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史上的“二才”,谁更表现出彩?

武哥谈历史 2024-03-25 03:49:23

在我军历史上,有过“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的叫法,也有过“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的称呼,而军中“二才”(程世才与胡奇才)的提法,似乎没怎么被提过,这可能是笔者自己的随想而已。

在很小的时候看一些军史书籍,经常会看到他们两人的英雄事迹,在脑海里屡屡会将二人混淆。

我想大概是因为两人不仅仅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是“才”字,而且两人都是湖北人,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后来的革命经历也相似,也有过交集,在1955年又都被评为了中将。

那么二位将军,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军中“二才”到底谁更“出彩”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程世才

程世才生于1912年,是湖北大悟县人,与徐海东、聂凤智、刘华清等将军是一个县的;而胡奇才要比程世才小两岁,是湖北黄安高桥镇人,与李先念、陈锡联等人同属一个镇。

程世才与胡奇才都是在1930年加入红军,在入党时间上,程世才是1931年,比胡奇才早了一年。

二人都是从普通战士做起,不断进步。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时,程世才时任11师33团政委,胡奇才任32团营政治委员。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旺苍木门进行了扩军,原红四军的四个师升格为四个军,程世才所在的11师升为红30军,他先后任90师师政委、88师师长兼政委,不久又升任为副军长。

在此期间,程世才与李先念带出了“攻如猛虎团”与“夜老虎团”等光荣战斗集体。

1935年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因为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军务繁忙,他兼任的31军军长由30军军长余天云接替,空缺的30军长则由程世才代理。

程世才任副军长与军长的时点与许世友差不多,他任副军长时,后来的上将陈再道是师政委,陈锡联才是团政委。但程世才30军代军长的“代”字,直至西路军失败也没去掉。

相比而言,胡奇才的进步比程世才缓慢了一些,在木门扩军时,他代替了程世才出任33团团政委,直至1936年的长征末期,才先后出任了红四军11师、12师政治委员。

胡奇才的职务进度与韩先楚、刘震、陈锡联差不多,都属于“末代”师级干部。

程世才在30军长任上,率部参加了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包座等著名战役。

而胡奇才最有名的战斗是在关中彷徨镇,时任营政委的他率一个营撕开国军五个师的包围圈,保证了后面方面军总部的安全。

后来在四方面军渡河西征时,程世才作为红30军的代军长与政委李先念率部作为头号主力,参加了所有恶战、大战,最终二人带领残余部队一支突围成功抵达新疆,为革命保留了407名火种。

而胡奇才所在的红四军没有随大部队渡河西征,而是留在了河东。

由上可以看出,在红军时代,二人参军时间一样,程世才入党时间早,成长快,最高职务是军级干部。

而胡奇才进步虽然也不小,但略显缓慢,最高是师级,并且从连级开始,他的任职都是政工干部,相较程世才来讲,军功也略逊一筹。

胡奇才

到了抗战时期,程世才于1938年春从新疆回到延安,先是进入抗大与党校学习一年,后被派往冀察热挺进军担任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后任平北军分区司令员,协助萧克开辟平西、平北抗日根据地。

冀察热挺进军级别不低,萧克自不必说,宋时轮与邓华是下属两位支队的司令员,这时期的程世才大致与以前职位相当。

冀察热挺进军担负独立任务,负责独立战略区,本来大有可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挺进军在平西没能打开局面,存在三年后,于1942年撤销番号,程世才又回了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中共中央党校第4部副主任。

我们再来看看抗战期间胡奇才。

由于红四军没有过黄河参加西征,因此得以保存了完整的建制,到抗战爆发后,被改编为八路军385旅,王宏坤任旅长,胡奇才担任了770团副团长。

由师政委降为副团长属于平级转换,因为八路军起初没有设立政委,以前的政委一般会转变为同级副职,团长是张才千。

但385旅被一分为二,只有陈锡联的769团开赴抗日前线,而旅部及770团留守陇东,负责把守陕甘宁边区,胡奇才不久去了抗大学习。

随着山东地区革命的风起云涌,胡奇才作为赴山东干部大队长率队前往,先后出任山东纵队八支队副司令员、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第一支队司令员兼军分区司令员,第一旅副旅长。

在罗荣桓党政军一肩挑后,胡奇才任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而旅长王建安则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这一任职实际上是降了,据说胡奇才对此不服气,还专门找了罗荣桓,经罗做工作才做罢。

不久,胡奇才又担任了第三师副师长,职务才总算又回到了正常轨道上来。

抗战期间,胡奇才率部参加过葛庄战斗、临朐战斗,攻克沂水城等,为鲁中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抗战期间,程世才只出来工作三年,由于冀察热挺进队的平淡而导致个人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胡奇才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山东一线抗日,总的来说,胡奇才的贡献要比程世才显眼一些。

