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太上皇,李渊和李隆基晚年谁更惨?李渊很快乐,李隆基很凄凉

雁芙说历史 2024-06-10 14:06:47

李渊退位后的生活还是挺滋润的,李世民对他还算不错,但李隆基晚年可就惨多了,不仅被太监欺辱,还被儿子猜忌,最后在凄凉、孤独中绝食而死。

先说李渊,他在退位后享受的待遇可比李隆基好太多了。

李渊把皇位让给李世民以后,在贞观三年之前,居住在太极宫,贞观三年才搬到太安宫,一直到贞观八年,李渊去世为止,几乎没有离开过太安宫。

但是,这么多年里,李渊多次出席李世民举办的宴会。

这说明,李世民登基后,开展的各种社交活动并没有把老爹落下,而且李渊本人也愿意参加,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这期间,李渊究竟对李世民有没有恨呢?

我认为恨倒不至于,怪倒是会怪一下的,对于玄武门事变这场悲剧,李渊心里肯定是怪过李世民的,心里也会有隔阂,但绝不至于上升到仇恨的地步。

而这种责怪和隔阂,随着李世民取得一系列成就,逐渐化解。

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贞观四年的一场战争。

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派李靖为统帅,大举进攻东突厥,并于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将其押送回长安,献捷太庙。

李渊得知此事后感叹地说道:

昔日汉高祖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十分屈辱,可汉高祖终其一生也无法报仇雪耻,如今我的儿子能攻灭东突厥,看来我把大唐江山交给他,是托付得人,还有什么值得忧心的呢!

紧接着,李渊为了庆祝这伟大的胜利,特意举办了一场宴会,召集李世民以及皇亲贵戚、朝廷重臣等十几个人一起喝酒庆祝。

宴会上,李渊那是相当开心,甚至在宴会上亲自弹琵琶,而李世民则当场伴舞助兴,父子、君臣之间十分高兴,一直喝到深夜才算结束。

李渊为何如此开心,甚至第一时间感叹说他把江山交给李世民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因为攻灭东突厥这个功绩实在是太大了,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当初,李渊刚刚起兵反隋时,迫于自身实力不足的问题,只能向突厥称臣,这是比较憋屈和屈辱的,而且突厥当时也十分强大,并不是那么容易能把人打灭国的。

但李世民做到了,他灭掉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这样的功绩,让李渊开始释怀,觉得这皇位给了李世民,是对的,他也更加乐意参加李世民举办的一些宴会,到了贞观八年,李渊本人还曾经主动出面宴请突厥使者。

李世民在长安检阅军队的时候,还带着李渊一起,共同检阅大唐军队,随后举办宴会庆祝活动。

这些都说明,李渊退位后,与李世民之间的相处是和谐的,李渊享受着很强的自主性,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

此外,每年的夏季,李世民会选择到九成宫避暑,他当然也没忘记李渊,但李渊不愿意去。

后来李世民干脆在宫城的东北方向重新修建一座宫殿,名为永安宫,专门用来给李渊夏季避暑使用。

可惜的是,李渊于贞观九年病逝,宫殿此时尚未完工,只好就此停建。

后来一直到唐高宗时代,这座宫殿才建成规模,就是著名的大明宫。

可见,李世民对李渊还是不错的。

而且李渊退位后的这些年,还生了好几个儿子和女儿,也从侧面说明,李渊退位后的生活过得还算是比较舒心的。

再说李隆基,他被接回长安以后,日子一开始很滋润,但不久便急转直下。

757年,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后,唐肃宗李亨将太上皇李隆基从四川接回了长安,双方进行了一番父子情深的活动流程后,李隆基被安置于兴庆宫(南内)居住。

最开始的三年,李隆基的生活过得还是很舒心的。

兴庆宫原本就是李隆基还是个藩王时的府邸,这里有很多他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所以住在兴庆宫对李隆基来说,是一件很有怀旧感的事情。

这期间,追随李隆基几十年的前禁军统领陈玄礼,侍候他几十年的太监高力士,还有以前伺候他的宫女们都在身边,他还把亲妹妹玉真公主也叫来陪他。

所以,回到京城后,李隆基很快就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他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和这些熟悉的人一起喝点小酒、聊点家常,听听小曲儿,欣赏舞蹈,下下棋,浇浇花。

