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很不容易!

寰泰车讯说 2024-04-03 15:10:40

小米SU7发布了,售价也在各方长达半年之久的心理拉锯战之后终于敲定了,21.59-24.59-29.99。

今天不聊车的性能品质,因为发布会上雷军说得够详细。等交车之后,各路车媒和车主也会陆续晒出评测数据和用车体验。

笔者就想聊聊以下几个问题:

造车容易吗?小米造车成功了吗?小米SU7前景怎样?

小米,这家以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闻名的科技公司,从3年前宣布进入汽车行业,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小米造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面临的挑战和不容易的方面很多。3年前,雷军立下誓言,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发布会上雷军再次感叹,造车比他原来想象的至少难十倍。造车难度可见一斑。

技术研发和资金筹措是第一大挑战

汽车行业的技术门槛远高于智能手机行业。小米需要在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积累。小米汽车坚持全栈自研,根据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这3年来,小米汽车已申请了上千项汽车相关专利,涉及汽车结构、自动驾驶电池、电机、车辆控制等汽车软硬件相关领域,其中近600项专利已获授权。同时,小米汽车坚持不接受外部投资,由小米公司全资开发运营,其智能电动汽车全资子公司已筹资千亿,做了好在资金、技术、业务、人才和智能生态上为造车保驾护航的充分准备。

市场竞争压力是第二大挑战

这几年,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汽车巨头的竞争,还有新兴的电动汽车企业,如特斯拉、蔚来等。对于新晋选手小米来说,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寻找立足之地,是另一极大挑战。也正是这个原因,小米SU7在历时3个月的造势宣传时,“定价”成为了主要话题,直到发布会宣布最终售价,围绕SU7价格定高还是定低的讨论依然不绝于耳。从雷军发布会的言语中可以捕捉到他内心的纠结。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他当然知道,宣传造势只能圈住一时的“米粉”,只有品牌价值才能让小米汽车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小米SU7刚上市,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其品牌定位与市场接受度能否经受到第一波考验,可能直接影响到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

供应链管理上从无到有是第三大挑战

汽车制造涉及的供应链比手机复杂得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小米需要建立起稳定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谈何容易?小米汽车在其供应链的构建上采取了多元化的合作策略,与超过40家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确保其产品能够整合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和技术。

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襄阳弗迪有限公司提供了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博世苏州提供最新一代的ESP10 ABS制动系统;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提供了驱动电机;一汽富维、华域汽车、万向钱潮、德迈仕、商络电子等40多家零配件商为小米汽车提供汽车内外饰等零部件。其中豪森股份作为智能产线供应商与小米汽车合作。

坊间有声音说,小米SU7是一台组装车,位于北京的工厂就是一台组装车间!关于SU7“组装车”的这种说法,一定是对小米采用的合作策略的一种简化理解。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合作和供应链整合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许多知名汽车品牌也会采用外部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来组装自己的汽车。

对于刚涉足汽车制造领域的小米,通过与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合作,既能缩小制造成本和时间,也能确保其产品能整合最新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组件,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这种合作生产模式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妥协,而是一种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以提升自身产品力的策略。

前面提到的,小米汽车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和投入,展现了其对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有效破解了市场上关于“组装车”的误解。小米汽车的全栈自研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质量产品。

另外,汽车行业受到严格的法规和安全标准约束。小米需要确保其产品符合各种法规要求,这不仅增加了研发成本,也增加了合规风险。小米SU7上市几十个小时,售后便接到了来自大定客户150多个投诉。不能不说,人红确实事非多。虽然,这个投诉量对于近9万大定客户来说,实在微小,但是影响极其不好。具体事态会如何发展,可能还是会依法而行。这里笔者就不过多阐述了。

那么可以认为小米造车成功了吗,小米SU7前景如何?

首款车型将陆续交付,接下来将面临千奇百怪的市场检验方式。目前还不能下这个定论,一台车型成功了,也不能代表所有车型都成功,更不能说明车企很成功。小米新车尚未完全推向市场检验,因此难以全面评估其成功与否。但小米已经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小米SU7已然成为一台网红车,她的命运可能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扛住了检验,吸引更多非米粉入圈,进而坚定了对小米造车的信赖;要么扛不住检验,从此退出市场,等待下一款兄弟车型再一次接受相同的考验。

前景是充满希望但也有不确定性。一方面,小米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积累,这为其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的复杂性和竞争程度都远超智能手机行业,小米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小米造车确实不容易,它需要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市场竞争、品牌定位、法规遵循等多个方面克服重重困难。虽然目前还难以判断小米造车是否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但其在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和努力值得关注和期待。小米的未来将取决于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汽车行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看到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创造出新的里程碑。

0 阅读:0

寰泰车讯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