程世才

七大结束后的1945年6月,本来程世才率领部分干部南下,前往老搭档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工作,结果在中途接到命令,转赴东北。

这次是程世才的一次命运转折点,如果去了李先念那里,会不会比去了东北又好一些呢?历史不容假设,但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李先念那里缺少军事干部,二人又是老战友。当然,这是题外话。

我们知道,东北军队的番号前后分为四个阶段,即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四野。

程世才是属于第一批到达东北的干部,他先是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16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程世才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辽东)军区司令员。

南满军区是东北军区四个二级军区之一。其中东满、西满、北满的司令员分别为周保中、吕正操与高gang,而周保中与吕正操是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

可见,在解放战争初期,程世才在军中职位与地位很高。另外,程世才还兼三纵队司令员。

不过,在1946年底,程世才降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由萧劲光担任,所兼三纵司令员也被曾克林(后为韩先楚)取代,到了1948年,程世才更是降为三级军区安东军区的司令员,只管辖一支独立支队,彻底淡出一线。

网上有人说程世才的境遇与当初在罗荣桓刚入关二人见面时,由于自己过多刁难盘问罗荣桓而遭报复有关,这就有些主观臆断了。

一来程世才的行为很正常,当时信息不发达,二人并不认识,时局又那么乱,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卢冬生不就是因不慎被枪杀了吗?

再者,罗荣桓是一宽厚之人,原则性很强,我们相信罗帅不会那么小肚鸡肠。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程世才与101之间的工作分歧所导致。

程世才所在的三纵队前身是由曾克林率领的冀东首批入关部队。由于冀东部队先期入关后拿了新重武器,不听使唤将武器匀给兄弟部队,再加上又收编了大量伪军和胡子土匪,101本对冀东部队本就不太感冒,从参加四平保卫战开始,程世才又多次惹得林不太愉快。

先是三纵在进攻开原受阻,发现新六军欲占领辽源,有对四平有迂回包围的可能,程世才要求引起注意并改变战术,林未予理会。

接着,在东北国共停战休整时,程世才与政委罗舜初提议南满地区各指挥单位之间应加强密切配合,在林不以为然的情况下而再次去电,引起其反感,不予回复。

后来由于第三纵队既要保通化,又要兼顾安东,结果战线拉得很长,不得不分兵把口,致使兵力不集中,歼敌不多且很疲劳,又得不到充分的补充,受到了林的严厉批评。

我们再来看看解放战争中的胡奇才。

胡奇才在抗战胜利后也来到了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时,他与程世才都在南满军区,先是出任四纵副司令员,司令员为吴克华。

不久吴克华在对廖耀湘新六军作战的沙岭战役失利后离开四纵,出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由胡奇才接替出任四纵司令员,韩先楚担任其副手。

扶正后,胡奇才与韩先楚指挥四纵取得了著名的新开岭战役的胜利,此役是辽东我军首次大捷,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首创东北我军一役歼敌一个整师的战例,受到中央军委、东北联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有的书上将此战役的功劳全划在了韩先楚身上,这是不客观的。

战后,胡奇才头部旧伤复发,去大连养病期间,吴克华又回到了四纵接替了​司令员一职。待1947年夏季攻势前胡奇才返回部队后,只能出任副司令员​。据说胡奇才很是不悦,后经陈云与罗荣桓做了说服工作。

不久,胡奇才又病倒了,到了1948年5月才又归队。自己身体不好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命。这次回来后,赶上了辽沈战役,参加了又一著名战役~“塔山阻击战”。

这次战役,胡奇才虽是四纵副司令员,但他是前线直接指挥官,由此也名声大振。1997年去世后,胡奇才的遗骨埋在了塔山。

后来东北野战军改制,四纵改为了41军,胡奇才出任副军长。

由上我们看到二位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程世才属于高开低走,略显平淡,而胡奇才则是平开高走,比较辉煌。

胡奇才

解放后,程世才先是去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又经毛主席亲自圈定担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实际主持工作。在1952年军队定级时,他被定为副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胡奇才在建国后历任辽东军区、辽西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副军长。

1954年,胡奇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正是在此任上参加评衔,获得中将军衔​。

综上所述,对于程世才与胡奇才二位整个革命生涯来看,程世才早期资历要比胡奇才高,但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表现一般,后期也逐步淡出,导致军功有限。作为红军时代的军长,未能获得更高一级军衔,略感遗憾​。

而胡奇才虽早期一般,但后期一直很平稳,按部就班,中规中矩,最终中将军衔是实至名归。

(完)

1 阅读:26

武哥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