所以他每天的日子大体上过得还是很快乐的。

而且李隆基这个人不是那种宅男,他喜欢社交,喜欢热闹。

但有时候会一个人趴在兴庆宫的长庆楼栏杆上,俯瞰下面街市上来往的百姓。

可他没想到的是,几年过去,百姓们都还认得他这个曾经的大唐天子,甚至有人还会当场跪地拜谒李隆基,高呼万岁。

李隆基见到这一幕,开心得像个孩子,于是让人在楼下的路边摆下酒肉款待那些跪拜他的百姓。

有时候还会有朝廷官员路过,当看到李隆基在楼上时,这些官员们也会向李隆基行礼致敬,这让李隆基感受到了那种被人敬仰,受人拥戴的感觉。

所以,每次有朝廷官员向他行礼时,他都派人去把他们请上楼,一起小酌几杯,并且还有玉真公主等人作陪。

这样的日子让李隆基感受到了无比快乐,他每天都过得很滋润,很开心。

但这种快乐的时光仅持续了3年。

760年,唐朝第一代权宦李辅国开始对李隆基下手了。

李辅国原本只是高力士手下一个不知名的小太监,尽管他现在发达了,可李隆基身边的那些人,比如陈玄礼、高力士等人,随便拎一个出来,资历都比他李辅国高出很多。

因此,李隆基身边的人平时还是像以前那样轻视李辅国。

这个李辅国的报复心极强,内心也比较阴暗,于是开始整治李隆基和身边的人。

李辅国就利用李隆基在兴庆宫楼下款待百姓和接待朝廷官员这件事做文章,在唐肃宗李亨面前进献谗言,说李隆基暗中与朝廷大臣来往密切,还在街头与百姓互动,收揽人心。

这分明就是想把李亨赶下台,然后李隆基再回来过一把皇帝瘾。

此话一出,李亨的内心如受重击,猜忌的种子就此埋下。

李亨完全有理由猜忌李隆基,毕竟他这位老爹此前做了长达44年的皇帝,开创过大唐有史以来最强的开元盛世,老李头尽管已经退位,可他44年积累起来的政治声望远超现任皇帝李亨。

如果李隆基想干点什么事情,他完全有能力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虽然李亨已经对老爹起了猜忌之心,可那毕竟是亲生父亲,他也不敢明着对李隆基做点什么,更不愿意背上不孝的骂名。

但是有李辅国啊,他可是恨透了李隆基和他身边那帮人。

随后,李辅国就向唐肃宗建议,只要将太上皇迁出兴庆宫,迁居西内的甘露殿,隔绝他与外界的交往,这样就可以避免太上皇复辟了。

李亨当然是不愿意明着这么干的,因为那样的话,会落下一个不孝的骂名,但他也没有明确反对,只是沉默不语。

此时沉默,就是在默许。

李辅国笃定李亨的猜忌之心已经十分严重,而且他此时掌控禁军,还干预朝政,权倾天下,连皇帝他都可以不给面子。

于是,李辅国挑了一个李亨生病的日子,趁机矫诏(假传圣旨)要求李隆基搬迁到西内居住。

李隆基此时已经无权无势,只能听从。

谁知,当李隆基一行人走到半路时,前面突然出现一支军队,全副武装,亮出兵器,以最快的速度将李隆基一行人包围起来,那场面看起来就像是要当场将他们砍杀的样子。

这时,李辅国才骑着马缓缓走上前。

李隆基见状,吓得差点栽落马下,一旁的高力士见状,挺身而出,当场呵斥了李辅国。

毕竟李辅国昔日在高力士手底下干活,如今高力士余威尚在,李辅国被这么呵斥之后,愣是不敢顶嘴。

随后在高力士的强硬要求下,李辅国被迫给太上皇牵马。

但这是高力士最后一次为自己这位伺候了几十年的主子尽忠了。

李隆基迁居到西内后不久,李辅国就展开了他的报复行动。

很快,在李辅国的打击下,陈玄礼被勒令致仕(退休),玉真公主被撵回道观,宫女仙媛被放逐到归州(湖北秭归),王承恩被流放贵州遵义。

高力士最惨,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流放巫州。

唐肃宗李亨事后知道此事时,也默许了李辅国的行为,并未责罚他。

事后,李亨又重新挑选了宫女、太监百余人前往西内,负责伺候太上皇。

然而,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剧变。

他是一个喜欢热闹,喜欢社交的人,他身边的陈玄礼、高力士、宫女仙媛等人与他虽是主仆,但几十年的相处,如今胜似友人,还有玉真公主,那是唯一可以谈心的亲妹妹。

可这些人突然间就走的走,散的散,偌大的宫殿中,如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些新来的年轻太监、宫女,说不定里面有不少是李辅国的人,且不说李辅国有没有暗中让这些宫女、太监慢待李隆基,仅从人的情感和习惯来讲,李隆基更喜欢以前熟悉的那些人伺候自己。

这些新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自己的习惯,也不懂自己心里想什么,更没有感情可言,就算他们来伺候李隆基,也免不了伺候不到位的。

而且换一批没有感情的陌生面孔来伺候自己,李隆基自己也很难接受,最严重的是,身边一群陌生人,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

以前那种和陈玄礼、玉真公主、高力士等人喝酒聊天,欣赏歌舞的热闹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此时此刻,李隆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此时的他,就是一个孤独的老头。

李隆基在这种苦闷、凄凉的日子里过得十分不快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似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对生命也失去了希望。

于是在不久之后,太上皇宣布按照道家的修炼法门吃素,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辟谷,以求修炼长生不老的法门。

其实所谓辟谷,实际上与绝食无异。

这种长期不快乐的生活,加上还有李辅国处处压制和针对,儿子李亨对自己又不管不问,使得李隆基对生命失去了兴趣。

与其说是辟谷,倒不如说李隆基不愿再过这种孤独的日子,更不愿在李辅国的打压下过着屈辱的生活,他在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不久之后,李隆基便在孤独中凄凉而死,年77岁。

两相对比,其实李渊退位后的生活过得比李隆基好太多了。

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对他还是很好的,又是请他参加宴会,又是带着一起阅兵,李渊还能自己在太极宫设宴款待突厥使者。

李世民甚至不惜单独修建一座宫殿给李渊避暑使用,而李渊在深宫内院里,还是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该生娃的生娃,该吃吃,该喝喝,一件事都没耽误。

再看看李隆基退位后的生活,虽然前三年过得还挺快乐,但后两年就是过得很凄凉,很孤独,还被一个死太监带着一群人欺负,他是绝食而死,实际上也是在郁郁寡欢而死。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85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