们能够活到五六十岁就已经算是长寿。
乾隆登基时已经20多岁了,若是在位满60年基本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这样的人放到现在都是长寿,在古代的医疗环境下让人不敢奢望。
尽管乾隆心里是这样想的,但上天就仿佛是要跟他开一个玩笑一般,乾隆这一生可以说是无灾无难,就连疾病也少得可怜,一直活到了近90岁,当然这是后话。
经过60年皇帝生涯后,乾隆皇帝以86岁高龄的年纪继续执掌大清王朝,他虽然忘记了早年说过的话,但有一些文武百官却没有忘记,于是乎便在朝堂上提及了此事。
如同开篇所提及的那样,权力就像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药,只要是沾上就无法戒掉。
乾隆早年之所以会说禅让的话,是因为他预料自己活不到执政60年,现如今他不仅活到了这个岁数,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前前后后各种出人意料的事情,使得乾隆不愿意放弃权力,但是俗话说得好“天子一言九鼎”,身为君王的乾隆皇帝必须要说话算话.
不然岂不是告诉天下人皇帝是个言而无信之徒,如此一来皇权的威严就会扫地。
思虑再三,乾隆皇帝决定在执政60年末期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突然一下要将自己手中的权力转交出去,多多少少让乾隆有些难以接受,也就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
八个字换来的玉玺公元1795年乾隆准备着禅让典礼,把大清朝交给自己的儿子顒琰。权力的交接很繁琐,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传国玉玺,因为玉玺代表着权力的流传。
典礼的前、中阶段都非常顺利,乾隆把很多的事情都交待给了十五子顒琰,可是到了交接传国玉玺时,他却迟迟不愿意拿出来,场面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顒琰和众位大臣也不止一次地请乾隆交出玉玺,但乾隆就是死活不交出自己的玉玺,双方陷入了微妙的僵持中。
距离禅让大典仪式的结束越来越近,许多工作由于缺少了乾隆的玉玺都没法完成,众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就在此时刘墉站了出来,他示意众官员不要着急让自己去跟乾隆谈谈,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刘墉作为一代正臣、名臣享誉朝堂,大家都知道乾隆会听刘墉的意见,也就一致同意了刘墉的意见让他先去跟乾隆谈谈。
得到了众大臣的同意,刘墉来到了乾隆的面前,跪下行礼后乾隆让其平身。站起身的刘墉缓缓向乾隆说道,如今禅让大典即将举行,少了玉玺的话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因此,希望万岁爷能够尽快将自己的玉玺交出来,以结束这一场大典。听完了刘墉的话后,乾隆叹了口气,表示自己并非不知道玉玺对于禅让典礼的重要性。
只是一想到自己交出玉玺之后,权力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这件事就让他心里很是抵触,因此才迟迟不交出自己的玉玺。
得知了乾隆的真实意图之后,刘墉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乾隆的想法。
毕竟乾隆已经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整整60年了,突然让他交出权力任何人都会感到心理不平衡。但理解归理解,禅让的诏书是乾隆自愿写下的,并没有人强迫他禅位。
如今禅位的消息已经昭告天下,若是因为乾隆的一时任性导致仪式不能按时举行,那大清朝还不成了百姓口中的笑柄,理清了这些的刘墉缓缓开口道:“陛下,登基不能没有玉玺”。
刘墉说完了这句话后,乾隆脑海里一直都在回响着“登基不能没有玉玺”这八个字,定下禅让这件事的是他自己,如今事到临头他自己却退缩了,让身为皇帝的他颜面何存。
想到了这一点后,乾隆又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松开了握在玉玺上的手,将自己的玉玺交了出来,交代刘墉将这方代表这大清国至高权利的玉玺交给顒琰。
刘墉在拿到玉玺之后不敢怠慢,立刻将玉玺带到了顒琰和众官员的面前,有了玉玺禅让典礼的其他工作才得以开展起来。
在这之后,乾隆便成为了太上皇,顒琰正式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不过,虽然乾隆将皇位交给了顒琰,但是权力却还是把持在他自己的手里,尤其是大清朝的军权。
乾隆皇帝让和珅在前朝当自己的代言人,朝会后一一向自己阐述,自己在幕后继续掌控朝局。
总的来说,嘉庆执政前四年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傀儡罢了,诸多的政务都必须请示过太上皇才能去实施,这种现象历史罕见。
所幸在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大清朝的政权才算是全部落在了嘉庆的手里,顒琰才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大清国的皇帝,从嘉庆登基到真正掌权经历了4年的坎坷,也体现了乾隆不愿交权的心。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