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因历史上藩镇割据,导致黄河下游两岸的水利工程多年失修,这也导致黄河水患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时刻关注着黄河的情况。尤其在1950年夏天淮河发生洪灾时,这让居安思危的毛主席当即想到了黄河。他知道,一旦黄河发生洪灾,带来的灾难要远比淮河洪灾严重。
于是,这一时期,根据毛主席要求,水利部门每天都要向他汇报黄河的情况,并时刻关注着黄河可能发生的灾情。
自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来,既忙着国家建设统一大局又忙着部署指挥抗美援朝,毛主席连日劳累。到1952年下半年,随着朝鲜战场的局面逐渐稳定,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中央政治局再三建议他能够休息一下,调养身体。
毛主席同意了休假的建议,但他却提出要去黄河视察工作。
其实,毛主席早年就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在1936年东渡黄河时写下气势磅礴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发出了“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的感叹。
可见,毛主席跟广大华夏儿女一样,将黄河视为“母亲河”。
1952年10月25日,毛主席离开北京,先后前往济南、徐州、郑州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情况,并在途中多次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0月29日,毛主席抵达兰封,同当地的有关领导同志在专列上进行了谈话。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如今黄河的治理情况,并提出要看看东坝头。
第二天上午,毛主席一行人便来到了东坝头,他站在新修的石坝上,走走看看,最后提出“还是要修大水库”。
10月31日,毛主席乘坐专列停靠在黄河南岸的山脚下,随后,毛主席一行人走下火车,为了眺望黄河,向着一边更高的山顶走去。
当毛主席走到半山坡时,看到了有户人家正在烧饭,毛主席见状,健步走了进去。当时,正在院子里晒黄豆的大爷看到一群干部模样的人到来,急忙起身回屋倒水。
这时,一个干部走到大爷跟前,在他耳边低声问道:“老大爷,你看看,这群人里,你认识谁?”
大爷这才仔细地向人群看去,当他看到毛主席时,震惊地说道:“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说罢,大爷急忙倒了一杯水递给毛主席,并激动地说道:“这是用黄河水泡的茶,您尝尝。”
毛主席双手接过茶,笑着道完谢,便端起茶喝了起来,一边喝还一边询问大爷如今的生活情况。
茶喝完了,聊得也差不多了。毛主席起身再次道谢,然后又继续向山顶走去。登上山顶后,毛主席站在那里静静地望着远方,没有说什么。
在这次视察途中,毛主席还碰到了一个熟人,并远远地冲着那人大声喊道:“毕营长。”
那人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居然是毛主席。这让他顿时激动不已。
毛主席口中的“毕营长”究竟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毕占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母双亡,为了谋生,他给地主放牛、割草,在饭馆里挑水、打杂。在苦难生活的磨练下,毕占云也练就了一身好身手。
16岁时,侠肝义胆的他加入了当地的乡民团练当差。当时,由于家乡土匪横行,老百姓深受其害。
一次,正在巡逻的毕占云发现了山下正在打劫的土匪,他立即派人回去通风报信,自己则亲自上阵,跟土匪较量。毕占云一直坚持到乡民团练到来,同其他人一起将土匪打走。
几天后,一名土匪下山寻欢作乐,被毕占云发现后当即逮捕了起来。一些胆小的土匪见状,决定回家重谋出路。毕占云因为多次跟土匪作对,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抓住毕占云,土匪串通了地方势力、甚至联络官府,而毕占云则在当地乡亲们的帮助下顺利逃走了。
1922年,19岁的毕占云进入四川军阀部队当兵,后在北伐战争中进入了湘军,并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一名营长。
当时,北伐军中有不少共产党人,对于共产党人的行动,毕占云并未过多干预。1928年6月,毕占云收到上级密电,要求他将营中的两个共产党员连长处决。
当晚,毕占云紧急将这两个连长叫来,直言不讳地说道:“你们不能留在这里了。”
说罢,他从兜里掏出几块大洋交到了两人手上,并叮嘱道:“一路小心。”
就这样,这两个本应被处决的连长在毕占云的保护下得以顺利逃走。不久后,毕占云所在的营部被改编为连,他也因此被降为了连长,原来的连长则降为排长。
与此同时,毕占云的部队也经常遭到国民党内其他部队的排挤和欺压。加之当时毕占云部中有不少士兵都是国民党从各地抓来的穷苦老百姓,大家对国民党的统治越发不满。
几天后,毕占云奉命率部调至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在这里,他亲眼见到了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当地四处张贴着“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队伍”这类标语。毕占云和部下见状,心中深受触动。
于是,当接到“围剿”红军的作战任务后,毕占云成为了一名不打红军的营长。在与红军的交战中,战士们枪口向上,有意避免交战,红军也得以安全转移。
9月初,红军俘获了在遂川左安一带抢劫百姓的一个班的战士。经过询问后,红军得知他们是毕占云的部下,因为国民党的给养迟迟不到,无奈之下,他们才选择了抢劫。
得知情况的毛主席、朱德等人经过商议,一致决定释放这些人,并托他们给毕占云带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由朱德和陈毅以四川老乡的身份写的。
毕占云收到来信后,看到红军邀请他“来井冈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一起并肩作战……”时,毕占云已然心动,并决定不再给国民党当炮灰,要带着战士们投奔红军。
下定决心后,毕占云便安排自己的副官化装成老百姓的模样与红军部队联系。陈毅亲自接待了来人,并仔细商议了起义的细节。
正在毕占云与红军取得联系商定细节之时,他们的举动被人察觉。关键时刻,毕占云当即处决了欲上报之人,为了避免被上级察觉使部队陷入更艰难的处境之中,他于当晚集结部队,并一再强调行军途中保持绝对安静、不准乱开枪。
一天一夜之后,毕占云带着126人投奔了红军,陈毅作为代表热烈欢迎了毕占云部的到来。此后,毕占云便跟随中国共产党南征北战,走上了革命道路。
毕占云是国民党部队中率部起义的第一人,他的加入对当时的红军来说意义重大。多年后,从毛主席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还能够看到关于毕占云率部起义的相关记载:
“10月1日……收复宁冈全县。此时湘敌驻桂东阎仲儒部有126人投入红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
经历多年战火的洗礼和考验,毕占云成为了我党的一名优秀战将,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河南解放后,毕占云出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因此,当毛主席来到河南视察黄河的情况时,万万没想到能碰到毕占云。同样,由于毛主席出行的保密,毕占云自然也不知道毛主席会来。
不过,能见到毛主席让他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他立即放下手里的活便快步走向了毛主席。
两人稍作寒暄后,毛主席便问道:“你怎么在这?”
毕占云解释道:“河堤塌了一块,但修河堤的人恰好有事出去了,这才报到了军区来。我就叫了一些人赶紧来修一修。”
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对毕占云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并夸赞他做得对。
战争年代,毕占云因四处征战,已经有很多年没见过毛主席了,但两人当年在井冈山上的情谊却从未淡过。这一点,从毛主席远远地能够认出毕营长一事便可看出。
参考资料:党史文汇2017年11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报告2014年9期、人民政协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